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乱搞抽象、鸡飞狗跳的新番看哭了等待14年的粉丝

夜間瀨玻璃丨文
秋季新番开播了个把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和大家聊,正巧赶上周末准备聊点轻松话题,干脆直接和大家推荐下我现在每周都在追更的《CITY》(中译:《小城日常》下文沿用中文译名)。

老实说《小城日常》在这个七月算不上那种名头很大的作品。前有大家伙喜闻乐见的《更衣人偶坠入爱河 第二季》,后有老害狂喜的《新·吊带袜天使》,还有像《拔作岛》这种不唠一唠感觉缺了什么的噱头作……
就算能聊的有这么多,但我还是想从《小城日常》开始。
在我看来,《小城日常》并不是一部普通的七月新番,对于期待它的粉丝观众,对于它的制作公司,《小城日常》的背后还有一些更深的意义值得发掘。

看到《小城日常》的主视觉图,很多人可能会感觉有些熟悉,似是故人来。它看起来几乎是14年前的《日常》一模一样,无论是画风,还是呈现出的轻松氛围,都很相似。
一方面是因为原作《小城日常》就是《日常》原作者新井圭一在结束连载后,新开的第二部作品;另一方面,负责改编《小城日常》的也是当初改编《日常》的京都动画,所以第一眼看到灵魂的颜艺,造型微妙的吉祥物,各种搞笑的胡闹……都难免觉得有些相似。

《小城日常》并非14年前《日常》的精神续作,两部作品呈现的故事,想要表达的内容,其实完全不一样。《小城日常》的故事更加连贯,讲述三位全是点子、行动力拉满的鬼马大学生,将一座平平无奇的小城,闹得鸡飞狗跳。

这三个人个个都是重量级:
南云美鸟,交不起房租但坚持赌马的赌狗,行动力是三人组最强的,虽然天天过着躲避房东追债的日子,却也坚信持续赌马迟早翻盘;

新仓,南云的后辈,高中时识人不明当了南云的迷妹,后来关系深了,直接跑不掉了。另外,她还是个称职的吐槽役,经常被南云的各种骚操作拖下水;

泉和子,曾打出凌晨潜入公寓,不惊醒任何人丝滑成为南云室友的光荣战绩,随身携带各种各样的神奇道具,遇到难题总能靠“无形的大手”化险为夷。

动画第4集,新仓死活不想让南云看到自己的吊坠,情急之下竟一脚把吊坠踢出了窗外,结果阴差阳错地挂在了长耳猫的脑袋上。

为了夺回吊坠,新仓拼命追,南云则打算趁机抓住把柄,泉和子全程当乐子人看戏。于是三人追着长耳猫在小城里上演了一场大追逐,闹得半个小城的人都被卷进来。

结果闹到最后吊坠也没有追回,被中古店的老板捡到,放在了柜台上。

再比如动画第二集,新仓在警察局门口捡到500日元,犹豫是独吞,还是上交给警察。

天人交战了足足两分钟,各式各样的贪念恶魔在脑子里诱惑她。恶魔形象从最开始的普通恶魔,到之后的欧洲刻板印象恶魔,再到最后的乌贼恶魔……



结果到最后还是没下定决心,反而等到失主捡回,脑子里的天使才迟迟到来。

《小城日常》绝大部分故事都是这样,没有《日常》那么夸张、荒诞、超现实,而是完全相反,更加温和、轻松。

可以发现《小城日常》中很多让人捧腹的片段,其实都来源于角色间奇思妙想产生的小误会。


新井圭一在创作《小城日常》的过程中,将很多笔墨都放在了刻画小城的烟火气。从动画中也能注意到这一点,经过卡通化处理的小城依然保有各种生活化的细节,与街道上的路人一起构成了小城特有的市井气。

小城中的配角也各有各的塑造。
比如动画第一集南云打工的饭店,饭店老板的一对儿女“真壁立涌”“真壁祭”对着一周的星座指南说起。哥哥假装唯物主义不信这个,后来又暗搓搓地询问,最后狠下心穿上“短裙”,拥抱幸福人生。

