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从农业看未来俄罗斯的战略选择

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鹅西伯利亚的农业生产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鸡肋,终将被大鹅舍弃。

从2014年之后,大鹅成了粮食出口大国。现在是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占全球小麦出口的25%。埃及、土耳其、孟加拉国等国家 50%以上的小麦进口都依赖大鹅。大鹅和小乌合计占全球小麦出口的 30%。

可以说大鹅、小乌对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

那么能说大鹅是个农业强国吗?

我认为不能。因为大鹅的人口并不多,所以它能出口比较多的粮食。此外,它的粮食生产还受到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干旱而减产的威胁。

有一说一,普大帝很有能耐。从红鹅解体之后,普大帝把国运不断跌落的大鹅拉了回来,让老百姓能吃饱肚子。现在大鹅的粮食自给率为155%。2023年农产品出口额约435亿美元,占货物出口总额的 10.3%。

现在农产品是大鹅仅次于能源的第二大创汇来源。

500

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列宁斯科耶村附近,农民在田地内播种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路透

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当年的红鹅就没做到过。从上世纪70年代起,红鹅就成了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常年用20%的外汇来购买粮食。

后面大漂亮又操纵石油价格,让国际石油价格一路下跌。这样红鹅连买粮食的钱也不够了。老百姓需要排队购买面包、肉类。正是因为农业上的失败,红鹅最终选择了自我解体。

所以大鹅现在虽然经济很困难,但是有粮食、有能源,日子能差到哪里去?它远比上世纪被美苏两强夹击的我们要好过得多。

因此大鹅现在倒不了。

而随着全球变暖,大鹅的农业生产条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并因此影响国家的战略选择。

未来,大鹅南部的粮食主产区将可能因为干旱而发生减产。未来再在小乌身上做文章谋取利益,将变得性价比不高。而西伯利亚的农业生产能力也可能会发生干旱而减产,变得越来越鸡肋,终将被大鹅舍弃。但往日寒冷多雨的北方,却因为气温的上升,而变得适于耕作。未来波罗的海方向将成为大鹅关注的焦点。

为何大鹅和小乌发生战争?我们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就很好理解。因为大鹅的农业条件很差,小乌是周边最适合种田的地方。

有人认为大鹅庞大的国土可以养活4到5亿人。

但大鹅其实并不宜居,农业条件很差。它根本养活不了四五亿人。它现在能大量出口粮食已经是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了。

如果我们打开地图,就会发现大鹅也存在着类似于我国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的人口分界线。

500

这条线可称为“圣彼得堡—伊尔库茨克线”。

这条线的走向从西北部的圣彼得堡向东南延伸至新西伯利亚,再转向东至伊尔库茨克。这条线以西,占大鹅领土 30%,却集中了90% 的人口。

500

但我国在胡焕庸线以西有大量人口。而大鹅的伊尔库茨克以东却完全是妥妥的冰雪荒漠。人烟极其稀少。

而我们再观察红鹅时期的耕地,可以发现,耕地的北界跟这条人口分界线基本重合。也就是说,人口分界线以北就是因为没法种地才人口稀少。

500

而我们再看大鹅的谷物种植区,这里是粮食主产区。这里才是大鹅心目中生活的舒适区。而首都莫斯科并不在这个舒适区内。

500

莫斯科冬天的气温为零下6度到零下10度,而哈尔滨为零下18度到零下 24度。

但这并不意味大鹅包括莫斯科的西部地区比看起来更严寒的我国东北更适合农业。

也许人在莫斯科的冬天居住着舒服一点,但对于作物生产却不是个好事情。事实是莫斯科以北只能种植春小麦,而且规模很小。而看起来更冷的东北大部分地区却能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这些谷物,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

500

因此大鹅的农业条件其实很差。

对作物来说,需喜欢的气候就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这正是季风气候的特点,分布于亚洲东部从大鹅勘察加半岛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500

而大鹅的主要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不是雨热同期。此外,由于纬度高,所以年平均气温偏低。

