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PK蔡徐坤之后:“你们是我见过最差的一届粉丝!”
作者| 嘻嘻
来源| 她刊
前几天,网上有消息爆料,称在一档节目录制现场,几位粉丝对台上的艺人王一博喊话“妈妈爱你”,之后遭到主持人汪涵的犀利批评。
随后,一段10秒钟的现场录音被曝光。
录音中,汪涵用略带严肃的口气对自称“妈妈”的粉丝说:
“大庭广众你们就不害臊吗?什么了你们就妈妈就爱了?你们知道妈妈是什么意思吗?”
对于“自称妈妈”这件事,汪涵和年轻女粉丝之间的代沟,可能隔了一个太平洋的距离。
粉丝们一路看偶像成长,所以用“妈妈”显示她们对偶像母亲般不求回报的爱;
可不常上网的“老干部”汪涵觉得,小女孩们这样叫一个成年男人,很不妥。
仅凭某些网友爆料或一段不完整的音频,无法客观评判事情对错,但从这件事中,我想聊聊这个有趣的当事人群体:
粉丝。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每个人都有过偶像。
这次被一些年轻粉丝吐槽“老古董”的汪涵,其实也是歌手张国荣的铁粉,荣式唱腔模仿的惟妙惟肖。
毕竟,谁没年轻过呢?谁又没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过一个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人呢?
歌迷、影迷、追星族、粉丝……只是不同时代对这一群体的定义词语不同了而已。
偶像,一直在变;粉丝,一直都在。
国内兴起现象级的追星群体,还要回看到八十年代。
随着逐渐开放的经济文化环境,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跟着逐渐扩张。
此时,赶上港台吹来了一波流行文娱风。
歌坛上,男歌手罗大佑、谭咏麟、张国荣等人纷纷上场,女歌手邓丽君、徐小凤、梅艳芳、韩宝仪也接连登台献唱。
影视剧市场,内地有刘晓庆、李连杰、姜文;港台有赵雅芝、黄日华、周润发。
《甜蜜蜜》、《童年》等曲风轻快、歌词抒情直白的流行乐,迅速闯入内地歌坛。
《少林寺》、《上海滩》为主的多部好戏也成了国内影视剧市场大热的“敲门砖”。
那时电视机是“三大件”奢侈品之一,还没家家户户普及。没关系,去蹭啊!
谁家买了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那这家每天晚上注定要热闹的座无虚席。
周围的街坊邻居,不论男女老少,临到精彩节目的播放时间都早早从各家出发,每人手里拿个小板凳去蹭电视看。
这是那个年代的人独有的视觉娱乐记忆。
当年的《射雕英雄传》、《霍元甲》、《上海滩》等电视剧,哪个不是街坊四邻一起围坐在别人家的电视机前看完的?
在半导体收音机流淌的音乐里,在放映厅和电视屏幕的影像上,每个人都可以享受那个时代里听觉和视觉的双向欢愉。
以上种种,都让出生在60-70年代的人体会了一把做为国内初代粉丝的乐趣。
那时候,前辈粉丝的狂热之情,一点也不输现在的小年轻,即使经济水平不高,但粉一个人,除了物质,更重要的是真情。
那时的粉丝,用耳朵和眼睛单纯由衷的欣赏偶像的作品,用纸笔,把自己那份带着温度的喜爱记录下来。
歌迷会把自己喜欢的歌词,抄在“歌词本”上,没事就翻看,或者互相传阅;
影迷会从报纸上剪下喜欢的影星的图文消息,做成一本剪报,仪式感十足。
这都是现在早就失传了的“手艺”。
想象一下,现在我们身边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当年谁还不是也为某个人痴狂过的追星少男少女?
