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价不灵,九价宫颈癌疫苗能否拯救万泰生物?
万泰生物(603392.SH)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出现在2025年。
近日万泰生物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000万元到-13,000万元。
在2022年达到高峰后,万泰生物业绩就一直下滑。2023年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0.7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3.65%。2024年业绩继续“腰斩”,但至少还能盈利,2025年则直接陷入亏损中。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即亏损5277.69万元。
资钛认为,万泰生物业绩下滑,与其过去几年依靠单一业务和单一产品有很大关系。风靡一时的二价宫颈癌疫苗上市头几年,着实拉高了公司业绩,但随着该产品销量下滑,万泰生物便到了如今的局面。今年6月,万泰生物祭出另一大“杀器”——九价宫颈癌疫苗,并以499元/支的低价抢夺市场,但毕竟出场太晚,它的表现如何,关系着万泰的命运。
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从山峰掉入谷底,万泰生物只用了三年。
2022年,万泰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11.85亿元,实现净利润47.36亿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业绩的最高水平。那一年,万泰生物疫苗产品卖了84.93亿元,但成本只有5.19亿元,毛利率高达93.89%,体外诊断卖了26.74亿元,成本只有6.46亿元,毛利率75.84%。
随后,万泰生物业绩开始大跳水,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5.11亿元和22.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48亿元和1.06亿元,下降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2025年一季度,万泰生物亏损5277.69万元,上半年预计亏损1.3亿元—1.6亿元。对于亏损原因,万泰生物解释称,公司疫苗板块受行业政策调整及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短期销售承压,收入及利润同比显著下滑;公司IVD板块受政府集采降价、检验套餐解绑等因素影响,在政策利好逐步释放、带动业绩向好之前,需要一段时间沉淀消化,短期内销售收入亦承压。两者对公司整体净利润造成阶段性影响。
二价宫颈癌疫苗跌落神坛
资钛发现,万泰生物业绩波动的背后,是其对单一业务甚至单一产品过于依赖导致的。
在2022年以前,万泰生物业绩是逐年增长的。2019年—2021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1.84亿元、23.54亿元、57.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6.77亿元、20.21亿元。对这几年业绩贡献最大的是二价宫颈癌疫苗。
2019年年底,万泰生物全资子公司万泰沧海自主研发的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肠杆菌) (即二价宫颈癌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取得药品注册批件,2020年5月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销售,成为国内首个、世界第四支预防宫颈癌产品。
在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年报中,万泰生物对于业绩增长的解释均包含二甲宫颈癌疫苗销售增加。
另外,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万泰生物生产的新冠检测试剂大赚了一笔,这是当年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万泰生物二价宫颈癌疫苗的风头很快被默沙东升级版的四价与九价HPV疫苗所掩盖。2022年8月,默沙东旗下的四价与九价HPV疫苗在中国的接种人群扩大为9至45岁适龄女性。此前默沙东的九价HPV疫苗在国内获批上市,但仅被批准用于16至26岁的女性接种。
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万泰生物二价宫颈癌疫苗的市场。
2022年万泰生物在二价宫颈癌疫苗大卖之时,也加大了生产量和库存量。当年疫苗生产量3,450.50万支,同比增长106.84%,销售量2,706.02万支,同比增长164.57%,库存量1,556.79万支,同比增长91.65%。
2023年万泰生物疫苗销售量大幅下滑,同比降41.94%,库存量却同比增91.62%。2024年公司疫苗销售量继续下滑,库存量继续增长。
赌命九价新品
如今,万泰生物又祭出一大“杀器”——九价宫颈癌疫苗,此事闹得轰轰烈烈。今年5月29日,万泰生物“馨可宁 9”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该疫苗为我国第一款、全球第二款九价HPV疫苗。
“馨可宁 9”的研发时间长达18年,研发投入近10亿元。为了抢占市场,万泰生物给其定价499元/支,与之相比,默沙东的九价宫颈癌疫苗则是1320元/支。进口二价、四价宫颈癌疫苗也比“馨可宁 9”要高。
但“馨可宁 9”毕竟来的太迟,默沙东九价宫颈癌疫苗2018年就在中国上市,2022年扩龄,2024年销量已经开始下滑。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如沃森生物、康乐卫士、博唯生物的的九价宫颈癌疫苗也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
前有追兵,后有堵截,“馨可宁 9”能否解决万泰生物当前的困境,还有待市场考验。(资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