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诞辰240周年 | 跟着陈伟的画,品味林则徐遗芳幽处
《林公遗芳幽处》组图 陈伟(画) 李大林(题)中国画 2025年
在三坊七巷烟火气息里,林则徐故居静静伫立。这座又称“云左山房”的建筑,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文北路31号、三坊七巷西北侧,始建于清道光初年。这里不仅是物理建筑,更是承载民族记忆与精神传承的文化坐标——曾见证林则徐返乡探亲、丁忧守制与晚年养病岁月,如今修复后,成为继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出生地后,又一缅怀林公的重要场所。
陈伟 林则徐故居 中国画 2025年夏
一、遗芳幽处:历史与人文交织的坐标
2025年,是林则徐诞辰240周年。在这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今夏(多幅画作标注“乙巳端午”),福建画家陈伟走进林则徐故居、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出生地写生创作,聆听青瓦白墙诉说百年风雨,追忆这位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在林则徐故居,从门厅进入,木质结构房屋错落有致,回廊曲折间,仿佛能见1785年生于福建侯官的民族英雄踱步思索。这位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以“俟村老人”“七十二峰退叟”为晚号,近40载仕途历官14省、统兵40万,却始终廉洁自律、两袖清风。庭院古木苍劲,天井承接朝晖夕阴,曾映照他走向虎门销烟的果敢——“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痛陈,至今振聋发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他毕生奉行的座右铭,字里风骨与生前之地相融,成后世仰望的精神丰碑。刚修复的林则徐故居,便是这般“遗芳幽处”——是民族英雄成长与休憩的港湾,更是今人触摸历史、感悟家国情怀的“生动课堂”,每块砖石都在等待被重新凝视。此外,鳌峰书院曾是林则徐七年求学之地,求学期间,他深受山长郑光策“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结合,这段历史也等待着被更多人知晓。而执着于用浅绛山水传递人文温度的福建画家陈伟,便在这等待中与之不期而遇。
陈伟 林则徐出生地 中国画 2025年夏
陈伟 林则徐出生地 中国画 2025年夏
二、浅绛山水:水墨间的古雅诗意,为写生伏笔
浅绛山水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独特审美符号,以水墨为骨、淡赭为韵,在黑白灰层次间添温润暖色,勾勒山水气韵与时光厚度。这种在水墨钩勒皴染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淡彩技法,是陈伟与林则徐生前所在之地对话时启用的独特艺术语言。
追溯源头,浅绛山水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元四家”,尤以黄公望为宗。《芥子园画传》载其“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作品“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气盎然楮墨之外。清代“四王”与吴历、恽寿平组成的“清六家”,亦延续此风。倪瓒《渔庄秋霁图》的空灵、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浩渺,皆以素净笔触诠释“水墨为体,淡彩为用”的精髓。
这种素雅静淡、明快透澈的特点,暗合东方美学“含蓄为美”的哲思——似淡实浓,似浅实深,如同中国人内敛又丰沛的情感。陈伟正欲以这样的笔端,捕捉林则徐多个“遗芳幽处”的岁月痕迹。
陈伟 桂斋—林则徐读书处 中国画 2025年夏
陈伟 禁烟亭 中国画 2025年夏
三、写生现场:以浅绛山水为笔,绘遗芳幽处
在陈伟的“遗芳幽处”作品中,绘制了林则徐故居、林则徐出生地、鳌峰书院旧址、光禄吟台——林则徐放鹤处、桂斋——林则徐读书处、禁烟亭、林则徐纪念馆等多处与林则徐相关的“遗芳幽处”。当陈伟带着浅绛山水笔墨走进这些地方,似一场跨越艺术门类与时空的相遇。他摒弃对这些地方的“如实描摹”,以水墨为媒介,捕捉建筑与时光交融的刹那诗意。
