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问题
前些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具体做法是天天下午早早放学,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为家长会将孩子送去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体育锻炼、绘画、学乐器等。首先,素质教育并非是会唱歌、跳舞,能够演奏一两种乐器、会画画等,这些充其量是掌握了一两种技能而已。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只能造成课外补习的泛滥,使得体制内教师们的思想浮动,无法安心于教学。但是现在又发现太早放学问题多多,如课外补习泛滥、家长无法及时接送等,又整出个延时服务,又回到了原来的放学时间,将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了。之前中国社会全面落后,导致人们不自信,认为传统教育方式强调死记硬背和海量刷题,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美国式教育则符合人的天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则崇尚创新精神,敢于冒险,具备强烈的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但是现在中国的发展成就,例如5G、高铁、超高压输电、歼20等,证明中国人并不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事实上美国科技领先是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不能只归功于教育,如第一美国能够从全世界吸引人才;第二美国有先发优势,较为富裕,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和风险投资,鼓励尝试,且如果失败也不至于沦落到衣食无着的境地,比如都拿出一百元进行投资,你可能是倾其所有,而这一百元对地主的儿子不过是九牛一毛,此时双方面对风险的态度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且中国之前尚处于模仿追赶的阶段,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创新的需求。
公立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必须坚持。改革当然是必须的,但不能是像之前那样实行宽松教育、快乐教育的瞎改,例如改变授课方式,现在在抖音上能够刷到一些物理、化学教学的视频,老师通过一些富有创意的实验展示物理现象,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和探索。
教育应该以培养人为中心,目的是培养人,应该是使人具有健全人格,能够独立思考,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而不是功利的认为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或者说将人培养为工具,像“我是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这样的说法从提倡个人奉献的角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来说,这样的指导原则是错误的。只要有助于人格的完善,哪怕是去当和尚道士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但是有些人会说“和尚道士对国家对社会没有贡献”等。在中国的传统中好像非常害怕人民具有思考的能力,从老子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再到法家的贫民、弱民、愚民政策,再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后来的科举制度,无不试图控制人民的思想和削弱天下英雄。
什么是人文素养?比如要教会学生们什么是美,学会欣赏美,规范学生们的行为;我们的历史教材,并没有阐述诸子百家等的哲学思想,没有阐述中国历来政治思想统治之脉络,没有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有的仅仅是非常肤浅的历史事件的罗列,要学生背诵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等,并没有介绍历史事件之间的脉络,例如什么是周秦之变,封建制和郡县制的区别是什么等,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或者说事理。现在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很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文化是根,可以塑造一个人,君不见漂泊在外几十年的游子怀念的是儿时的味道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身在异国他乡但是根在中国,抵抗美国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侵袭。再以数学为例,当前的培养模式注重各种偏题怪题,仅仅培养学生们的解题技巧,并没有阐释数学中蕴含的伟大思想和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如《微积分的力量》。所以我们拿了很多数学的奥赛金牌,但是这些冠军们从心里热爱数学并真正成长起来成为数学大师的却很少,我们是奥赛大国却不是数学强国。原因是这种培养方式是不可能持久的,对解题技巧的追逐而非发现数学中的美已经耗尽了学生们对数学的热情和热爱,只剩下了空洞和厌烦。
我们使用的教材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教材的目的就是灌输知识,至于这个概念和原理是怎么来的,为何是这样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不讲,或者一带而过。反正你学就是了,有疑问也是你的问题,因为这是几百年的理论了!“提倡严谨”、“文章千古事”、“体现自己的水平”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可以说书还没有写,但是架子已经端起来了。导致低水平教材泛滥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授们编写教材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核,教材的编写本就费时费力,教授们的宝贵时间哪儿能浪费在这些事情上,都是拷贝粘贴或者手底下的研究生代劳的。国外教材给人感觉是细致入微,循循善诱,比较亲切。 教育分流本质的问题在于,一些决策者认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大致多少比例,就按此设定规则分流了,这明显是将人当作了工具,要其服务于社会。其次,就读职校,就业与社会环境等都未成熟,甚至也不见有什么规划和推进,只做分流、贴标签,走在被规划的路上去自生自灭,显然是不合适的。初中毕业也就16岁左右,对16岁左右的年轻人进行分流,16岁就能看出一个人未来如何,适合走什么路?拿着这么大一群人的人生做实验,胆子也太大了吧?更别说,这种分流完全是制度化的强制,而非自愿,说到底还是将人视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