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是朝鲜拥核的幕后支持者
苏联解体后,朝鲜失去石油和化肥的进口渠道,陷入“苦难行军”阶段。围绕对朝政策,美国和韩国产生分歧。美国克林顿政府主张通过空袭摧毁朝鲜核设施,并收紧对朝制裁,封锁朝鲜核研发能力。美军B-52轰炸机蓄势待发,打算向朝鲜核设施投掷钻地弹。
韩国极力反对美国的强硬政策,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以“担心开战后汉城会陷入火海”为由,要求韩军拒绝配合美国的行动。在韩国的努力下,美朝最终达成协议,朝鲜暂时冻结了核研发进程。
金大中上台后,积极推行“阳光政策”,为朝鲜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事后证明,韩国捐赠的救济粮,没有一粒米被拿来赈灾,而是被朝鲜用于出口以换取研发核武器的资金,比如雇佣前苏联时期的核领域专家。在左翼执政时期,韩国累计向朝鲜提供30亿美元援助,假如没有这笔援助,朝鲜很难独自承担研发核武器的成本。因此阳光政策遭到韩国强硬派诟病,认为金大中—卢武铉政府遭到朝鲜欺骗,这为以李明博为代表的韩国右翼上台埋下伏笔。
那么韩国左翼政府真的是被朝鲜忽悠了吗?未必,他们非常清楚朝鲜的核计划,并暗中予以支持。所谓开城工业园区就是洗钱项目,朝鲜核试验后卢武铉政府继续通过园区向朝鲜汇款,很多带有官方背景的民间组织也继续向朝鲜秘密转账。在韩国左翼看来,朝鲜的核武器并不对韩国构成威胁,反而能保障整个朝鲜半岛的和平。
满洲兵入侵朝鲜:
历史上朝鲜半岛处于海权和陆权文明的交界处,屡屡遭到外敌入侵,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自古以来、北方的契丹、女真、蒙古、后金、俄罗斯等强权轮番入侵朝鲜,东边隔海相望的日本则多次攻入朝鲜烧杀抢掠,甚至一度让半岛沦为殖民地。如今的朝鲜半岛,北面是俄罗斯,东面是美国和日本,西面是中国大陆,南面是台海,属于四战之地。假如未来爆发世界大战,朝鲜半岛必定首当其冲。
倭寇攻占汉城:
晚明和晚清时期,中华和日本围绕朝鲜半岛爆发战争,双方在海上和陆上投入大量兵力。二战后,苏联为获取远东出海口,亲手策划朝鲜战争,导致中美两大强国卷入。无论朝鲜还是韩国,都没有说不的权力,美国甚至可以撇开韩国直接签署停战协议。如果说大国是内政决定外交,那么小国就是外交决定内政。在弱肉强食的近代,朝鲜半岛可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要如何才能避免任人宰割的命运呢?在韩国人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朝鲜民族掌握核武器。要么韩国自主拥核,要么让朝鲜获得核武器。朴正熙时期韩国曾尝试研制核武器,但在美国施压下最终功亏一篑。美国认为朝鲜半岛自古以来跟中国更亲近,对日本则较为敌视,一旦韩国获得核武器,它可能会淡化美韩同盟,采取联中抗日的战略。
不仅如此,假如韩国顶着美国压力强行拥核,可能会遭到整个西方社会制裁,得不偿失。按照《核不扩散条例》,只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才具备生产核武器的资格,即“合法拥核”。其它小国胆敢生产核武器,都有可能遭到美国制裁(以色列除外,毕竟是亲儿子)。韩国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就算能单独搞出核武器,也会因为得罪美国一夜返贫,它不敢冒这个险。
因此韩国左翼只能寄希望朝鲜拥核,他们赌朝鲜的核武器被用于保卫朝鲜半岛的概率>扔向韩国的概率。就算朝鲜被制裁,牺牲的也是半岛北方2000万民众的利益,韩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并会下降,反而能拉高其在西方阵营的统战价值。
另一方面,朝鲜人口只有韩国的一半,金家为维护自身统治地位,并没有动力统一朝鲜半岛,他们无法治理5000万接受过现代教育的韩国人,朝韩双方都满足于维持现状。况且朝鲜如果向韩国仍核弹,由于夏季刮东南风,其核辐射会扩散到半岛北部,朝鲜也会深受其害。
朝鲜中程弹道导弹覆盖范围:
基于以上情况,韩国左翼认为朝鲜拥核后非但不会对韩国发动大规模入侵,反而会充当韩国地缘屏障,帮助其抵御来自俄罗斯等北方强国的威胁。事实上,如果仅是为了对付韩国,朝鲜不需要发展中程弹道导弹,其耗费巨资生产射程介于4000—6000公里的导弹,用意很明显。
韩国左翼的策略是让朝鲜间接持有核武器,并承担国际制裁的大部分成本。在保障半岛地缘安全的同时,让韩国民众能继续享受发达国家的待遇。只要朝韩之间不发生冲突,韩国就能兼顾好发展与安全的平衡。这也是为什么韩国左翼奉行亲朝政策的原因,相当于花钱买和平。
这里可以跟乌克兰作对比,2012年乌克兰交出最后一批浓缩铀,2014年俄罗斯撕毁《布达佩斯协议》,挑起克里米亚危机。如果当时乌克兰不弃核,俄罗斯不会轻易发动进攻。不仅如此,2014年之后乌克兰逐渐沦为西方棋子,拜登时期在美国的施压下,乌克兰硬着头皮主动进攻顿巴斯地区,为俄罗斯提供开战借口。待特朗普上台后,乌克兰沦为美俄交易的弃子,开战权和停战权都不在基辅这边。
朝鲜拥有核武器后,其与俄罗斯从附庸关系升级为合作关系,莫斯科很难对朝鲜指手画脚,更不能强迫朝鲜进攻韩国。尽管朝鲜的常规武器很落后,但没有哪个大国会轻视朝鲜。另一方面,美国也打消了挑起朝韩代理人战争的念头,因为这会导致驻日美军卷入核战争。韩国的阳光政策并没有真的失败,金大中和金正日都是民族主义者,二者在保障半岛地缘安全问题上存在默契,共同为8000万人构筑起核屏障。
俄乌战争以来,朝鲜以军援为筹码,换取俄罗斯导弹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核威慑能力。在韩国左翼看来,朝鲜的核武器避免了朝韩沦为代理人的悲惨命运,这也是为什么文在寅、李在明奉行亲朝政策的原因。但韩国右翼对朝鲜持强硬态度,部分原因是韩国财阀与美日走得比较近,吃人嘴软,只能配合炒作朝鲜威胁论。但韩国战略界对朝鲜拥核持默许态度,并希望未来能避免半岛沦为世界大战主战场。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放弃了构建“美日韩同盟”的设想,掌控议会的韩国左翼趁机发起逼宫,右翼的尹锡悦内阁迅速垮台。李在明担任总统后,主动降低反朝宣传,朝韩关系缓和迎来契机。特朗普希望从半岛战略收缩,这与金正恩可谓一拍即合。与特朗普1.0时期相比,当下朝鲜的外交重心从对华关系转向对俄关系,伴随美俄关系缓和,金正恩与特朗普在打交道时面临的障碍会更少。在“特朗普—李在明——金正恩”的组合下,不排除美朝搞“大交易”的可能性,即朝鲜以“控核”为筹码,换取美国放宽经济制裁。特朗普或寻求访问朝鲜,美朝关系存在转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