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FIRST前瞻:西宁来腻了?不,这次你还得来

500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它(《米点云山》)可能是今年FIRST你能看到的最奇怪、最有意思的东西之一,观感上有点懵,有点神,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它几个非常神奇的画面。”

“怎么说呢,如果你在初选的时候就把祝新(《世界日出时》)给选下去了……我算哪根葱,我有什么资格做这件事?”

“我看的时候一直不敢相信,这真的是小沈阳(《象山发光事件》)吗?但我确实以为是一个长得跟他很像的人,他是一个比较松弛的状态,很不一样,非常不一样,非常非常不一样。”

“南鑫是今年FIRST幽灵,初审里有5、6部作品都有他,有的是主演,有的是编剧,有的是监制,但全军覆没。”

“《姐姐的死因》从初选的层面来说是非常犀利的一部作品,可能比现在竞赛单元里所有的片子都要犀利一些。”

“甚至有一部,完全是AI的创作,无台词,无对白,当时看到都震惊了。”

一年一发,开幕前先把FIRST入围剧情长片走一轮。

第一导演(ID:diyidy)多年来保持着这个习惯,和剧情长片三位初审评委中的一位同行或挚友,蜻蜓点水但也解渴地复盘一下这一年来青年创作者的整体生态,以及高速窥探每一部入围剧情长片的独特抓手。

这次我们邀约的初审评委,同时也是独立评论人、剧场导演的曹申堃,混迹豆瓣的影迷自不陌生,经常会看到ID为“圆首的秘书”的他所撰写的大量独到、精确的电影评论,曹申堃人很随和,对一部电影的描述周到又谨慎,这次对待初审工作也尽职尽责,128部,时间再赶,也杜绝卧床手机观影。

500

长话不多说了,明天上午10点开票,这篇两小时的采访,一定能为你的排片权重方案提供帮助,当然了,还是那句老话,尽可能全看。

全文一万字,干货量大。另外提醒,全文涉及到不同形态的剧透,剧透敏感者需谨慎阅读。

01

新生格局

今年很草根,不知道都哪长出来的,甚至还有AI电影

第一导演:这次是谁找你来初审?

曹申堃:他们策展人小顾(顾鹏远)找的我,春节前就找我了,我说我考虑一下,因为很久之前我也做过一次类似的工作,也是初审,我就是很担心,初审工作量特别大。

第一导演:这次审片是去FIRST看,还是自己在家线上看?

曹申堃:他们有一个系统,可以线上看,后来又有了新的系统,在手机上也能看。但我没有用手机看过,我觉得至少也得是电脑看,不然有点不太尊重创作者。

第一导演:是,手机看的话细节看不全。那你这次总共看了多少部长片?

曹申堃:128部,官方的说法就是打破记录了,但应该没有多太多,大概多了10部左右。

第一导演:你宏观上感觉这一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创作性格呢?比方说女导演增加了或者减少了,留守儿童城市返乡这种老三样题材还是扛把子吗?以及元电影,还在不断增加吗?

曹申堃:整体的感觉,其实挺草根的,这个是我完全没想到的。

第一导演:草根指的是题材还是创作者?

曹申堃:都算上,创作者也算上,因为我觉得这100多部当中,有很多是我完全没有料到的题材,就是你不知道……

第一导演:不知道这片哪冒出来的?

曹申堃:对,甚至有一部,完全是AI的创作,从头到尾全部AI,无台词,无对白,当时看到都震惊了。

第一导演:哦?有叙事吗?还记得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曹申堃:记得,但不太好形容。因为它中间有很多重复的段落,重复的表意,同一个事情,来回来去地呈现,或者同一个说法,来回来去不停地输出,输出了2、3次,3、4次,比如某一个镜头,就是一群工人,扛着一筐饮料,从画面中走过,然后它就会不断地出现3、4次,再进到下一个画面里。我觉得这可能是AI本身还处在低智状态的问题。

第一导演:它最终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吗?

曹申堃:对,它肯定知道它在讲啥,我也知道它在讲啥。

第一导演:这个有尝试选进来吗?

曹申堃:没有,它还是比较初级,没有办法选进来,肯定是这样。

第一导演:确定这种AI电影符合竞赛规则吗?

