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大增,单季营收破百亿,药明康德已经成为全球创新药链条上的关键企业

导语:从在手订单来看,药明康德业绩增长的势头有望进一步持续。

500

李平/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二季度营收首破百亿

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半年报财报,再次让药明康德站到了二级市场的聚光灯之下。

前不久,药明康德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7.99亿元,同比增长20.64%,实现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同比增长101.92%。剔除因出售联营企业部分股票的投资收益(约36.7亿元)后,药明康德上半年扣非净利润约为55.82亿元,同比增长26.5%;在non-IFRS口径下,公司归母净利润约为63.15亿元,同比增长44.4%。

500

对于上半年净利润的大幅增长,药明康德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系公司持续聚焦及加强CRDMO业务模式,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同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经营效率,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大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提高了整体的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出售持有的联营企业WuXi XDC Cayman Inc.部分股票的收益,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利润。

财报公布次日,药明康德股价大涨7.72%,报收于98.69元/股,总市值突破2800亿元,相比2024年低点几乎翻了两倍,同时也带动了A股创新药板块、CRO概念股的强势上涨,昭衍新药、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个股均取得了不错的涨幅。

从营收构成上看,药明康德主营业务共分为化学业务、测试业务、生物学业务以及其他业务等四大板块。其中,化学业务又分为小分子药物发现(“R”,Research)业务、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D”和“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和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三部分,为公司最为重要的营收及利润来源。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实现收入163.01亿元,同比增长33.5%;测试业务实现收入26.89亿元,同比下滑1.2%;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12.52亿元,同比增长7.1%。

500

单看第二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111.4亿元,同比增长20.4%,这也是公司营收首次在第二季度突破百亿大关。净利润方面,二季度药明康德实现non-IFRS口径下归母净利润约63.15亿元,同比增长44.4%,扣非净利润为32.5亿元,同比增长36.7%,净利润增速较第一季度(14.50%)明显提升。

毛利率的大幅改善成为药明康德利润端表现更优的一个重要原因。2024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实现销售毛利率44.45%,较去年同期上升5.1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生产工艺持续优化以及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项目增长带来的产能效率不断提升。其中,第二季度药明康德实现毛利率46.35%,创出自公司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从在手订单来看,药明康德业绩增长的势头有望进一步持续。截至2025年6月末,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共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对此,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表示:“基于这一强劲增长势头和持续高效的执行力,公司上调2025年全年收入目标至425亿元至435亿元,其中持续经营业务预计将实现13%至17%双位数增长,同时相应提升自由现金流目标至50亿元至60亿元。

在2024年年报中,药明康德预计公司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至15%,公司整体收入将达到415亿元至430亿元。显然,相比2024年年报指引,李革所给出的最新业绩指引要更为积极。由此计算,药明康德下半年营收预计将在220亿元上下,单季度实现百亿级营收将成为常态。

2

“减肥神药”助力业绩回暖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李革所创立,属于最早一批成立的本土CRO企业。自成立以来,药明康德公司以药物发现业务为起点,纵向一体化布局小分子CDMO业务,为客户提供中间体、原料药及制剂的定制化产品服务。在巩固主业的同时,药明康德将业务延伸至分析测试、生物学服务、临床CRO及SMO业务,并前瞻性布局细胞与基因疗法(CGT)等新兴业务板块,打造CGT研发、测试和生产一体化技术平台。

凭借着创新药制度红利、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以及本土化成本优势,药明康德发展极其迅速。2015年-2023年,药明康德主营业务收入由48.83亿元增长至403.41亿元,净利润由3.49亿元增长至96.07亿元,八年内营收增幅超过7倍,净利润增幅更是超过27倍。2022年7月,药明康德股价攀升至172.49元的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5000亿元,力压恒瑞医药成为A股市值最大的医药企业。

500

2023年上半年来,CXO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多家上市公司新签订单金额出现明显下滑。进入到2024年,在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处方药降价等一系列利空的冲击下,CXO板块业绩出现大幅滑坡。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392.41亿元,同比下降2.73%;归属净利润约94.5亿元,同比下降1.63%,这也是公司自2015年A股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形。

