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各类ngo历来是拿环保做幌子来搞钱,大部分是作秀>实干

来源:微博@海兰珠阿婶

欧美各类ngo历来是拿环保做幌子来搞钱

正如图2所示

500

大部分是作秀>实干

在欧美,这些年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英国2016~2020年帮助印尼搞了个“绿色增长”项目,英国通过气候融资计划给印尼整了1.2亿英镑的资金,帮助印尼减少乱砍乱伐、低碳发展及土地可持续使用。然而实际结果是印尼每年仍损失60公顷的森林。三分之一的钱流进了小英和咨询公司的个人口袋,用于撰写那些毫无意义的文书报告。其中麦肯锡一家公司就收了数百万咨询费;

再比如:德国在2017~2021年通过其发展银行KfW给肯尼亚了整约1亿欧元的贷款,用于建设奥尔卡里亚地热电站,当时讲的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绿色项目”。其利率高达4.5%-6%,说起来,这比一般的气候融资中常见的低息或无息贷款要高得多,简单点说就是,德国给肯尼亚贷了一个亿,肯尼亚将来得还德国1.4亿,在这事上,德国是妥妥地赚麻了…

然而,这还没完。德国人的算盘子都快敲碎了。项目的主要合同是德国工程公司Siemens和另一家欧洲承包商,这两家负责地热电站的涡轮机和相关设备。这意味着大部分资金通过采购合同回流到欧洲企业。德国在其中反复捞了两波钱。

那么这件事真的改善当地生态和环境了吗?总体来说,弊大于利。项目建设过程中,当地马赛族社区被强制迁移,导致社区失去传统牧场和水源。而地热电站的实际减排效果低于预期,未能有效替代肯尼亚的化石燃料发电。更难绷的是,说好的给人家一个亿贷款,实际上,其中的40%回流到本国企业。算下来,肯尼亚实际仅得到60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但实际上还得还1.4亿。等同于里外被崩了四次🤨

此处,做个结语

500

如果欧美真的有心搞环保,实际的操作就应该像老中一样(如图1),进行系统性规划,不仅是种树,更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配套水利、扶贫、产业转型(如发展林下经济),形成可持续模式。而欧美的ngo在这一块上想的完全不是生态维护,保护环境。更多的是通过环保这场秀,捞钱、捞钱、反复捞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