曹申堃:组委会会进行初筛是不是符合条件,所以理论上给到我们的应该都是符合的。

第一导演:那说回刚才的草根,是不是很多片子呈现出来的是,表达欲极强,但呈现得很粗糙?

曹申堃:对,我觉得这个粗糙感、粗粝感是很强烈的。可能有些时候,它并不太知道整个所谓的filmmaking的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

当然有些样片它可能声音就没做好,混音没做,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情况。但也有的我觉得就是它没做,它就是不知道该有录音这个行当。

第一导演:甚至没有察觉出来自己没有做?

曹申堃:可能是有这种情况的,也有可能它察觉出来了,但是现实不太允许它去做这件事情,包括演员的整体表演,摄影的水平,画面的质量,对,就是production value,绝大部分都挺低的。

第一导演:那他们的主题或表意呢?比方说,因为阅历所限,都是返乡题材。

曹申堃:城市回老家这回确实是会有一些,但不是特别多,更多的还是元电影。

第一导演:那这一点和去年很像了,我回老家,干什么呢,我要拍个电影,我正在思考……其实是没有更多的生命体验了,收缩了,匮乏了,我做导演的我肯定对做导演这件事琢磨得最多,那就拍我做导演。

曹申堃:对,这种非常多。

02

野生之众

疫情文本时代到来;有神奇到不好描述的影片出现

第一导演:那咱们开始聊片单吧,就顺着刚才话题,先从片单里的草根导演聊,完全不知道哪来的导演,有一部片子叫《把头埋进沙子》。

曹申堃:就是片单里的第一部。

第一导演:对,这是一个自导自演的,片长只有78分钟的元电影,讲的是一个画家要拍电影,然后跟朋友沟通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争论。

曹申堃:这部印象还挺深的,它投过来得很早,是第二部我能看到的片子。

第一导演:第二部?就是128部长片里面它是你们看的第二部,并且冲到了现在的入围名单?

曹申堃:对,他能冲到最后,我确实有点意外。它是一部元电影,但又不是特别“元”。

500

第一导演:还有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感觉。

曹申堃:他剧情上其实没有真正落实拍电影,可以说是一群南方的艺术家,围坐在桌边,大家针对这个“为什么要拍”进行讨论。

那有的人就开始讲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拍这个片子,有的人又说,你根本就没必要拍。大家就开始吵,有男性也有女性,各自带来不一样的观点,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第一导演:一个室内的语言与观念上的交锋?

曹申堃:对,几乎是纯室内。

第一导演:这些艺术家看起来是真的艺术家,还是说演员在扮演的那种?

曹申堃:我怀疑是真的艺术家,但我也确实不太清楚南方艺术家的谱系到底是啥样,我觉得应该不是扮演,他们应该就是把自己的生活代入进来,然后加入了一些虚构的因素在里面,因为整个片子最大最核心的梗,我估计肯定是虚构的。

500

第一导演:这里面还藏着大包袱?

曹申堃:对,其实到中间慢慢地就显现了,但它是一个很大的包袱。其实就是电影里的角色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观点,而观点的争锋肯定是这个片子核心想要呈现的东西。

第一导演:会不会视听上也有一点点纪录的色彩?

曹申堃:其实是的,所以像你刚才说生命经验的匮乏,我觉得跟这部可能还是有点距离。因为我觉得以他们这个年龄来看,生命经验肯定是不匮乏的。

相反是初选中有一大群年轻的创作者拍的元电影,会呈现出一种匮乏,他们主要在虚构的能力上比较有限。

第一导演:明白,容易出破绽。这是《把头埋进沙子》,下个片咱聊一个什么?

曹申堃:有一部叫《密林》,有意思的是,它的海报也是一只鸵鸟。

第一导演:还真是,不同的是这只鸵鸟在奔跑。看简介是一个高校教师离婚后和不同的女性在树林里聊天,然后另一条线还有他和他爸的关系,这有点危险啊……

500

曹申堃:很有意思的是,他不爹。你要说有多少男女关系,其实并没有,不是那种狗血淋漓,我觉得还OK。他作为一个中年男性,对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当然他身上会有他的局限,这也是人物有意思的地方。

我觉得人过中年,大家可能会有一种相似的感受,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该做点啥,但好像又什么都做不了了。我们的日常是不是就这样泯灭了?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就终结了?我觉得大家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第一导演:这片还特长,183分钟!

