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宋清辉:哪些行业受益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
科技创新往往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传统金融模式难以完全覆盖,因此需要更具耐心的长线资本。因此,芯片、高端软件、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硬科技”领域或将会持续获得政策和资金的重点支持。同时,这些领域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资本市场寻找长期价值的沃土。
著名经济学家 宋清辉
【沪港通锦囊】哪些行业受益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
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于8月5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这一重磅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道路上,迈出关键的一步。在我看来,该指导意见不仅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更向市场传递了清晰的信号: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发展的战略重心。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无疑是一张极具前瞻性的「投资路线图」,从而孕育着深刻而广阔的投资机遇。
观察到,这份文件将金融体系与工业发展深度绑定,其核心要义在于引导各类金融资源从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优质赛道。总体而言,以下四大行业有望直接受益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利好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
一是先进制造业。注意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持力度,这无疑为先进制造业板块带来最直接的利好。今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将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的多重叠加。
具体来看,政策将重点支持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由于这些行业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广阔。投资者可关注在这些细分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与此同时,新型工业化亦离不开基础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突破。可以看到,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关键基础材料、高端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相关投资机会或存在于半导体材料、特种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卡脖子」技术攻坚领域。
二是数字经济。归根结底,新型工业化不是孤立的产业革命,而是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上述指导意见强调,要强化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这将为数字经济相关的产业链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具体来看,政策将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此举或有助于实现设备互联、数据共享和生产协同。投资者可关注专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运营的头部公司,以及提供相关数据分析、云服务的企业。此外,随着工业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变得至关重要。相关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和工业大数据服务商将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三是绿色发展,这亦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加大对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我认为,这不仅是环保要求,更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具体来看,政策将鼓励发展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绿色技术和设备。此举或为相关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企业带来了机遇,如碳捕集、储能技术、高效节能电机等。显而易见,新型工业化与能源结构转型密切相关。简言之,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望将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和金融支持。投资者可关注新能源发电、储能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
四是科技创新。注意到,指导意见着重强调了对科技创新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这触及了新型工业化最根本的驱动力。
一般而言,科技创新往往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传统金融模式难以完全覆盖,因此需要更具耐心的「长线」资本。因此,芯片、高端软件、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硬科技」领域或将会持续获得政策和资金的重点支持。同时,这些领域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资本市场寻找长期价值的沃土。
在此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并非一份简单的政策文件,而是一份指引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的纲领。它清晰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型的路径,并将金融体系的血液精准地输送至这个宏大工程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过去的粗放型投资逻辑将逐渐失效。未来的投资主线将紧紧围绕政策导向,即「智造」、「绿色」、「数字」和「硬科技」。建议投资者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政策信号背后的产业逻辑,以便从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中,捕捉微观企业层面的增长机遇。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
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中国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