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线下的幻影:西方经济学如何摧毁生产力
为什么说西方经济学是宗教信仰。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庞大。我们从最简单的一些思维模式,挑选其中一些比较的关键的点来论述一下。其余的,我们在其他篇章慢慢的展开。
我们先从最基本的问题讨论。人类的幸福到底指什么呢?天量的物资。
人类生活的核心:物质的增产
什么是天量的物资?
具体一点,指的是粮食(大米,蔬菜,水果,肉类等),衣服(织物,化工原料,塑料纽扣等等),住房(水泥,木材,电等),行(汽车,电动车等)。按照逻辑,以上的物资如果能够满足每一个人的份,甚至过量和天量,那么我们不需要经济,不需要讨论货币,不需要讨论贸易,不需要讨论失业。
这个世界上,无论那个国家对于天堂的描述,都是天量的物资。有天量的物资供应,按照劳动分配,物资无穷无尽就是最幸福的了。
我们以粮食为例,详细的展开来讨论一下这个核心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国家能够提升足量的生产力,产生天量的粮食,每个人每年1500公斤(2024年是人均现在是487公斤左右),我们可以不谈经济了,每个人按照分工来负责生产粮食,国家按劳动多少来分配粮食,保底人均1000公斤粮食/年,剩余的算运输损失,储备或者买卖粮食等(粮食买卖,是一个暴利的生意,我们另外开篇章说明,这里不展开)。发工分,还是数字货币,甚至发贝壳都没问题。因为货币只是符号,实际获得的物资才是重要的。
也就是说,人做什么工作不关键。每个人按照国家分配的职责,养孩子也行,做保洁也行,种粮食,做会计都行。反正保底1000公斤/年粮食。
人均1000斤粮食/年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喜欢的榴莲,鲍鱼,龙虾,霸王蟹等都可以当饭来吃。生产力去到这个水平的时候,无论是任何的贵重的食材,都只是工业的衍生品。可以批量生产和创造。这个也可以从历史去看,1949年的时候,人均粮食220斤/年,吃饱是奢侈品;1979年的时候,人均粮食360斤/年,吃肉是奢侈品;2024年,人均粮食487斤/年,吃以上贵重食材是奢侈品。
因此,生产力的暴增,从而使得物资暴增,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你说生产过剩?生产离过剩还远的很。例如手机,手机年生产量才1亿台,14亿人即使减去儿童和老人不用手机,还有7亿人,7年才能换一次手机;汽车呢,年产量才3000万台,14亿人即使减去儿童和老人不开汽车,还有7亿人,即使有一半人不想开车,那也还是需要10多年才能换一次汽车。
以上是全球最优秀国家的情况,发达国家呢?数据很多我在其他章节单独开章讨论,这里说一个结论。所有的发达国家在汽车,空调,手机等非一级必需品的销量,在这30年内都在下跌,跌幅跟粮食不足人口增加人数成正比。里面表现比较好的反而是日本,跌幅在这些国家里面是最少的。
其他的同理,不展开了。生活的幸福感,来源于生产力;人类生活的核心,也是生产力。至于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分配。我们不扯太远,开其他篇章讨论。物质是天量的,幸福感才是天量的。
所有国家,所有朝代,所有人的目标都很明确,提升生产力是核心。“经济”不是核心,没有“经济学家”,没有“经济学”,不懂“西方经济学”,中国依然强大了几千年。人口从战国时期的2500万人,到1949年的5亿人;人的寿命从战国是的35岁左右,到清朝末年的55岁左右(为啥不用1949的数据,这个要问问光头了,他把人均寿命又拉回战国的水平)。这个漫长的周期里面,需要讨论经济吗?不需要,讨论的都是生产力。
中国从战国开始,就一直是工业帝国(具体请参考:中国从来不是农业帝国,而是工业帝国),中国的炼铁,水利,养殖,纺织等从战国开始就是碾压的存在。碾压匈奴,也碾压同期的任何帝国。具体到秦国,在粮食产量,钢铁产量等都是六国的3倍或以上,国家强大,其他国家跑去秦国的人占了秦国总人口的15%。秦国的兵马俑,是按照当时人的身高1:1制定的,兵马俑的身高是1.7米~1.9米。很明显,是秦国的“经济”好,所以人高马大。
秦国的经济好在哪里?好在生产力大幅的提升。
秦国的都江堰,是同期甚至罗马帝国最大的水利的40倍。汉朝的养马场,平均养马5万匹以上而法国最大的皇家养马场,到了14世纪才养了1万匹马。秦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钢(碳化铁),但是匈奴,罗马依然使用块状铁(氧化铁)。
再进一步阐述。生产力的核心,是粮食。粮食是人类一级必需品。没有汽车,手机,甚至衣服,人类照样可以生存。但是粮食缺少3天,任何人都得消失。
国产经济学,或者说法家经济学的核心,是生产力。更聚焦一点是粮食,再浓缩一点是土地国有化,钢铁国有化等来促进粮食的暴增,保障粮食向着天量的方向进发。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西方经济学以市场为核心,描述市场是万能的。人类是因为有无形的手,从而使得生产力不断的进步,国家变得富裕。
那么,现实是这样子的吗?
