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上新了!

在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一个多月后,又一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来了。

 

新一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共有12只,于7月24日获批。截至目前,已有部分基金公布了招募说明书,后续其他产品也将陆续开售。

 

此前发行的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得投资者追捧,公开数据显示,相关产品合计募集规模接近260亿元。

 

而第二批产品获批之时,A股走势更加强劲。投资者不仅将获得投资布局A股的新工具,浮动费率机制也将帮助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01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上新,仍以龙头机构为主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到,要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具体而言,《方案》提及,要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具体适用管理费率水平。

 

500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落地,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随后,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火速获批,并于5月27日起开始发售。

 

这批产品陆续上市后,新一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也迅速到来。公开信息显示,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于7月24日获批。

 

这一批产品共有12只,和上一批一样,申报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主要为老牌基金公司,比如国泰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

 

这里面,既有此前已申报过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机构,如易方达、中欧等,也有首次申报此类产品的“新面孔”,如国泰基金的国泰优质核心混合型基金、华泰柏瑞制造业主题混合型基金等。

 

这些机构以实力强、产品多、管理规模大的的老牌公募机构居多。

 

比如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国泰基金等,均为公募基金行业“老十家”机构。

 

按照证监会此前公布的《方案》,如持有期间产品实际业绩表现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也基本上遵循上述要求,对应的基准费率、升档费率和降档费率分别为1.2%、1.5%和0.6%。

 

从实际情况来看,投资者对这类产品还是非常青睐的。根据公开报道,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的募集规模接近260亿元。

02

机制逐渐铺开,风险利益共担

 

其实早在第一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前,《方案》中就已经明确,这只是个开始。

 

《方案》明确提到,在未来一年内,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部机构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其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试行一年后,及时开展评估,并予以优化完善,逐步全面推开。

 

所以,第二批产品的落地,也意味着这一模式又迈出了推广的重要一步,未来我们会见到越来越多的浮动费率产品。

 

如果我们简单来看,很容易把这批浮动费率基金理解为“一种管理费与传统产品略有差别的基金”,认为对自己收益的影响,只在百分之零点几管理费。

 

但实际上不止于此。

 

这一点小小的改变,不仅是整个基金行业深度变革的开始,某种意义上,甚至是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浮动机制下,比费率浮动更重要的是基民与基金经理、基金管理人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这改变的是传统基金产品“旱涝保收”这一争议点,也是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其次,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的指数来看,不管是首批还是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产品,以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为主。

 

除此之外,第二批产品中,还有4只产品聚焦制造业、高端装备、医疗等细分行业。不难看出,这种选择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导向明显。

 

从“旱涝保收”转向利益共享,从“短线投机”转向价值投资,未来随着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或将为我国公募基金生态带来巨大改变。

03

市场向好,布局正当时

 

根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数据,2023年底,公募基金已成为A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如今,公募基金与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共同扮演着A股稳定器、压舱石的角色。

 

第一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后,目前正处于陆续建仓期。

 

而近期A股走势良好。7月24日A股收盘突破3600点后,连续多日站稳3600点,A股“牛味渐浓”。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走势,近期多家机构也在研报中进行了研判。

 

如华龙证券近期研报提到,当前市场总体环境有利,国内政策方向没有变化,使基本面预期向好,且稳定市场预期明确,短期来看市场呈现的主要是内部的结构性调整造成的波动,调整企稳后将延续向上运行。

 

国泰海通证券近期研报提到,中国科技突破与新兴产业主题交易热度持续高涨,总量政策预期稳定以及基建财政边际发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再平衡行为有望支持流动性充裕稳定,多重因素有望支持中国资产继续表现,维持对A股的战术性超配观点。

 

良好的走势,与较为稳定的预期,或将吸引更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资金入市。

 

随着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产品陆续发行,将为A股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未来,随着新型浮动基金发行逐步常态化,更多投资者将借助这一产品布局A股,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一道,陪伴A股成长也分享成长红利。

 

本文为个人观点,观点具有时效性,不作为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