不过,随着多肽类药物、ADC、核药等新赛道的快速崛起,CXO行业订单量逐渐恢复了增长。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达到493.1亿元,同比增长47.0%。2024年全年,药明康德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共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70.1%。截至2024年年末,药明康德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

500

TIDES业务是指药明康德专注于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和多肽(Peptide)两大新分子类型的CRDMO服务,同时涵盖相关化学偶联物。近年来,以“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类药物持续爆火,推动了对多肽药物原料药及CRO的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诺和诺德的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销售额逼近300亿美元,礼来的替尔泊肽在2024年的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

资料显示,自2018年以来,药明康德就开始战略布局TIDES业务,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多肽类药物的主要服务商之一,同时也是礼来替尔泊肽的原料的重要供应商。截至2024年年末,药明康德公司平台上GLP-1项目管线超过20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0%以上。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寡核苷酸和多肽业务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41.6%,已经接近该业务2024年全年的58亿元收入。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药明康德在财报中同时披露,公司目前仍在持续推进泰兴多肽产能建设,预计2025年底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提升至超10万升,成为承接GLP-1订单的核心基础。

3

《生物安全法案》阴影未散

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全球多肽/寡核苷酸药物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诺和诺德、礼来等头部企业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这也导致药明康德对境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愈发依赖。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药明康德来自美国客户的销售收入为140.30亿元,同比增长38.40%,美国客户收入占比达69.00%;来自欧洲客户的销售收入为23.30亿元,同比增长9.20%;来自中国客户的销售收入为31.50亿元,同比增长-5.20%;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为9.00亿元,同比增长7.60%。

500

2024年1月25日,美国参众两院以“保护基因数据和国家安全”为由,分别提出针对华大集团、药明康德等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生物安全法案”。据悉,该法案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美国联邦机构与外国生物技术公司展开业务往来。消息公布次日,药明康德及药明系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大幅跳水。

2024年9月9日,美国众议院宣布以306票对81票通过了《生物安全法案》(H.R.8333号法案),该法案限制美国联邦机构与外国生物技术公司展开业务往来,但允许中国CDMO企业执行现有合同并接收新订单至2032年。

在全球创新药市场中,美国占据着61%的市场份额,这也导致药明康德等国内CXO企业自诞生以来就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深度捆绑。2022年-2024年,药明康德来自美国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66%、65%和64%,在国产CXO上市公司中对美国的依赖度最高。随着《生物安全法案》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药明康德股价持续走低。2024年7月9日,药明康德股价最低跌至35.01亿元,总市值一度跌至1000亿元附近,较历史高点缩水近4000亿元。

戏剧性的是,根据美国国会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最终协议文本,生物安全法案未被列入其中。药明康德也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美国第118届国会已于2025年初届满结束,期间没有通过《生物安全法案》相关提案。截至目前,美国第119届国会尚未有任何重启该法案立法流程的提议。

有分析认为,《生物安全法案》立法之所以未能成功,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界的反对声音太大,一众美国医药巨头根本无法承受立刻切断与中国CXO服务提供商的联系所带来的伤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药明康德等中国CXO公司在全球创新药链条上的不可替代性。但也有外国媒体报道,美国立法者正在积极考虑对《生物安全法案》进行修订,未来大概率还会卷土重来。

500

另一方面,在CDE(药品审评中心)新政的冲击下,近几年国内小分子me-too药物立项数量不断减少,国内CXO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自2022年以来,药明康德国内市场营收规模就处于逐年萎缩的态势。从2025年上半年年报数据来看,药明康德国内业务仍没有摆脱负增长的困境。短期来看,药明康德似乎还找不到有效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有效办法。

不难看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立法进程的受阻只是让药明康德的地缘政治危机暂时得以解除,潜在风险仍不容小觑。考虑到公司近七成收入来自美国市场这一现状,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及其背后更加深层的地缘政治风险仍将是悬在药明康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也注定了药明康德在重返巅峰的路上仍将面临到许多的暗礁与险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