曹申堃:我甚至昨天又重看了一遍这个片,确实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很日常的片子,它没有太大的情节的起伏,他的生活又分为他跟学生、跟父母,以及他自己的情感生活,所有这些是交织进行的。我怀疑也是有很多自传性的成分,有可能他就是个高校老师。

另外这部片子还涉及到了疫情的问题,这一次初选的片子里,谈到疫情的也挺多,当然他们都不是直面、正写,都是从不同角度插入进来。

第一导演:我还发现,这些野生的创作者,除了依附于现实生命经验,也充满极高的妄想,像《无尽之旅》,讲的是近未来时代,人的意识上传到矩阵去了,少年从父亲的留存意识里发现一些线索,展开了一次旅程。

曹申堃:这么比可能很“脑残”,但《无尽之旅》有时候会让我想起那种《飞向太空》式的电影,当然它们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但它手工制作的质感很强。

它呈现的这个近未来,我觉得有点神奇,影像中的城市特别空旷,同时又会跟一种沙漠的空旷结合在一起,它是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在里面的。

500

第一导演:还有大外景?

曹申堃:是的,其实它是一个公路片。

第一导演:那它到底想诉说的是什么呢?

曹申堃:我觉得他想诉说的还是人的意识与它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吧,尤其是在未来,他的生命有没有可能重来一次,要不要重来一次。

在未来年代,其实已经不太需要太多的人了,唯一的一个工种,就是去照顾想要被上传到云端的人。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工龄会直接决定你的上传容量是多少。

第一导演:嚯!还有这么一个给最后一批牛马画饼的设定?

曹申堃:对,有这个成分在,你在现实世界工作的时间越长,你在虚拟空间当中活得越自在,由此片子里可能有一些非常诡异的情节,比方说会有纸片人和其他特别花里胡哨的人出现在同一个画面,就因为他们工龄不一样。

第一导演:我一下明白你说的手工感了。

曹申堃:导演肯定有他很好的想法在里面的,他的一些外壳的设定,我觉得是OK的。

第一导演:这是科幻,还有一个儿童奇幻片,甚至还有历史类型,叫《呼朋引伴》,而且也是189分钟!!

曹申堃:今年真的很多片子都非常长,我们评选的时候,往往纠结的是长和长,很长很长,大量片子都很长,但这个片子冲进入围,我其实有点惊讶。

第一导演:奇幻的地方很厉害?

曹申堃:其实还没有那么的奇幻,他的想象力是建立在一个特别现实的、真实的城市空间的基础之上,两个小男主,因为暑假作业没做完,就要去找能抄作业的人,但与其说这部电影跟两个小男主人公关系特别密切,不如说它跟整个城市空间的关系更密切。因为他们会不停地在这个城市里走,走到某些地方,就会跟某些地方发生一些关联,像一部散步电影。

500

第一导演:人物的启动有点《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曹申堃:是有那种感觉,但阿巴斯那部比较紧凑一些,而《呼朋引伴》从结构上讲比较松散一些,它是这个城市本身各个阶段的历史的重叠。另外有一个特点,就是跟疫情密切相关,有些时候你不得不面对它,我甚至怀疑这个片子就是在疫情期间拍的。

第一导演:它发生在哪里啊?

曹申堃:萧山,应该是杭州的一个区,但好像历史上不属于杭州。情节里面甚至会出现一些日本浪人,或者走过来六七十年代的几个老头,或打斗,或交谈,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空间里发生一些关系。那么遭遇疫情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来说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一导演:我大概可以想象一些了,说到这种奇幻,超现实,或者说想象,很多青年导演第一次都喜欢围绕梦境展开表达,像这次《米点云山》,有点云里雾绕的感觉,还有《梦的拜访》,直接把“梦”放进了三段式故事的片名。

曹申堃:对,我觉得《梦的拜访》是一个在情感上挺失落的一部电影,它其实是三组人物之间会有一些空间上的交集,但其实没有实质性的交集,他们相互之间是不怎么认识的,然后,也跟疫情是有关联的。

500

第一导演:《梦的拜访》里有个眼熟的姑娘陈宣宇,最近几年获奖片里的热门演员,还有几年前拿过FIRST最佳的《情诗》的导演王晓振,他近年来客串或主演了很多青年导演作品,大家好像都很喜欢他们身上对应的内容。

