遥遥领先,被人玩坏了,华为不想提了
文源:源Byte
作者:柯基的柯
8月16日,央视财经《对话》栏目。聚光灯下的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有些面露难色。
当主持人抛出那个全网皆知的热梗时,他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应,“其实‘遥遥领先’这种话我讲得非常少。”
他说,这词儿的爆火,得归功于市场和用户的热情,是大家把他过去十几年的片段剪在了一起。
这番略带“委屈”的克制,和他发布会上那个激情澎湃、振臂高呼的形象,反差巨大。
就在一年前,小米汽车发布会,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描述SU7的续航能力时,脱口而出。“那真的是遥遥领先!”
话音未落,他立刻改口,笑着调侃,“看来老余的‘遥遥领先’已经深入人心了。”几个月之后,荣耀的发布会,那句“耀耀领先”的口号,像一声隔空的回响,意味复杂。
一个在借用,一个在模仿,而源头的余承东,却开始主动“降温”。
01
战时号角
华为需要一个战神,就像小米有雷军那个“爽文男主”一样,在那个“非赢不可”的悲壮时刻,华为需要一个图腾式的符号,来凝聚信心。
余承东,就是那个被选中的人。
在整个手机圈,余承东是绝对的硬核狠人,翻开余承东的人生履历,就是部中国科技逆袭教科书。1969年出生在安徽霍邱的他,12岁因饥饿晕倒在田埂上,却靠着"打架不要命"的狠劲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在清华读研期间,他白天泡实验室,晚上蹬三轮车贴补家用,这段经历铸就了他"技术理想主义+现实算盘"的独特管理风格。
关于“遥遥领先”的起点,还要追溯到2020年10月22日,在华为Mate 40系列发布会上,在那个肃杀的秋天,制裁的阴云已经笼罩了一年多。
华为Mate40pro宣传图
自2019年5月被列入“实体清单”后,美国的多轮禁令接踵而至,从禁止使用谷歌GMS服务,到全方位阻断全球半导体供应商向华为供货,试图将华为彻底锁死。但余承东,依然像个斗士。
在那场发布会上,据统计,余承东共计说了14次“遥遥领先”,涵盖了从处理器到摄像头的几乎所有方面。
底气,就是那颗5nm制程的麒麟9000芯片。在当时,它确实是安卓阵营最强的存在。消费者的反应很直接,前一代Mate 30系列,销量突破了2000万台。所以,当余承东喊出那四个字时,没人觉得违和。
一位B站用户当时留言:“要是哪天华为的发布会,‘余诚实’没说‘遥遥领先’这四个字,那就完蛋了,证明华为创新陷入了瓶颈。”
但很快,号角声就变得微弱,制裁压力陡增。余承东后来在采访中说,华为手机的发货量,从一年2.4亿台的巅峰,直接跌到了一年仅两千多万台,不到过去一个月的量。
因此,在2022年9月6日的Mate 50系列发布会上。整场下来,余承东只在介绍一个变焦功能时,小心翼翼地说了一次“遥遥领先”。
然而转折来得毫无征兆,2023年8月29日,在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就在她抵达北京的当天,华为在未召开任何发布会的情况下,突然宣布推出“HUAWEI Mate 60 Pro先锋计划”。
图片来源于华为商城
华为的5G,回来了。
整个互联网都沸腾了,一小时内,新机闪电售罄。从手机圈到整个业界,刮起了一股“华为热”,线上线下的抢购热潮,华强北的黄牛都血赚一笔,甚至引发了全球媒体和国内外机构的拆机热。TechInsights副主席在拆解后评价:“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质量水平,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它肯定是世界一流的。”
2023年9月12日下午,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主持当天的问界新M7发布会,华为新品发布会被“遥遥领先”刷屏。据媒体统计,在90分钟的发布环节,余承东在现场至少提及了五次“遥遥领先”,二十多次“领先”。
余承东和他的“遥遥领先”,被推上了神坛,一时间成为网络名梗。
02
清醒的舵手
狂欢之下,华为内部,一直有另一种声音,极其清醒,甚至有些“不合时宜”的声音。
那个传闻,就是任正非提出的“每再提一句遥遥领先罚款一万”。
尽管余承东本人在微信和发布会上都辟谣过,称其为谣言。但它之所以能广泛流传,恰恰因为它精准地契合了华为另一位核心人物的公众形象——任正非,这位创始人,似乎总在扮演那个“泼冷水”的角色。
就在华为被制裁最严峻的2019年,当外界群情激愤时,任正非却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要排外,我们也经常探究苹果的产品为什么做得好,也能看到我们与苹果之间的差距。”
他还说。
“狭隘的民族情感和民粹主义会导致我们落后。”
“我的家人也用苹果,不能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要用华为手机,我制止他们瞎喊口号,不要煽动民族情绪。”