在追星这条路,你爸妈永远是你爸妈,你大爷也还是你大爷啊。
要说八十年代粉丝群体的代表事件,当属谭咏麟和张国荣之间轰动一时的“谭张争霸”。
当时只要两位歌手出现在同一个公开场合,一定是两家粉丝喝彩声与倒彩声同时响起。
其实他们私下的关系不错,但总是难免被拿出来比较一番。
加上一些媒体煽风点火的舆论导向,两方歌迷私下的争竞愈演愈烈,不光平时口水战不断,严重时甚至演变为互相的人身攻击和肢体冲突。
佛系追星?不存在的。
两方粉丝的冲突能激烈到什么程度?
有次张国荣在颁奖礼的台上演唱,台下两方歌迷已经乱成一团。典礼刚结束,两方粉丝就在场外大打出手,张国荣也因此被困在场馆里长达6小时。
因为歌迷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严重,谭咏麟率先宣布拒绝参加任何评奖,随后张国荣也宣布退出歌坛。
“谭派”歌迷李健和“张派”歌迷汪涵
在节目中谈到当时两方歌迷的“争霸”事件
一曲十年之后,迎来了生于70-80年代,活跃在九十年代的粉丝朋友。
在影视圈上个十年里,初出茅庐的娱乐圈小弟小妹们也悉数有了自己的舞台天地。
海峡对岸的台湾,林志颖和小虎队都凭借青春阳光的气场俘获了大批粉丝。
再看香港,影响了几代人的偶像“四大天王”登场,圈的粉更是数不胜数。
粉丝此时的经济实力,明显比之前的粉丝提高了一个层级。
只对偶像作品烂熟于心这都只是青铜,买海报一张张、磁带一盒盒的姑且算是黄金,真正的王者是从头到尾偶像的穿戴咱也要有。
九十年代的美发厅,想照黎天王的发型来一个复刻版,幻想自己一会儿帅惨了的模样。
半小时后,成果验收:
估计现代的偶像带货潮流,就是从那时起来的。
日光之下无新事,今人追的流行都是前人玩儿过的曾经。
就算被偶像坐的车飞溅一身泥,看这泥点子都觉得超幸福。
当时的粉丝现象
被改编成小品《追星族》
搬上春晚舞台
以四大天王为例,他们粉丝的狂热追星行为层出不穷。
在那个时代成长的杨丽娟,就是刘德华众多疯狂粉丝之一。
九十年代初期,还是少女的杨丽娟就对刘德华疯狂迷恋,进而辍学疯狂追星。
父母劝阻无效,无奈只能变卖房产甚至卖肾,来为她长达十多年的这种疯狂到病态的行为买单。
最后,杨丽娟父亲留下一封谴责刘德华的遗书,跳海自杀。
在这件结果让人心痛的粉丝事件中,试问遭到不少舆论压力的偶像刘德华又做错了什么?
不管是妈妈粉、杨丽娟还是任何群体或个人,粉丝造成的好坏影响,偶像也都会跟着买单。
“快乐到底属于哪个年代,70、80、90,还是Y世代”。
随着一首嘻哈free style的《快乐崇拜》炸开,九十年代翻篇儿了,90后的粉丝在千禧年燃炸登台。
要说进入新千年的粉丝忙到什么程度呢?闪耀的星星太多,眼花缭乱,根本追不过来!