粮食的生产力
没有,甚至在倒退。我们先看看粮食问题:
单位:万吨。FAO数据。
四个发达国家,粮食产量都在倒退,有些是先上升再倒退,有些是直接倒退。有些退步的不是特别明显。有人可能会说,人家是发达国家,只不过是想把落后产能给到别的国家而已。这个数据证明不了什么。人家的高科技产品赚的钱更多。
那接着,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数据。一个国家自身粮食产量,与饥饿人口的比例数据:
中重度饥饿的人口数据是由这几个国家自己统计,自己发布。例如: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欧盟统计局《收入与生活条件调查》,厚生劳动省《国民健康营养调查》等多个数据的综合等。这些调查是往往是指家庭没法购买足量的食物,或者底层人士的薪金没法购买足量的粮食而导致的。
定义不一样,所以数据的差异较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自身生产力的下降,这类人士的数量在增长。生产力和无法购买足量食物的人数是密切相关的。为了公正,我多找一些数据来论证一下,例如FAO的数据:
注:FAO提供的数据,根据各国当年人口修正
FAO的数据显示,除了韩国之外。其他的国家的自身粮食产量,与食物不足人口也是反向相关的。FAO的问题我这里不详细说,大致理解是FAO的计算的各国总产量+入口量,然后默认分配是平均的。
无论是FAO,还是各国自己是测算。基本上来说,自身生产力的下降,那么人口饥饿程度是上涨的。并且,这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全部都在下降。
这里我们进一步的介绍一下其中的德国。德国在2023年的自产粮食是人均520公斤/年。中国的人均自产粮食是487公斤/年。中国已经脱贫,但是德国在2023年的饥饿人口有900万人(德国总共8000万人口左右)。是不是人家是发达国家,标准太高,其实人家是没有饥饿人口的?
还是上数据进一步的说明:
德国近30年粮食产量数据
以上的数据是根据FAO进一步筛选的数据,只计算最为所必须的谷物(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等主粮,不含薯类/豆类。如上表格所示,德国在减去出口粮食和增加尽快粮食之后,人均粮食已经跌破FAO的安全线。FAO的人均粮食安全线是400公斤/年。
那么,按照FAO同样的计算逻辑,并且同样从FAO截取数据。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
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去到596公斤/年。这里有个常驻的用户叫:木马妈妈。她最近的一篇文章也论述了德国的粮食价格正在飞涨,买同样的粮食产品已经比过去要贵50%到100%以上的价格。什么原因呢?自产粮食的下跌,保持了高标准的出口水平。
德国的粮食问题我们会再开篇章讨论。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发现,市场没有帮忙解决问题,西方经济学的什么理性人,什么市场提高生产力等都没实际上的提升生产力。并且,我们可以讲一个更为核心的论点:
市场在破坏生产力。
是不是觉得这是个暴论?不急,我们多找一个例子来论证:电力。
电力增长还是倒退
电力,是现代工业的核心,是各种生产力的燃料,是人类今天生存的血液。无论是粮食,衣物,汽车,住房等的关键能源,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在增长,还是倒退的核心指标。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发展,还是在倒退。论证之前,还是先上数据:
以上的数据显示,各国的电力是小幅增长,甚至是下跌的。无论是小幅增长,还是下跌,其实已经代表了电力在萎缩。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想看,家里的空调,冰箱这些,用了10年之后耗电量会增加多少?多的100%,少的也有20-50%。工业的车床,机械手臂,电磁炉等设备,同样道理。
我们按最为保守的,一个国家的电力,如果比10年前不增加20%,这些设备至少20%就用不了了。你说可以换新?以上国家除了日本外,其他的国家的家用空调这一项,更换周期在15年或以上。(数据在非必要品再开一个章节讨论)工业器械,商业空调这些就更不用说了,即使在中国都未必能这么豪气,能够在10年的时候就去换设备。
最近有一个行业很流行的,节能。其实就是给以上的设备省电,像地下停车场,商场的灯就全换了,省的电费就够双方有利润了。但是空调这些,就只能换里面的制冷剂,清洗之类,或者智能一点,例如没人马上关空调。但是跟新的空调比,电费还是高10%~20%。
回到主题,以上表格里面,只有韩国勉强达到这个标准,其余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生产力。其实上,包括美国和印度也一样。印度的数据造假,表面看是看不出的问题,我后面再来论证。
电力不足的同时,导致的结果是居民用电的费用也在同比上升。其中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情,是电力的国有化还是私有化问题。
数据来源:IEA《电力价格构成报告2024》
纯国有化的中国,价格由发改委定,国家只赚了8%的钱,电力在大幅飙升。19年比09年多了一倍的电力。排第二的是法国,国家干预也是最强的。其余的资本在逐渐占据市场,价格上更贵,生产力又进一步的下降。
粮食,电力是人类最为核心的生产力。粮食的暴增,是四大元素的暴增(水利,种子,铁器,化肥),还有第五大元素电力。电力在今天的粮食产量里面,地位越来越高,但是跟前面四个元素来看,还是有不少的差距。粮食产量的暴增,是四大元素共同发展的结果;四大元素发展,是后面化工,材料,勘察,冶炼,工程力学等多个体系的强化。因此整个大工业体系就诞生了。
粮食的暴增,必然是重工业的整体提升。想要粮食从现在的487公斤/年,达到人均1000公斤/年,那么中国的重工业能力必然提升到另外一个次元。
就相当于一个武学天才,修炼了深厚的内功之后,任何武功都可以手到擒来。这个问题我在战国史里面多次论证。其他的二级,三级必需品的数据,我们再开篇章论述。这里只说结论,一级必需品下跌,二级(肉类,衣服等),三级(汽车,空调等)这些必然是成比例下跌的。吃都不够,还会有钱去买其他的产品吗。
2000多年前,这个问题法家就已经注意到了。因此,法家经济学或者说国产经济学也就诞生了。那么反过来,西方经济学发现了吗?