在写生现场,陈伟常于庭院角落驻足许久。面对老墙,先以淡墨勾勒轮廓,墨线顺着墙沿弧度、砖瓦缝隙游走,将岁月侵蚀的斑驳纹理化作水墨深浅,再以浅绛之色轻染。画庭院古木时,笔锋一转:用浓墨写树干虬曲,如篆如隶的笔意赋予其筋骨;以淡墨皴擦树皮褶皱,似在抚摸时光刻痕;再以浅绛晕染树冠,让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化作墨色光斑。这使得古木既有“亭亭如盖”的苍劲,又有“树影摇窗”的灵动。他画中的古木已非单纯植物,而是与建筑共生的历史见证者,在浅绛晕染中延续着岁月的呼吸。
对于回廊、天井,陈伟更是别出心裁。他以水墨铺陈空间的深远,用浅绛区分光影的层次,让回廊转折处藏着“曲径通幽”的惊喜;使天井的阳光成为画里的高光,照亮的不仅是建筑,更是沉淀在时光里的人文温度。他的写生像是为这些“遗芳幽处”做一场“水墨造影”,将物理空间转化为浅绛山水里的精神栖息之所。
陈伟 林则徐纪念馆 中国画 2025年夏
陈伟 鳌峰书院旧址 中国画 2025年夏
四、写生价值:在水墨间,与林公跨时空交流
陈伟用浅绛山水写生林则徐的“遗芳幽处”,是一次“艺术活化”的尝试,其价值藏在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褶皱里,传递着林公“爱国救民”的不朽精神。
从文化传承看,这是用传统艺术语言为历史建筑注入新生命。林则徐多个“生前之地”(即“遗芳幽处”)承载的民族精神,通过浅绛山水的笔墨被诗意诠释。当年轻人透过画作看见故居的温婉与厚重,“民族英雄故居”便不再是课本里的冰冷名词,而成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
在艺术创新维度,陈伟拓宽了浅绛山水的题材边界。传统浅绛多绘自然山水,而他以这些“遗芳幽处”的人文建筑为对象,既坚守水墨筋骨与浅绛韵味的传统技法,又创新解构相关建筑题材,让这一起源于五代、成熟于元代的古老画种从“山水之境”拓展到“人文之境”,为其当代发展提供新思路。
于社会层面,这些作品是连接大众与历史文化的桥梁。它们在美术馆展览能吸引艺术爱好者驻足,在文旅宣传中能成为林则徐“生前之地”(即“遗芳幽处”)的“艺术名片”,通过网络传播还能引发文史讨论——让这些地方的文化影响力借由水墨的翅膀飞向更广阔天地。
陈伟 林则徐纪念馆 中国画 2025年夏
陈伟 林则徐纪念馆 中国画 2025年夏
陈伟 光禄吟台——林则徐放鹤处 中国画 2025年夏
跟着陈伟的浅绛山水重游林则徐的“遗芳幽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建筑与水墨的相遇,更是历史与当代、传统与创新的对话。在这对话里,“遗芳幽处”化作水墨中的文化基因,浅绛诗意融入历史血脉。而陈伟的笔仍在继续书写:书写水墨里的人文故事,书写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崭新可能,书写我们与历史、文化、艺术的永恒联结。
作者:郑梧沐,艺术媒体“八链名人”主编
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
Chen Wei
陈伟,1971年12月出生,福建福州人,字用九,号疏林、意庐、静虚斋主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检察官文联书画协会理事,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检察文联书画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书画院书画家,福州市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福州绿榕画院副院长。
作品曾获“泰山之尊”全国山水画、水彩画作品展优秀奖,首届“八大山人”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梦·黄山魂”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优秀奖,“美术新青年”全国十强,第二届中国工笔山水画展优秀奖,福建省第五届青年美展一等奖,福建省第六届当代工笔画大展银奖,“锦绣海西”——福建省当代美术晋京大展等奖项。
擅长山水、花鸟,兼工书法,曾就学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国家画院。作品十几次入选全国美展,被中国工笔画学会、吴冠中艺术馆、福建省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当代实力派画家——陈伟》、《陈伟的水墨丹青》等多本个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