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80年后的今天回望过去,当年的胜利来之不易,而如今斗争并未结束
#日本战败投降80周年#8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迎来了最后的胜利,而胜利80年后的今天,关于捍卫正义史观和维护战后秩序的斗争仍然在继续…这种斗争往往比战争本身更为复杂,持续时间也会随着当前的国内外局势产生变化。
小时候看我们的历史课本反复强调在敌后抗战的由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这一重要论断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就不断遭遇来自不同势力的挑战。也有不少人陷入了犹豫,比如他们认为:国军是正面战场的主要力量,参战的次数更多,付出的伤亡代价也更大,难道是因为我们党后来夺取了江山才进行以我为主的历史叙事吗?
关于这一点,我希望在今天这个日子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了解历史以及相关史观的成因。
在一个像中国这样的超大型国家面临外敌侵略时能够在敌占区维持抵抗是避免亡国灭种的关键。外敌入侵成功的唯一条件是在侵占我国部分领土后迅速组织当地的本土剥削阶级,利益集团和买办阶层形成和侵略者利益一致的卖国团体来有效组织当地民众配合其非法统治,让这些新的被占领土迅速实现有效的生产活动来供应入侵者进一步的侵略行动。所以打击敌占区的伪政权,破坏敌占区的经济生产活动,使侵略者不得不在已经占领的地区继续耗费时间和资源进行围剿,是当时中国以弱胜强的关键,否则一旦被占领土被敌人完成了改造变成其帝国肌体的一部分后,正面战场再多的牺牲也很难阻止敌人的兵锋。
当时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没有外援,被敌人四面环绕,甚至还要被蒋介石反动派打击针对的情况下坚持敌后抗战,并且在根据地实现对当地民众的有效组织,使侵略者和伪政权根本无法从占领的土地上汲取养分反而还要持续被消耗,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了最终日本侵略者一步步掉入泥潭最终全面失败。
教员的《论持久战》中早在抗战爆发10个月左右的时候预言了未来几年的战争走势,除了反驳速胜论和投降论,他还明确了赢得战争的方法论。有些人以为中共的抗战方式就是保存实力“苟住”+“躺赢”,这其实是完全刻意忽视了中共在敌后的抗战活动。因为你如果仅仅是藏在敌后的大山里并不能有效消耗敌人,在《论持久战》里提及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里,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一直在根据时势灵活调整战术,如果没有在敌人兵锋正盛时大量使用运动战牵制敌人,避免自身力量和对方的强项硬碰硬,进入了相持阶段我们拿什么去打游击战?如果没有相持阶段敌后高效的游击战,以长时间持续性杀伤日伪军,对日寇进行没完没了的如梦魇般的放血,那恐怕日军会有更多的精力去侵占更多的领土,而正面战场上的国军恐怕要付出更大的牺牲并丢失更多的领土…而如果没有相持阶段的努力,维持敌后根据地的壮大,那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时恐怕所有远离敌后的正面战场力量都会来不及迅速攻陷和接管敌人所控制的领土和伪政权。“战报可能会撒谎,但是战线不会撒谎”,这是一句对我敌后抗战价值很直观的评价。
说到这一点,跟大家分享一个抗战中比较鲜为人知的战役。提到我军对日抗战的大捷很多人都会想到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但是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在1945年12月,也就是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后4个月左右,我新四军还在高邮接受了一次日寇的投降,这也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对反法西斯力量最迟的投降之一。1945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先于远离日占区的国军抵达高邮(没错,就是咸鸭蛋故乡),欲受降驻守的1100日军6000伪军,由于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当局要求全中国的日伪军不得向共军投降,这股鬼子和二狗子决定坚守顽抗,还斩首了前来劝降的原伪军军官,对新四军的劝降摆出来极其嚣张的嘴脸。于是,粟裕将军执行党中央决定,对于拒绝投降的日军予以坚决消灭,集结6000新四军对守城顽敌发动高邮战役,最终以600人的伤亡代价,歼敌5000,最终鬼子于26日向新四军投降。
看看这战损比和效率,日本宣布投降都四个月了,国军还没抵达高邮…而我新四军三下五除二就把这股顽寇给消灭了…谁是中流砥柱一目了然。
站在80年后的今天回望过去,当年的胜利来之不易,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胜利,而如今,斗争并未结束,在未来还有更严峻的挑战和惊涛骇浪在等着我们,相比起不得不绞尽脑汁以弱抗强的先烈,如今我们的手里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实力,只要我们继承并发扬那股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必将实现我们的伟大目标。正义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