这就是《小城日常》,它的笑点埋得很深,更多也只是角色之间的心理挣扎,奇思妙想。不过,这只是我推荐这部动画的原因之一,还记得前面说过的“更深的意义”吗?我觉得《小城日常》是可以代表京都动画重新复苏的一部作品。
我们都知道京都动画曾经遭遇了什么。
2019年7月18日,京都市伏见区的京都动画第一工作室遭遇纵火,36人不幸遇难,32人受伤。遇难者中,有武本康弘、木上益治、石田敦子等一批京都动画的核心创作者。那一天,动画史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口。

京都动画是一家非常特别的动画制作公司,不在于作品风格的精致、温柔,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像其他动画制作公司一样依赖外包,而是更注重动画人的培养,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从学院到员工,外人很难直接顶替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此后京都动画仍旧坚持,将手头的作品一一完成,但在那些影像背后,观众能感觉到很多声音已经永远不在。
这之后就有了饱受争议的《吹响吧!上低音号 第三季》(以下简称:《京吹三》)。

如果你关注京都动画,就很难忽视《京吹三》。作为人气系列的最终作,《京吹三》以一种不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这个被当作是京都动画代表作的系列。
很多人将《京吹三》的暴死归因于脚本花田十辉对原作的改编,但相比剧情变动,我更加遗憾于《京吹三》丧失了对音乐番的一系列追求。

曾经的《京吹》是什么样的?
大到各种乐器的细节,小到管乐的各种指法描绘,都经得住专业音乐人的考究。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作为一部刻画交响乐的动画,《京吹》的前两作在各方面都在追求极致。

而这种追求在《京吹三》中消失不见。相比前两作,《京吹三》的故事线要更长,比赛要更多,但是音乐表演却浓缩到几乎没有,这也是我最遗憾的一点。

并不恼怒,也没有去责怪,因为知道京都动画发生了悲剧,所以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它的落寞。

直到《小城日常》的出现,才让我对京都动画重新燃起希望。
《小城日常》的第五集延续了动画第四集的故事,新仓依然在找自己的吊坠,但是南云早就被绑走卷入另一个事件,小城中所有人都因为这一系列事件相遇,故事线复杂又繁乱。

寻常的改编会用闪回的方式去处理,一个故事接另一个故事,用“同一时间”的描述将他们彼此相连。但京都动画选择将它们摆在一个屏幕上,用分镜的艺术,创作了一个难以复制的片段。



事件末尾,所有人汇聚在一起,原作用四个巨大的跨页去描绘每个人不同的行为。而京都动画选择将不同事件的人拆分,相连,让观众能注意到小城居民参与的每个事件……



最后一切的一切化成一滴水,小城的点点滴滴最终汇集在了一起。

根据官博的说法,这一集他们画了16000张原画。

什么概念?一般的电视动画一集只需要3000~5000张原画,动作番,或者作画更精细一点则是6000~8000张原画。16000张原画足以说明京都动画对这一集的认真程度,这是一种吃力不讨好,也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京都动画在《京吹三》中丧失的那种追求。

2009年,京都动画在改编制作《凉宫春日的消失》时,将小说里“漫无止境的八月”——凉宫春日和SOS团在暑假里反复经历同样的两周——他们被困在时间循环里,过了15498次八月的故事,拍成了整整八集。
近两个月的时间,每集都是相似的内容,区别只有台词、服饰、分镜之类的细微差别,是很多人印象里最有名的动画改编操作。

而他们对于《小城日常》的改编,让“漫无止境的八月”成为“之一”。
这就是我推荐《小城日常》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漫改动画,同时也是象征京都动画复苏的一部作品。
观察《小城日常》的Staff表,能注意到有不少人是京都动画这几年培养出来的新生代,看到他们能在表记上留名,就好像看到一次世代交替,看到京阿尼的重新复活。

从《日常》的2011年,到《小城日常》的2025年,十四年光阴转瞬而逝。京阿尼走过辉煌,也曾被劫难击倒,但他们终于从阴霾中走出。
还好,故事仍在继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