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考只考分数,就是为了最大的公平,不看推荐信,就是为了消除富人权贵的寻租空间
【本文由“美国霸权必将被打倒”推荐,来自《高考该改革了》评论区,标题为美国霸权必将被打倒添加】
- BT
作为一个体制外11年级学生的家长,您说的建议我都非常明白。但通过我的实际观察,这些内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基本没有落地的可行性。比如扩大高校老师在招生环节中的话语权,直接的结果就是金钱和权利的寻租。美国人民可以接受藤校每年有一定的名额留给“特殊学生”,而中国社会始终以公平为第一核心价值观,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任何打开这扇门的决策者都会承受永远的骂名。考试课程的多样性原则上没有错,但考虑中国不同区域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这个建议依然不具备可操作性。作为海外华人先,这种和中国社会实际情况高度绑定的内容,我建议您还是多听少说。
事实上,中国的高考一直在改革,从以前的文理分科,到各省自主命题,到分文综理综,再到3+3,3+1+2等,强基计划等照顾偏科的学生,
现在的强基计划,也就是在2020年推出,说明中国的高考一直在改革。
但大原则一直没改变,那就是确保最大的公平。
晨枫的标题,让人感觉中国高考没有进行改革似的。
我们看过他多个文章,最核心的最卖力推销的就是推荐信制。
这也是从多网友嗤之以鼻的,如果中国实行推荐信制,我们的小镇青年去哪找哪么多人来写推荐信?一个十八线小城市,哪有什么份量的人士来写推荐信?小镇青年拿到的推荐信与二三线城市一城市能拿到的推荐信在份量上哪有可比?远在北京的高校,哪里知道你十八线小镇的推荐信内容的真伪?
推荐制是国内网民最反对的一种方式,远的不说,恢复高考前就是推荐制,为什么邓公力推恢复高考?因为推荐制行不通!
现在高考只考分数,就是为了最大的公平,不看推荐信,就是为了消除富人权贵的寻租空间。有钱有势家庭的孩子,大把有名望的人给你写推荐信,无权无势的人,谁关心你的孩子有没有大学上?这样变成不是拼谁成绩好,只拼爹妈,拼谁出生在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