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墨西哥水资源危机上-墨西哥的水资源条件为何先天不足?
墨西哥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未来它的粮食将会完全无法自给。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墨西哥的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本国政府是个草台班子,导致本国的水资源被美国的资本给牢牢控制。墨西哥上下被迫为大漂亮的资本利益服务,发展出众多透支本国水资源的妖异产业。
我们先看它的水资源条件是怎么先天不足的。墨西哥的水资源分布和人口、工农业的配合很差。
如果看墨西哥的人口分布,就可以发现它的北边人口很稀疏,中部的墨西哥高原地区人口最密集。
首都墨西哥城即位于此。高原地区占全国面积的 28%,这里居住了全国70%的人口,拥有 60% 的耕地和 70% 的农业产值。
为何墨西哥的人口和农业主要集中在高原地区呢?
这是降雨、气温、历史惯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墨西哥国土多半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为热带气候。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因为马德雷山脉拦截了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这里的降雨量很充沛,有些地方年降雨量多达3000毫米以上。
尤其是有一部分东南部地区,还是热带雨林气候区。
气温动不动就在30度以上。沿海地区非常湿热,所以这里也是疟疾的高发地区。
而墨西哥高原因为地势高,气候凉爽。以墨西哥城为例,全年气温在16度到28度之间。降雨量在500到800毫米。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而且这里还没有来自墨西哥湾的飓风威胁。
而北部地区干热少雨的热带沙漠地区,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
我们可以从墨西哥的人口分布就可以看出,它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地区,人口分布极其稀疏。这一点跟我国的农牧分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雨线划分竟然一致。
我国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可以开展作物种植。
因此人口密集。少于这个降雨量的地区,只能放牧,人口稀疏。
对于来自欧洲的西班牙殖民者来说,墨西哥高原是最适合居住的地区。他们忍受不了沿海的湿热气候,因此选择在气候凉爽且又可以开展农业的高原地区居住。之后,将这里重点建设,因此这里成了墨西哥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此外,美洲土著的农业技术也不适应南部沿海地区的湿热气候。在热带高温多雨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有机质被快速分解,养分也被雨水抽走。土壤为酸性,非常贫瘠。历史上的玛雅人在热带雨林中种植玉米,最后因为耕地越来越贫瘠,完全养活不了众多的人口。玛雅人在西班牙人到来前,文明就已经衰落了。
从表面上,墨西哥高原地区适合农耕,这里的降水量适中,有500到800 毫米。全年降雨量集中在6月到9月,正好满足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加上国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上。
它拥有世界级的火山灰土壤,耕地很肥沃。所以这里很适合玉米的大规模种植。
从账面数据看,墨西哥的水资源并不少。它的人均水资源是我国的1.7倍。
但我们从世界水资源分布图上看,墨西哥大部分地区却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我国东部的人口密集区的水资源供应状况要比墨西哥要好很多。南方淡水供应充足,仅华北和东北西部地区淡水资源匮乏。
那么墨西哥的水资源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是降雨下得不是位置。
墨西哥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国土东西两边的沿海地区。而人口较多的墨西哥高原上,因为是马德雷山脉的背风坡,因此降雨较少。
更要命的是,这些在马德雷山脉形成的降雨,大多数经由河流流到太平洋和大西洋去了。墨西哥高原上,没有什么大河,连存水量大的淡水湖泊也很少。
墨西哥高原上最大的河流是莱尔马河。它是条内流河,年径流量有320亿立方米,最终注入查帕拉湖。但是沿途有很多工厂,污染严重,被称为“墨西哥最毒河流”,无法作为首都墨西哥城的饮用水源。
第二,蒸发量太大。
墨西哥高原的夏季(6月至9月)降雨占全年的70%至85%。因为墨西哥处于热带地区,这里蒸发量很大.。河流水量因此损失不小。
第三,地下水难以得到补给。
墨西哥高原由于地质原因,降雨在地表很难下渗,难以补充地下水。
墨西哥高原,例如首都墨西哥城所在的墨西哥盆地。地表覆盖着致密的火山岩和古湖床沉积黏土,雨水难以垂直下渗。而且,地下水含水层还被不透水层阻隔。
因此墨西哥高原的地下水难以得到降雨补给。
另外墨西哥高原由于坡度较大,降雨很快就流到河里面,降雨没有时间留在地表缓慢下渗。
至于降雨较多的平原地区,也好不了哪里去。例如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这里降雨量丰富,居然没有河流。因为地表下面地质为石灰岩,雨水容易下渗。但地下溶洞发达,雨水直接流入地下河流走了。因此这里地面也缺水。
因此,墨西哥的农业条件其实很差。
墨西哥高原由于自然降水不足,地面上的河流使用也有安全问题,所以它的工农业非常依赖开采地下水。
墨西哥60%用水依赖地下水,但过度开采已导致地下含水层枯竭,地面沉降。首都墨西哥城是全球沉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每年沉降15到30厘米。个别区域累计沉降已超过 12米。
显然,墨西哥这样利用水资源,在生态上是无法持续的。未来爆发水资源危机是必然的。但是这也与大漂亮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