甚至在2023年9月,Mate 60系列已经引爆市场之后,他还对外坦言:“如果从这些角度来说我是果粉呢,也不为过。”
这种清醒,并非无的放矢,在华为强势回归的背景下,苹果在中国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
Canalys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从2023年同期的19%锐减至15%,排名也从第一名滑落至第三名,被vivo和华为超越。为了提振销量,苹果一反常态,频繁进行降价促销,甚至连上市仅一个多月的新款iPhone都摆上了促销货架。
图片来源于Canalys
2025年第一季度,根据Canalys的数据,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跌8%,市场份额跌至13%,排名滑落至第五。
图片来源于Canalys
随后,苹果直接就放弃治疗,不装了。“国补确实适用于我们的一些产品,这显然是有帮助的。”库克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分析直指要害:苹果在618前一周调整售价,恰逢其时,这场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战”,配合官方补贴,才换来了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
即便在对手节节败退之时,任正非依旧保持着谦逊。余承东也曾在央视《遇见大咖》采访中坦承,自己刚被任正非猛批过,让他介绍产品时“别只讲产品好,而要讲产品缺点。”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战略分工,绝非矛盾,流量虽上头,倘若贪杯也会伤身。
03
“遥遥领先”的回声
强人设的图腾,有时也是出了名毒药。
对于华为而言,小米的种种流量玩法,也算得上是某种镜像。
雷军和余承东,同为湖北人,是中国手机行业近十年相爱相杀的冤家。一个是以“互联网思维”和粉丝文化起家的“雷布斯”,一个是技术出身、风格强硬的“余大嘴”。
早在多年前,雷军就凭借“Are You OK?”和“风口上的猪”等标签,成功将个人IP与小米品牌深度绑定。他早已不是那个单纯的工程师,而是凭借“爽文男主”人设,在抖音上轻松收获几千万粉丝的“科技圈顶流”。
他的一场直播,能让凡客T恤日销售额翻20倍;一条分享行李的视频,能让濒临破产的“饭遭殃”辣酱起死回生。周鸿祎曾评价,雷军的个人IP,一年至少为小米省下了10亿元的广告费。
直到3月29日之前,没有人会质疑雷军和小米的这套强人设玩法。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上发生严重事故,导致人员伤亡。舆论的风暴,瞬间从车辆安全本身,分裂出一大部分,直指雷军个人。事故发生72小时后,雷军才在微博做出正式回应。在此期间,网友们用他日常高频更新的“亲民”细节,来诘问他的“沉默”。
“大S去世不到24小时就发微博悼念,这次怎么要这么久?”
“每天运营多条内容,这次怎么不说话了?”
曾经的“爽文男主”人设,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成了沉重的枷锁。这,就是流量的反噬。
荣耀的CEO赵明,则扮演了一个更复杂的角色,2024年12月23日,荣耀的发布会上,他喊出了那句“耀耀领先”。
卡的时间点很刁钻,恰好就是“遥遥领先”爆火出圈的一周年前后,华为基本不再主动提及的时候。
在去年7月底赛力斯超级工厂举行的问界40万辆下线仪式活动上,余承东再次澄清,表示“那四个字说烂了,我不愿说了”
赵明曾是余承东最信任的左膀右臂。2015年,正是余承东亲自点将,将这位在华为无线业务并肩作战多年的“老将”调来,执掌荣耀,对标当时如日中天的小米。
赵明也不负所托,带领荣耀创造了“荣耀现象”,在2017年超越小米,成为互联网手机第一品牌。任正非曾用“双犄角”来形容华为和荣耀的关系,一个是主品牌,一个是先锋军。
但在2020年,为了应对制裁,华为整体出售了荣耀业务资产。一纸禁令,曾经的战友分道扬镳。
独立之后,关系彻底改变。赵明在一次对话中直言,“在市场、产品、营销上荣耀和华为针锋相对,谁都不会对谁手下留情。”
但一通操作下来,就是荣耀嘴里拒绝华为的“影分身”角色,实际表现多少是跳不出华为的辐射半径,“耀耀领先”的提出,算是在华为开始淡化“遥遥领先”的时间节点上,有意识地开始接棒。
只是,时间并没有给赵明和荣耀继续碰瓷“遥遥领先”,1月17日下午时分,多家媒体报道称,荣耀内网发布公告,原CEO赵明因身体原因,向公司提出辞去CEO等相关职务,董事会经过慎重讨论研究,决定尊重赵明的个人意愿,接受他的辞呈。
随着新CEO李健的走马上任,荣耀的“耀耀领先”被束之高阁。
直到余承东出现在央视镜头前,那番略带“委屈”的澄清,外界才再度想起那些个属于“遥遥领先”的热梗。
这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是一个更成熟阶段的开始,当战争结束,号角声理应平息。华为作为领导者,不再需要高调的个人英雄主义,更不需要太多图腾式的鸡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