内有杰伦、俊杰、玮柏、力宏、F4等等等等,光报这群人的名字就要半小时。
外有韩流组团来袭,东方神起、super junior……可帅可美、可盐可甜,动不动都是十多人的王炸团体组合。喜欢啥风格,粉ta别客气。
因这届偶像而催生的90后粉丝也是异常优秀,前辈粉的那些招数在她们这里只是小意思。
因为,他们不光能“追星”,更热衷于“造星”。
“养成系”的偶像,由此诞生。
90后粉丝充分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能量,天时地利人和运筹帷幄,线下和线上各种资源相结合,只为了心中喜爱的那些小姐姐小哥哥。
《超级女声》决赛前,全国粉丝都在为自家的偶像奋力拉票。
不论是谁,只要有一部能发短信的手机,就会被周围某个超女的粉丝安排的明明白白。
千禧年的头个十年过后,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粉丝想要获得偶像的很多私人信息和行程也变的越来越容易。
极个别的粉丝,不满足于跟自己的偶像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了。
粉丝饭圈里不时被爆出一些极端粉丝的消息:鹿晗因为私生饭跟车还别车,险些酿成车祸,歌手杨坤,被私生饭女粉丝蹲守在家门口不断骚扰……
当初对一个人的喜欢和崇拜,一定是被ta身上的某个闪光点吸引。
电影《一代宗师》里,章子怡饰演的宫二说“喜欢人不犯法”,后面接着说了一句“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
是的,喜爱一个人不犯法,但也别因着喜爱一个人而犯法犯错、迷失自我。
“私生饭”、“脑残粉”…… 相信哪个粉丝都不愿自己被这些负面的词打上标签或扣上帽子,因为喜欢一个人的本意并非如此。
近几年,一批以外形和颜值吸睛的流量偶像大势兴起,因此也催生了一批新时代的“职业粉丝”。
这些人和真粉儿一起,不光要为偶像和作品日常打榜,还要扛起偶像代言的产品销量。
各种冲榜、做数据……为了偶像的KPI,粉丝也要紧跟时代的不断学习技能升级。
拿最近一周来说,年轻的流量粉丝质疑周杰伦的微博数据和影响力,炸出了一大波周董的80后90后“中年夕阳红”粉丝。
大家被迫出山营业,不分日夜的从头学习怎么给奶茶伦做数据。
凭着势必要助攻杰伦登顶的这股热情,周杰伦的Jay迷和超话榜原擂主蔡徐坤的ikun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数据PK大战。
杰伦这边有很多不会打榜的中年粉儿和友军粉儿,没关系别着急,自会有热心的杰迷耐心的一步步教你,包教包会。想当初教自己爸妈用微信可能都没这么上心呢。
功夫不负有心粉儿,7月21号周日零点过半,粉丝们成功的送杰伦小公举抵达超话之巅。
只登顶还不行,顺便让阿伦影响力的数据破个亿也不是不可以——给吃瓜群众瞧瞧什么是“夕阳红粉丝打榜团”的实力。
傻傻惹人爱的粉儿,也成功的引起杰伦小公举本人的自豪。
这场为期一周的粉丝数据PK战役,连人民日报都出来发声了:会发光的偶像,才是应该看齐致敬的榜样。
不同时代的粉丝们为了喜爱的偶像,也要与时俱进的成长。恨不得让自己有三头六臂,学十八般武艺。
进入成人世界的我们,为了那个喜爱的人,偶尔还可以找回青春时代那样看似疯狂的幼稚和纯真,这样也挺好。
年纪大了又怎样,只要年少时的偶像还在,我们就都还是长不大的孩子。
不论是台上的艺人还是台下的普通人,因着喜欢某个偶像也能让自己在生活中散发正能量,这才是追星的正确初衷。
例如李宇春的歌迷“玉米”,自发组建和捐设了“玉米爱心基金”。成立至今,以偶像的名义帮住了很多有需要的人。
还有去年,浙大的一位女研究生在自己的论文致谢词里,特别感谢了偶像林俊杰,感谢他的歌曲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带给她精神上的支持和动力。
很多人因着偶像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这应该也是那些被很多人喜欢的偶像想看到的,自身榜样的力量。
偶像也有偶像。
大S在节目中说自己为了偶像木村拓哉早年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追星的同时扩充自己,这也为她的事业发展助了力。
TFBOYS三个弟弟,也向喜欢的偶像努力看齐,在各自的领域不断精进自己,因此也都得到机会和偶像同框献艺。
关于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和什么是正确的追星观,对何炅的一段话深以为然。
无论是从前趴在收音机前听歌的年代,还是现在用微博刷数据的时代,只要对偶像本人,有正确的是非认知。对偶像作品,要正确的评判支持。
追星这件事本身,能有什么错?
毛不易在《给你给我》这首歌的创作手记里写道:
一代代的粉丝长大成人,一批批的孩子又有了新的偶像。
感性做人,理性追星。
追那束耀眼星光的同时,也请记得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这,才是偶像两个字,能带给你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