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一起玩耍,亚泰集团转身就把吉林银行“卖”了

500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童画

编辑 | 苏淮

“感谢吉林银行一直以来对亚泰集团发展的支持与帮助”,7月5日,在亚泰集团与吉林银行的业务会商会上,亚泰集团董事长陈铁志称,在各级政府、市属平台、金融机构的帮助下,企业经营趋势逐渐向好,希望吉林银行“在流动资金、经营授信、项目融资、业务合作等方面持续给予支持”。

作为“东道主”,吉林银行董事长秦季章明确表示,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亚泰集团发展,形成相互支持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对于未来亚泰在建材、医药领域新赛道拓展的融资及合作支持,吉林银行也明确表示双方要打开思路、放开手脚,精准对接企业金融需求,力求实现共赢。

谁曾想,仅仅13天后,7月18日,陈铁志主持召开了亚泰集团2025年第十次临时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开挂牌转让公司持有的吉林银行合计3亿股股份的议案》。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热议,亚泰集团与吉林银行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此大规模的减持,究竟是公司发展需要,还是不看好吉林银行的未来发展呢?

01

亚泰集团的“进”与“退”

亚泰集团与吉林银行之间可谓渊源颇深。回溯过往,在吉林银行的发展历程中,亚泰集团曾是重要的参与者。

2008年1月10日,亚泰集团2008年第一次临时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受让吉林银行股权的有关事宜》,公司拟斥资1.836亿元受让长春市融兴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1.80亿股吉林银行股权,占该行总股本的5.26%。

500

图片来源于亚泰集团公告

五个多月后的6月16日,亚泰集团2008年第七次临时董事会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吉林银行增资的议案》,公司拟出资3.6 亿元,以每股1.8元的价格认购吉林银行增资扩股的2亿股股权。

11月17日,亚泰集团2008年第十二次临时董事会会议再次审议通过了《关于受让吉林银行股权的议案》,公司拟受让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长泰热力经营有限公司、长春吉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吉林银行股权。

收购历时近三年,到了2011年2月下旬,上述增资并受让股权事宜全部获批,亚泰集团持有吉林银行约6.42亿股股权,占该行增资后总股本的9.77%。

此后吉林银行经过几次增资扩股,以及其他股东溢价增资,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亚泰集团对吉林银行的持股比例降至7.48%。

此次亚泰集团拟转让股份之前,吉林银行又经过了一轮增资扩股,亚泰集团持有9.04亿股,但持股比例降至6.88%。其中,公司直接持股7.04亿股,持股比例5.36%;通过全资子公司亚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股2亿股,持股比例1.52%。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吉林银行的股东数有12585户,其中,第一大股东为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15.58%;第二大股东为韩亚银行,持股比例9.13%;持股5%以上的股东还包括长春市融兴经济发展公司、亚泰集团和龙翔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比分别为6.38%、5.36%、5.22%。

500

图片来源于吉林银行2025年一季报

2025年7月21日晚,亚泰集团发布公告,公司拟在长春产权交易中心分别公开挂牌转让直接持有的吉林银行1亿股、2亿股股份,挂牌底价不低于4.19亿元、8.38亿元。

一旦亚泰集团完成吉林银行3亿股的转让,则将退出持股5%以上股东的行列。剩余股份还有6.04亿股,合计持股比例为4.60%。其中,直接持股4.04亿股,持股比例为3.08%;间接持股2亿股,持股比例为1.52%。

“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本次交易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和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亚泰集团在公告中说。

减持套现对亚泰集团可能是好事,但是对于吉林银行就未必了。毕竟,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对于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稳定的股权结构有助于银行制定长期战略规划,保持经营政策的连续性,而亚泰集团的减持,或让吉林银行的股权结构变得更加分散。

02

机构警告“盈利或受影响”

天眼查显示,吉林银行成立于1998年9月,前身是长春市商业银行,公司目前注册资本约131亿元,法定代表人是秦季章。

500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

2007年,长春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原吉林市商业银行、辽源市城市信用社组建了吉林银行,此后又吸收合并省内其他地区的城市信用社,并新设分行。