曹申堃:他们演的都挺好的。完全是个人观点,我可能觉得主题上跟疫情有一些关系,那是一种很隔离的状态,我刚才说的情感失落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这个东西上面的。

第一导演:就是人与人的社交发生了断裂。

曹申堃:对,有时候你想要重新见面,有时候或许根本就见不到了。某些瞬间我会想起《大象席地而坐》,因为就是那种北方的冷冽的感觉,不是说戾气,更多的是关注到一种失落的静谧的体验。

比如简单举个例子,你是我老师,我去给你送个东西,你作为老师,对我也很亲切,想请我到家里去坐一坐,然后你发现,你出门没带钥匙。我个人的感受,他们两个人之间本来可以再进一步聊一聊,结果最后无疾而终,是这样一种感受。

第一导演:微妙,不错。那《米点云山》呢,这个海报,我没理解,它是一个拱柱的解析图,就像设计草图似的,这暗示着什么东西。

曹申堃:我觉得它可能是今年FIRST你能看到的最奇怪、最有意思的东西之一,观感上有点懵,有点神,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它几个非常神奇的画面,我觉得至少是在国内的影展里不太容易看到的。

第一导演:要牛逼了,来FIRST不就为了看这种东西。

曹申堃:对,你刚才说的海报,这个画面本身不会实质性地出现在电影里,但是建筑这个东西,确实在这个片子里会从各个角度出现。

这个导演绝对不是胡来的,他非常独特、独到的想法,我相信这一点。

500

03

持币落座

能从国际电影节走过来的,怎么都得看一看

第一导演:刚才聊了一些野生创作者,现在来看看有咖位的吧,其实就是已经有所成就的创作者,今年最大的算是《长夜将尽》,都不用聊,刚在上影节拿了影后和评委会大奖,上影节时还没看的影迷闭眼买票就行了。

曹申堃:是,这个就不需要多说了。

第一导演:评论网上已经很多了,就说一句吧,最近这几年,饶晓志监制的片子,确实都比他自己拍的更有拓展力。咱们换一个长的聊,180多分钟的《不游海水的鲸》,我已经感觉累了,但这是第五届平遥创投的一个发展中计划的最佳导演奖,然后又入围了东京的亚洲未来单元,好像也是带有点魔幻、迷幻的那种感觉,你还有印象吗?

曹申堃:我觉得到时候可能在FIRST会出现一个特别两极的情况,你说它拿奖吧,也不是没可能,你说要是很讨厌,我觉得也会发生。

500

第一导演:到底什么气质呢,和草根创作者比,完成度高?

曹申堃:对,很高,制作上的production value是毋庸置疑的,它的整个画面是非常吸引人的。这个导演可能非常了解那种慢电影,非常了解塔可夫斯基,蔡明亮,甚至毕赣。

第一导演:懂了,过,下一个,《燃比娃》,入过今年柏林的新生代儿童单元,上影节也放过,美影厂的动画片,阵容很强大,有周迅杨浩宇配音。

曹申堃:是,我的感觉就是作为这个生态里唯一的一部动画片,它进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创作者对视觉层面的认知和实际的掌控力,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质量我觉得也不需要我评判,上影节大家都看过。

500

第一导演:入围片单刚出来时我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感觉,它要是能冲到最后,是要拿艺术探索奖的。

曹申堃:是,它是这个奖的一号种子选手。

第一导演:咱们再聊一个闭眼买票的片子吧,现在各种节展上的宠儿,祝新,第二部长片《世界日出时》,北影节做人物展映单元时也放过,这回又是一个高概念。

曹申堃:祝新的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他自己本人的性格,天马行空,你不知道他从哪就冒出来一个什么想法。

他是一个对形式特别敏感的人,所以不管是他的所谓剧情片,还是所谓纪录片,我觉得他至少会给人一种观看体验非常新奇的感受,比如他对时空的一些嫁接,可能是你很难想到的,但他能做得出来。

500

第一导演:我估计你们当时讨论《世界日出时》的时候,也没做太多讨论吧,就这个榜单,就得有他。

曹申堃:怎么说呢,从质量上说,如果你在初选的时候就把祝新给选下去了……我算哪根葱,我有什么资格做这件事?就是这种感觉。

第一导演:过!来一个做梦的吧,《一匹白马的热梦》,这个片子好像也是多年前创投过的片子,今年入围里唯一多国制片的电影,陈翠梅监制,去过威尼斯,还入围过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新秀单元,实际感觉怎么样?