西方经济学是宗教信仰
西方经济学的表面核心是市场,是理性人,是私有制等。内里核心是资本。一切的论述逻辑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是一场资本的宗教信仰。
具体点,资本是谁?世族,卿族,望族,财团,世家,贵族,封君等。他们改了很多名字,但是他们干的事情还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具体来看看。
私有制在西周的时候早就已经开始了。西周的土地是可以买卖的,管仲更是直接取消了井田,在操作上把西周的国有土地彻底私有化。三晋(魏,赵,韩),他们的封地只有今天的5线城市大小,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的?土地兼并,包括合法的购买和非法的抢占。齐国的田氏,他是齐国外来贵族,封地也只有一个5线城市大小,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的?土地兼并,包括合法的购买和非法的抢占。
市场化在管仲的时候(公元前640年)已经开始了,管仲才是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春秋战国最出名的几个商人,白圭,子贡,吕不韦,范蠡,他们是靠什么发家的?粮食倒卖。这些人所在的国家,生产力一个比一个倒退,最终被生产力更强的兼并。像管仲的齐国,根本不需要秦国出手,自己国内的贵族田氏在生产力上来之后,就把钓鱼佬姜子牙的后代全部灭了,自己做了国君,只是没有改国名而已。
我们祖先2000多年前的战国,已经把西方经济学的路走过一遍了。《管子》,《史记.货殖列传》等早就已经把西方经济学论述完了,除了缺少数据支撑外,里面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吗?西方经济学从来不讨论生产力,不讨论粮食,不讨论如何保障粮食的天量暴增,这些都不讨论那还叫经济学吗。
这里再进一步讨论一个核心的问题。宗教信仰。这个产品的作用是什么呢?愚民。为什么需要愚民?因为粮食不足。从今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这个情况依然存在,粮食越短缺的地区宗教越强烈,例如印度。周边的几个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也好不了哪里。还有中东诸多国家。有兴趣的去看看他们的人均粮食,联合国标准是人均400斤/年属于温饱,这个标准其实没有算分配不均。中国脱贫在2020年,哪一年的粮食是人均470斤/年左右。
顺便说一句,日本,美国,韩国等的宗教团体数量比10年前翻了一番了,有些还不止。伴随着的是自产粮食的下降(美国的问题比较特殊,简单说,他们的一级必须品小麦,粟这些其实是在下跌,养牛马的饲料玉米,大豆在增加。他们的统计算总数,看起来整体在增加)。但是宗教怎么比得过资本呢?资本是完全合法的,宗教有时还会被定义为非法宗教。
说西方经济学是一种信仰,其实也是一个意思。因为粮食不足,所以需要愚民。想要粮食足,需要智民。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普及教育在2000年前的商鞅,已经开始了。他烧了诗书,礼学等。教的是实用的知识,如何使用器械,种植间距多少合适,如何对普通的疾病治疗和防治等,教民众懂法家的核心,提高自身的认知和生产力水平。
秦国这个资源和土地贫瘠在七国里面倒数的国家,最后为啥能够统一六国?因为法家的经济学只讨论生产力。历代秦王也认可并严格执行法家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时宗教信仰,这个话题是非常巨大的。里面涉及到每一个具体的国家的情况,他们是如何被这种看起来科学的宗教所欺骗。如果你赶时间的话,我可以先说结论。不赶时间的话我会再开其他的篇章慢慢论述。
例如我们上述提及的德国。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级必需品,按照逻辑,国家应该是有粮食平抑机制和粮食平抑政策来稳定粮价,保证国民的生存,不至于被资本和市场绑架。为什么德国的人均粮食跌破了安全标准400公斤/年。
这不过是德国童话的一部分。德国的这个粮食保护组织叫BLE,他们是国家农业局下面的单位。这个单位只管粮食价格,但是不管粮食的生产。粮食出口更赚钱,为啥要卖给你BLE呢?人家按市场需求出口到埃及的价格,是卖给BLE的两倍。你让我来投标?嘿嘿,不来,要不你出埃及两倍的价格吧。挨饿又不是我大粮商的问题,是你BLE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通过愚民把国家单位私有化,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粮食出现短缺。小胡子出不出现我不知道,但是范蠡,吕不韦,白圭,子贡这些人必然会出现,这个我是非常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