因此,大鹅的农业条件的缺点是温度和降雨的配合不好。雨多的地方太冷,而暖和的地方往往又降水少。此外夏季温度偏低、积温偏低。

我们先看温度。

冬小麦,需要≥0℃总积温为 1800至2400度。

春小麦,需要≥0℃总积温为 1600至2200度。并且还需要夏季有高温。

从大鹅的积温分布带来看,它的年积温达到2000度的,只有西南部和西伯利亚西南部极少数地区。

500

冬小麦冬天可以接受的温度为零下20度,但需要有积雪保护。

因此温度更高的西南部地区,这里冬小麦可以安全越冬,可以种植冬小麦。而伏尔加河流域以东的冬季寒冷地区,冬小麦无法安全越冬,只能种植春小麦。而且只能种植于和哈萨克斯坦、蒙古、我国交界的狭长地带。

500

由于积温低,所以大鹅一年只能种植一季。

而我国除了青藏高原等极少数地区,大部分地区全年积温都大于2000度。其中,我国华北等广大地区,全年积温大于4000度。

500

因此这些地区可以种植两季甚至是三季。

500

这还没完,大鹅的缺点是夏天不够热,无法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我们看世界全年平均气温图,我国东北的年平均气温和大鹅西边温度相当。

500

但大鹅西部的1月气温却要比我国东北高。大鹅冬天暖和,就意味着夏天温度偏低。

500

大鹅的冬小麦在冬天可以接受零下20度。其实冬天温度高并没有太大意义。但夏天一定要热一点,积温够高,不然作物难以成熟。

例如莫斯科冬天的气温为零下6度到零下10度,这对冬小麦来说其实太舒适了。但莫斯科的夏季白天温度为18度至 25度。

冬小麦、春小麦需要的夏季温度分别为20至22度、18至20度。

所以莫斯科这里就不适合种植冬小麦,只能种植春小麦。

大鹅夏季也只有西南部和位于亚洲领土的南部边缘地区才能达到春小麦所需的夏季气温要求。

500

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夏季却很轻松地达到这个温度。

500

而且大鹅西南部满足冬小麦需要的温度条件的地区,还面临着降雨偏少的地区。

冬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换算为年降雨量为450至600毫米。冬小麦夏季需要的降雨量为70至150毫米。

我们把适于冬小麦生长的区域放在大鹅年降水量和温度图上观察,就可以发现适于冬小麦种植的北界基本和年降水量500毫米等雨线基本重合。

500

但冬小麦种植地区绝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没有达到冬小麦生长需求。7月的降雨只有50毫米,也没有达到冬小麦夏季所需的降雨量要求。

500

因此这里很容易发生干旱,非常需要有良好的灌溉。

所以大鹅是一个农业条件很差的地区。看着国家面积很大,能进行农耕的只有西南部地区和亚洲南部边缘挨着中亚、蒙古和我国的细碎地区。

而东亚才是世界上的种田圣地。

我国拥有两个最利于农业生产的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的优点就是雨热同期。作物生长期内的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少雨,而这个时候作物已经收获。

拿东北来说。而东北的天气是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天比大鹅西部地区要冷得多。但是夏季的气温却远比大鹅高。而粮食是春季播种,刚好利用夏季的高温成熟。所以东北才能成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

500

事实上,相对于东亚,整个欧洲都不太适合种粮食。他们都有雨热不同期的问题。而且北部由于纬度较高,整体气温偏低。积温不足,夏季温度也不足。

所以大鹅历史上致力于扩张,尤其是拼命向南部温暖的地区发动钦略。其实就是为了寻找更适合种粮食,更适合生存的土地。

它历史上在沙俄灭亡后失去了波兰、红鹅解体丢失了中亚、小乌、白鹅、高加索这些更温暖,更能承载人口的地区。

500

尽管这些地方也存在着要么温度偏低、要么降雨量不足的问题。但对于大鹅来说,已经是很好的地方了。

500

一年中气温高于0度的天数(失去的都是暖和的地方)