曹申堃:从制作的水平上来讲,是没问题的,这点跟《不游海水的鲸》蛮像。它很容易出现在国际电影节上,大家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印象,它以非常完整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500

当然它的故事其实比较简单,主角在一个边远地区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面临的一些问题,不管是家庭的、工作的,不管是外部的、心理的,总之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对这个人的处境的展现。其实有时候会让我想起万玛才旦,会让我想起万玛的黑白片《塔洛》。

第一导演:你这么一说确实像,那陈翠梅的特性还明显吗?

曹申堃:我觉得不太有,它还是一个很本土的电影,当然我在看的时候就会有这个疑问,她作为一个女导演,去拍这样一个内蒙的骑马的勇士,这之间的那个张力,她能不能去解决这个问题。看到最后我发现,OK。

第一导演:好的,咱们接着从内蒙飞去象山,《象山发光事件》,这个导演赵域也非常有履历,多年前经常出入于中国独立影像展,北京独立电影展这种场合,拿过一些荣誉,让我感觉他更偏向文艺创作一些。但听片名特别像八九十年代那种《民科》杂志文学,并且也是元电影,而且演这个神秘人物的还是小沈阳,是不是有点孔大山那意思?

曹申堃:如果让我给关键词的话,我觉得就是放下预期。我不是说它差,恰恰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对它的所有的预期可能都是错的。

第一导演:于是我产生了新的预期。

曹申堃:就比如说你看到了小沈阳,你会想,哇,这是不是一个东北喜剧?然后你一进去发现,嗯?

第一导演: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曹申堃:它是一个披着科幻皮的悬疑片。它是很认真地探讨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会进到一些荒废的地方,举个不准确的例子,从景观上看,有时候会给我一种《潜行者》的感觉,当然它没到那地步。

500

第一导演:老塔被call多次。可是小沈阳是咋回事?

曹申堃:从我当时的观感上讲,小沈阳是非常迷异的,因为我看的时候一直不敢相信,这真的是小沈阳,我还去查,这真的是小沈阳吗?

第一导演:我不懂,你没有认出来这是小沈阳?

曹申堃:也不能说没认出来,但我确实以为是一个长得跟他很像的人,他在里面也完全不说东北话,他说的应该是西南方言,我就想知道,这到底真的是他吗?

第一导演:他难道没有以往任何表演痕迹?那导演选择他是不是也带有一种对反常的混淆感上的追求?

曹申堃:如果非让我说的话,我觉得可能是有的。电影里,小沈阳是一个比较松弛的状态,很不一样,非常不一样,非常非常不一样。

04

嫡系归来

能回主场的都有升级,多部南鑫体系电影全军覆没

第一导演:今年还有一个显著的现象,之前入围过FIRST,包括拿过奖的,今年又来再战,甚至有的是三战,从长片报名资格上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就先说最突出的一部《老虎的斑纹》,他们是去年拿过最佳艺术探索奖的《佛走过田埂》的班底,短视频头部账号闪电制片厂的团队,其中有个演员还是去年拿过最佳导演奖的《锔瓷》的男主角,可能就是去年他们认识的,来合作一把。编剧是大家共同的朋友胤祥老师。你怎么看《老虎的斑纹》?

曹申堃:我觉得是上升状态,评审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之前《佛走过田埂》能进来,那这部《老虎的斑纹》应该更有优势,这是其一。

其二,我觉得算是陈吉文导演宇宙吧,因为还是那个小村,还是有很强烈的相关性,但发生的信息重叠并不多,上次是围绕一两个人展开,这次人物比较多,发生在每个人物身上的事情比较平均。有些人物还是有点意思的,在这个时代很典型。

500

第一导演:胤祥老师现在也是FIRST新生创作者返场军师了,之前是给南鑫出过很多剧作建议,但最终成片实现上和导演产生了巨大分歧。

曹申堃:对对对,说起南鑫,今年也是FIRST幽灵,初审里有5、6部作品都有他,有的是主演,有的是编剧,有的是监制。

第一导演:全军覆没了?