截至2024年末,吉林银行在吉林省内9个市州和大连、沈阳拥有11家分行,1家分行级专营机构,共有机构369家,发起设立8家村镇银行,参股一汽汽车金融公司。

从盈利角度来看,2020-2024年,吉林银行实现营收分别为109.08亿元、110.85亿元、99.26亿元、124.63亿元、137.50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2.79亿元、17.64亿元、15.40亿元,18.89亿元、22.57亿元。

500

透过数据可见,吉林银行的业绩在过去五年里走出了一个“V”字形,整体来看处于上升态势。尤其是2024年,该行营收同比增长10.33%、净利润同比增长19.4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60%。

为何业绩不差,反遭亚泰集团突然减持呢?7月22日,源媒汇致函吉林银行,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深度剖析吉林银行2024年年报可以看出,该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约13.48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加约1.49亿元、其他非利息收入同比减少约2.11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吉林银行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达到44.37亿元,较2023年增长了约1.37亿元。

500

图片来源于吉林银行2024年年报

“吉林银行投资了一定规模的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投资计划,且部分存在违约,需关注面临的信用及流动性风险”联合资信评估出具的一份《吉林银行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吉林银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力度较大,对盈利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考虑到贷款拨备水平以及针对违约投资资产的减值计提有待提升,未来一段时间内盈利水平将持续承压”。

《报告》同时指出,还应关注“吉林省以汽车等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宏观经济下行及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时期易受到较大冲击,对吉林银行业务开展及资产质量带来一定挑战。”

2025年一季度,吉林银行实现营收40.74亿元,较2024年一季度减少0.49亿元,同比下降1.19%;净利润为6.14亿元,较2024年一季度增加2.04亿元,同比增长49.76%。

“降收增利”的主要原因是,吉林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约3.44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约1.2亿元。

03

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

“业务的较快发展对资本消耗较快,吉林银行未来仍将面临资本补充压力”《报告》中曾这样描述。

2022年末,吉林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63%,2023年降至10.89%。为了补充资本,吉林银行启动增资扩股计划。经过两轮增资后,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吉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上升至11.44%。

相较业绩指标、规模指标,吉林银行的资产质量稍逊一筹。

截至2024年末,吉林银行的贷款余额约为4845.42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加585.59亿元。其中企业贷款余额3559.52亿元,同比增加521.54亿元;个人贷款余额1140.33亿元,同比增加45.79亿元。

500

图片来源于吉林银行2024年年报

但是,吉林银行2024年的不良贷款率达到1.50%,较2023年上升了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63.31%,较2023年下降了4.86个百分点。

500

图片来源于吉林银行2024年年报

拨备覆盖率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安全垫”,数值越高,意味着对不良贷款的风险抵补能力越强。此次吉林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下降,尽管仍高于监管要求底线,但结合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情况,反映出该行的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弱化。

联合资信评估曾在《报告》中指出,吉林银行“资产质量面临下行压力,资产减值计提水平有待提升”,“2023年以来,吉林银行不良贷款率及关注类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但关注类贷款规模仍较大,未来信贷资产质量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贷款拨备水平仍有待提升;此外,其部分投资资产存在违约,且减值准备对违约投资资产的覆盖程度有待提升”。

截至2024年末,吉林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95.77亿元,占比6.25%。另外,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约为71.13亿元,较2023年下降10.32亿元。但是其中损失类贷款从22.24亿元增至41.04亿元,一年内增加18.8亿元,增幅近85%。

另外,吉林银行2024年末的逾期贷款达到80.46亿元、重组贷款约17.72亿元。

500

图片来源于吉林银行2024年年报

到了2025年一季度末,吉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继续增至1.56%,较2024年末又上升了0.06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率的持续攀升,将给吉林银行的经营带来极大压力。一方面,为了应对不良贷款的增加,吉林银行可能需要计提更多的拨备,这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净利润;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的增加也可能会导致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受到影响,增加融资成本。

亚泰集团减持吉林银行,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吉林银行在股权结构、业绩与资产质量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吉林银行来说,未来的路充满挑战。如何稳定股权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加强内部管理,将是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