而大鹅现在是丢失了鹅国以来几百年的扩张所得。当然,这些地方本来就不是它的地方。包括西伯利亚,其实就是殖民地,但还没吐出去。

下面,我们从农业角度,来分析未来大鹅的战略选择。

首先就是大鹅西南部的粮食主产区,未来会因为全球变暖而产生的干旱大量减产。向小乌等西南方向投入精力变得性价比不高。此外,也会舍弃西伯利亚。

大鹅的西南部和西伯利亚的的粮食产区,植被是温带草原带。这里并不是适合种地的理想地区。

500

而大鹅西南部,是它的粮食主产区。因为纬度相对偏低,所以蒸发量高,是干燥草原。大鹅是很晚才把这里开垦成了耕地。

而世界上也有在这种在降雨量稀少的干燥草原地区种田的反面例子,那就是大漂亮。大漂亮将位于中西部的草原地带强行建成了粮食主产区。

500

蓝色箭头为引水线路

但因为所在的大平原其实是一个海拔200米至1000米的平缓台地。比密西西比河的海拔要高。所以这里还没法引密西西比河的河水灌溉。最后靠开采不可再生的深层地下水来灌溉。

500

大鹅的情况要好一点,可以引河水灌溉。但是却很容易因为干旱而发生减产。

例如:2010年,大鹅的南部粮食主产区,出现了高温干旱。夏季竟然有持续40°C以上高温,以至于爆发野火。粮食总产量同比减少约37%,不得不放弃小麦出口。

2024年因为春旱,大鹅向世界市场提供的小麦比一年前下降了60%以上。

而根据大鹅科学院评估,未来大鹅南部的粮食产区在2030年夏季干旱频率可能增加 30%。

而且,对位于西伯利亚等春小麦区,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2021年,西伯利亚西部(如阿尔泰边疆区)夏季气温达 40度,降雨量减少 30至50%。

2022年,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等黑土区受旱,春小麦单产下降 20%。

因此未来大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是不强的,未来很可能保不住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的位子。

此外,大鹅和大漂亮都曾经因为强行开垦草原,弄出过沙尘暴。

大漂亮1934年到1939年,由于大平原过度开垦,出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黑风暴即沙尘暴。

500

美国黑色风暴时期

而红鹅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强行开垦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的草原,结果1960年3月和4月,在红鹅新开垦地区先后两次遭到黑风暴的侵蚀。

那么大鹅为何近年来会大量发生这种因为干旱而减产的现象呢?

这与全球变暖有关系。

大鹅的年降水量其实并不多,多少地区只有200至500毫米,这点降水量简直是少得可怜。

但是因为国土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弱。所以大鹅大部分地区竟然是一个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500

但很不幸,大鹅的粮食种植区,基本都是黄色,也就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而全球变暖,虽然解决了大鹅农业急需的温度难题,却因为气温升高带来了地表水的蒸发量增加。未来大鹅的粮食产区的干旱只会加重而造成减产。

大鹅因为自身的农业条件不行,所以本能地想在小乌方向搞点便宜,事实性占领其领土。这样可以获得国家的发展空间。

而小乌也靠近南部的粮食主产区。所以全球变暖也会殃及它。它的粮食产量也可能发生减产。

这样再在这个方向突破,就没有多大意义。

西伯利亚的情况将会更严重。现在西伯利亚尤其是伊尔库茨克以东的地区,人烟非常稀少。随着全球变暖,这里的农业生产也将因干旱而大量减产。这里会成为鸡肋一样的地区。

所以未来,大鹅很可能会舍弃西伯利亚。

但是,全球变暖对于大鹅欧洲部分的西北、北方地区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里的降雨量不少,有500至1000毫米。温度升高,将使这里出现大片的农田。

500

所以,未来大鹅会向波罗的海方向和北方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大鹅最终会重新成为一个纯欧洲国家。

而全球变暖对我们是一个好消息。

全球变暖意味着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季风携带水汽的强度更大。而大鹅亚洲东北部山地到我国西部,分布着一连串高大的山脉。它们会截留来自海洋的水汽。让这里的降雨增加。

500

所以未来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气候会暖湿化,农业生产的能力会大大增加。

而根据我国地理学家竺可桢的研究,我国五千年历史的王朝兴衰,跟气候冷暖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盛世通常对应暖湿周期,乱世对应干冷周期。

500

而西方却反过来,气温越冷,国运越强。从我国明清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气温都低。而西方却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发现美洲并殖民世界、引领工业革命。

因此,全球气候变暖,意味着东西方世界的国运将彻底反转。我国将走向强盛。而西方将走向没落。

让我们拭目以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