曹申堃:对,其实有一部,我觉得非常非常糙,但还挺有意思,是一个多视点叙事。

第一导演:没有拔上来?

曹申堃:对,可能还是太糙了。

第一导演:咱们接着说一部叫《猫鲨》的带有歌舞类型的电影,导演王曦德分别凭借2021年《山河小叙》、2022年《半个小夜曲》连续两届入围长片主竞赛,遗憾都没拿到奖。《猫鲨》是他第三次了,对,最后一次冲击FIRST长片说的就是他,你感觉这次有希望吗?

曹申堃:从我个人的角度上讲,他也是上升状态。因为故事讲的是一个舞团,确实有舞蹈段落,称为歌舞也OK,但并不是纯歌舞类型上的那种丰富。

500

第一导演:为什么要起这么一个片名?

曹申堃:它这个舞蹈剧就叫《猫鲨》,我觉得跟这个猫与鲨的物种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他可能是追求一种漫画感,就是观感上这几个角色都不是那种特别强烈的真人的感觉,或者说姿态上没有那么活泛,可能更接近于一种漫画人物的感觉。

第一导演:更通俗,更市场向?

曹申堃:从情节上讲,很通俗,从拍法上讲,肯定不市场。我突然想起来,它反倒和刚才陈吉文那个片子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从结构上来说,它都是从一个团体开始,然后去讲每个成员身上发生的事情,然后再回到这个团体,或者再回到这个地方,是这样的一种感受。

第一导演:那咱们聊一个似乎有点市场向的嫡系,徐申和黄天豪联合导演的《全网搜索》,其中徐申这个导演在2022年凭借《智能手机》入围过一次长片主竞赛。《全网搜索》是一部“桌面电影”,一看就知道借鉴了《解除好友》《网络谜踪》,看他这次把这个类型本土化到什么程度吧。

曹申堃:我觉得它非常非常本土,以至于别的国家不太可能出现这种事情,包括里面使用的软件,通讯的方式,包括人与人之间产生关系的方式,我觉得都是非常中国当下的。

500

第一导演:难道这里面,有“翻墙”情节?

曹申堃:我想说的是所谓的隐私的问题,在国外不太涉及。

第一导演:我暂时还想象不到这个效果,它是创意爆棚的那种感觉吗?

曹申堃:怎么说呢,它的类型完整度是OK的,但是你得能熬到它反转的那个点。

我其实有点担心,担心一些女性观众会有异议,但其实恰恰相反,这个片子有一部分想讲的是一个反面的事情,关于隐私该不该被暴露,关于一个人应不应该被网暴,是否要进行道德审判。

第一导演:确实还挺陈思诚的。

曹申堃:对,慢慢发现确实跟《恶意》是有点像的。

第一导演:好的,嫡系还有最后一部,叫《老蔡的奥德赛》,也是咱们聊的最后一部入围长片。其实说嫡系稍微有点边缘,这个导演刘金宇是去年入围过FIRST超短片单元。《老蔡的奥德赛》讲的是一个农村大龄男青年对抗传统婚恋枷锁的故事,他还有一个写科幻小说的梦想。这片是什么质感呢,是那种最后时刻触动人心的样子吗?

曹申堃:对,像这种所谓的大龄文艺青年,涉及传宗接代,你听着就不想看,但实际上真的看起来,真的到了细枝末节处,往往还是比较真实、比较真诚的感觉。主角身处的那个艰难处境,我领会到了。

500

第一导演:没有晦涩影像、抽离叙事、疏离情绪。

曹申堃:完全没有。尤其是中间有一段,有一点要开启一段情感生活的时候,就是当你发现一个大龄的男性和一个大龄的女性,两个之间,莫名地建起一些关联的时候,有一种底层相互依靠的感觉,确实是有点触动。

当然所谓写科幻小说听起来很虚,但是有些时候也会有一些新闻,比如什么外卖小哥快递员也在读海德格尔,类似这种,我觉得是一个意思。它没有特别跳脱的东西,对我来说特别真实的点是他的行为完全在这个人的认知当中展开,它的情节不会突然跳到一个创作者的层面上,强行赋予一些东西。

