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是要还的!公安调查接棒证监,思创医惠涉嫌欺诈发行身陷立体追责
《星岛》记者 白默 实习记者 朱苑盈 深圳报道
一纸公安调查通知书,让一家早已因财务造假深陷亏损泥潭的企业,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
2025年8月15日晚,思创医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78.SZ,下称“思创医惠”)公告称,公司于8月14日接到杭州市公安局《调取证据通知书》,因涉嫌欺诈发行证券案被立案调查取证。截至目前,案件处于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尚未有明确结论。
思创医惠方面表示,公司将积极配合调查取证工作,并根据案件进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8月15日,思创医惠股价以3.97元收盘,总市值为44.38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思创医惠成立于浙江杭州,2010年4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是一家以智慧医疗和物联网为主营业务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财务造假旧案发酵
据悉,此次公安调查与此前思创医惠的财务造假案件密切相关。
2024年1月9日,思创医惠公告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思创医惠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医惠科技”)与杭州闻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洗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雨淋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2019年虚增营收3492.94万元、利润3302.17万元,占当期利润的20.03%。
鉴于上述虚假业务开展,叠加公司提前确认与广东华上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河南裕景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相关业务的收入、成本等方式,公司2020年1月至9月累计虚增营收6096.02万元、利润5237.07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56.81%。
这些注水数据不仅被塞进2019年、2020年年报,更成了2021年可转债发行的“敲门砖”。
2021年1月22日,思创医惠公开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其中包含其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月至9月的财务数据,发行规模为8.17亿元。
最终,思创医惠被处以8570万元罚款,时任董事长章笠中被实施10年市场禁入并罚款750万元。
如今公安部门的介入,意味着案件进一步踏入了刑事问责的“深水区”。
项目停滞与业绩颓势
与募资规模相比,思创医惠对募投项目的实际投入差距悬殊,大量募集资金处于闲置或未有效利用状态。
公司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2021年可转债募资这两项资本运作的募投项目中,除了补充流动资金外的其他项目,原计划的募集资金均未完全投入。
据公司今年5月的回复问询函显示,截至2025年5月30日,三大智慧医疗相关项目累计投入仅473.53万元。
公司将此解释为“医疗信息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以及“现有医疗信息化业务发展不景气”。
近年来,思创医惠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思创医惠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8亿元、-8.74亿元、-5.02亿元及-1955.90万元。
股权变动与转型自救
在此背景下,思创医惠股权结构剧烈动荡,随之也不断探索转型之路。
2024年1月,公司原董事长章笠中辞职。2025年4月,苍南建设与思加物联接盘,以合计11.33%的持股成为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苍南县财政局。
随后,苍南县人民政府与思创医惠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产业融合及技术合作、人才培养与创新平台、信贷支持与金融服务、招商引资和资本合作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今年8月,公司完成对医惠科技100%股权的剥离,转身押注物联网赛道,提出“聚焦物联网,重塑增长引擎”的战略。
该子公司是财务造假的主要实施平台,也是智慧医疗业务的主要经营主体。近年来,受行业竞争激烈、业务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营收不断下滑。2024年1月至10月,子公司净利润亏损3.16亿元,对母公司业绩形成拖累。
据公司财报,2025年一季度,思创医惠归母净利润亏损1955.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6776.5万元亏损额显著收窄71.14%。
康美药业案前车之鉴:思创医惠何去何从?
如今思创医惠的剧本与曾经轰动市场的康美药业造假案有着惊人相似:同样涉及巨额财务造假,同样通过虚假数据骗取融资,同样从行政处罚走向刑事侦查。
2018年12月,中医药行业重要企业——广东康美药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经调查发现,2016-2018年间,公司通过虚增货币资金、营业收入、利润等手段,进行系统性造假,虚增货币资金最高达886.81亿元,虚增营业收入275.15-291.28亿元。
该案从立案到最终判决,历时近三年。2021年判决结果显示,康美药业原董事长马兴田因多项罪名获刑12年,罚款120万元,公司被判处罚金500万元,其他责任人员也受到相应处罚,后公司还需承担24.59亿元投资者赔偿责任。审计机构正中珠江因未勤勉尽责,被判100%连带赔偿,合计罚没5700万元,成了资本市场的“警钟标本”。
今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加大对欺诈发行和持续信息披露造假的查处力度,构建 “行政 + 刑事” 立体追责体系,监管之网愈发紧密。
思创医惠的造假规模虽远不及康美,但在此监管新常态下走向市场瞩目。
分析人士认为,若欺诈发行罪名坐实,公司或将面临远超8570万元的罚金,相关责任人的刑期也可能成为市场新标杆。
对于仍在转型泥沼中挣扎的思创医惠而言,这场刑事调查究竟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刮骨疗毒的契机?7.38万户股东正屏息等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