而且我觉得这个片子它并没有止于要给这个人物一个好的走向,或者收束,我觉得这一点还是真实的,还是非常OK的。

05

女神再临

整个电影节最有狠劲的,藏在这里呢

第一导演:啊,FIRST官方刚发了“她的一帧”单元片单,咱俩还不能结束,简单聊聊这五部剧情片吧。我看到第一部《伴儿》这个片子还挺惊的,因为导演兼主演夏侯云珊,她在我印象里一直带着商业属性的疑虑。

曹申堃:她的创作难度还是有的。《伴儿》讲的是一对老夫妻,妻子相当于是已经阿尔兹海默了,然后老头儿一直在照顾她,每一天病情都在加重,所以就会不断地出现一些外部的问题,还有内部的精神问题。

500

两个非职业演员,表现都还挺出色的,确实有点陷在这个情感里了。我个人的感觉《伴儿》在我这里还是可以的,有很诚恳的地方,一定一定要对标的话,有点像安东尼·霍普金斯那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另外我特别想说说《姐姐的死因》这部片,这是一部至少从初选的层面上讲,我们推上去的片子里面来讲,相对来说非常犀利的一部作品,可能比现在竞赛单元里所有的片子都要犀利一些。

第一导演:啊?厉害的在这呢啊!

曹申堃:它的这个犀利程度,我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她所入围的可能性。就是粗糙是粗糙,技术问题是技术问题,但是它的态度是特别的明确以及特别强烈的。

500

第一导演:这个态度是啥呢?

曹申堃:比如说一个县城里的那种男子气概那样的一种东西,是怎么摧残女性的,整个儿的语调是非常的激烈的。因为这个表达方式,导致这个意图非常明显。

我们在初审的时候,对这片也确实有一些意见上的分歧吧,当然我们没有针对任何片子展开特别激烈的探讨,只是因为《姐姐的死因》很直率很直接地对它的观点进行了展现。

最后说说《普通纸》,片子里有一个姐姐这样的角色,突然有一天,她决定不再说话了,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这个设计本身我觉得是有趣的,但是电影并没有针对这个东西去展开,可能观众本能会去寻找一个原因,但是最终都没有找到,导演也没有特别想要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到。

第一导演:经你这么一描述,我反而就很想体验这种迷茫困惑的投入错位的感觉。

曹申堃:我不知道对终审评委来说是不是有点过于奇怪。

500

06

收工感言

干这活挺熬人,尽最大力把改选的片子选进来

第一导演:现在回看的话,你自己有没有什么遗憾,很想选的,但没进来?

曹申堃:肯定是有的,可能有那么两三部,也跟疫情、普遍的失落是很有关系的,都是当下的人的生存状态和处境,对我来说它们是特别好的。

另外对我个人来讲,这初选的将近130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非内地的华语电影。

第一导演:目前只有陈翠梅监制的那一部进来。

曹申堃:对,是有比如像在美、在日的中国导演,也出现了马来导演等等一些这样的片子,确实有点遗憾,最后这些都没有出现。从质量上讲,有一些我觉得是很可以的。但是也有其它的原因吧。

第一导演:都是什么类型的?

曹申堃:生活类的比较多,情感类的比较多。

第一导演:或者说内核是展现华人的生存处境?

曹申堃:对,涉及身份认同问题的时候,会有比较复杂的感受,有些甚至很微妙、很复杂,我在其它电影里很少能看到。

第一导演:话说这次你们初审开会过程顺利吗?有吵吵吗?

曹申堃:没有脸红脖子粗,主要是我觉得整个流程相对来讲已经很顺畅和规范了。

因为剧情长片的初审一共就三个人,大家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你投票就投,不投就算了,哪个两票的就往上提,你觉得一票可以再讨论讨论的你也可以提出来。

但是没有那种争议特别大的,“我就不想让它进”,这种是没有的。

第一导演:花了几个钟头完成了讨论?

曹申堃:我们分两次,一次是线上的,一次是线下的。线上的那次应该就是从下午到晚上。线下的那次是从白天十点一直到下午五点吧。

第一导演:其实效率还可以。

曹申堃:嗯,其实还可以。

第一导演:你们外卖都吃啥了?

曹申堃:都是他们组委会点的,我们就跟着吃。

第一导演:这是你在这个领域里最漫长、最充沛的一次工作了吧?

曹申堃:我觉得是吧,要尽全力不出现什么问题,把所有应该选的片子选进来,还是挺熬人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