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健康消费大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号健康消费,文/郑亦久。
从城市白领每天佩戴的智能手表实时监测各种健康数据,到中老年群体热衷在抖音上将保健品买爆;
从年轻父母对婴幼儿有机食品的执着追求,甚至无形之中成为益生菌撬动千亿级市场的最佳辅助者,到一批批爱叫自己牛马的年轻人在购物车里默默加码日益丰富的功能性保健品,且信奉起中医养生,逐字逐句抠起每件产品的成分表,将无糖饮料、药食同源产品捧上畅销榜高位;

图源:社交媒体网友分享
从伊利们将大健康战略摆上核心、董明珠将格力旗下4万多家专卖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再到抖快红B猛然发现大健康客户占比陡增、GMV销售额不断攀升,以及站内koc们纷纷为「护肝片」打起广告……
无论是个人、品牌,还是平台方,都无法忽略这场「主动塑造生命质量」运动的浩浩荡荡。
当健康不再仅仅是生存的基本条件,而成为一种积极创造的生活态度;当个体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延长寿命,而开始追求生命的丰富度与精彩度;当健康从医疗体系的专属话语权中分离,逐渐渗透到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我们便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消费大时代。

这是一场深层次的消费文明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从物质匮乏到物质丰富的历史性跃迁,消费哲学也随之从满足基本需求转向追求身心愉悦。
东亚社会尤为明显地呈现出这一转变——上世纪五十年代,战后重建时期的日本民众还在为基本营养而奔波;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腾飞,健康食品与功能性饮料开始兴起;而当迈入21世纪,预防医学理念与自我健康管理已成为主流价值观。

图源:小红书用户@洛神
观察这一轨迹,不难发现中国市场正以更快速度重现并超越这一发展路径。
01 健康消费图景,正徐徐展开
步入2025年,中国健康消费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
疫情后时代的健康焦虑与健康意识的觉醒,催生了全民参与的健康管理热潮。收入水平的提升与消费理念的成熟,则为这一热潮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与文化土壤。今天的国内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础的生存保障,而是将健康视为生活品质的核心要素和个人幸福的重要来源。

图源:Pixabay
据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7.4万亿元,占GDP比重将超过10%。这不仅是一个经济数据,更是一个社会意识的晴雨表。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推进,健康正从个人追求上升为国家战略,从而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资本关注与科技投入。消费者也正从被动就医的「患者」角色,转变为主动健康管理的「消费者」身份,重新定义健康与生活的关系。
在这场变革中,一方面有东方传统养生习惯的现代复兴,也有西方科学健康理念的本土化演进,另一方面也有数字科技对健康管理的彻底重塑,也有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刚性需求爆发。

图源:Pixabay
站在这个历史节点,正在见证健康消费从概念走向实践、从小众走向大众、从粗放走向精细的宏大历程。健康消费大时代,已经全面开启。
02 当下健康消费的四大支柱健康食品与保健饮品内服美容与保健品智能可穿戴硬件银发健康与母婴营养
健康食品与保健饮品:从养生哲学到科技配方
中国历史上的健康饮食理念源远流长。「药食同源」、「食养生」的传统智慧在几千年的实践中积淀,构成了中华民族对健康的独特理解。如今,这些传统理念正与现代科技、精准营养学和食品工程相结合,催生出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健康食品与功能性饮品市场。

图源:网络
无论是汤臣倍健、善存等传统保健品品牌,还是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功能性饮料玩家,抑或Wonderlab万益蓝、lifespace益倍适等益生菌新秀,都在这个趋势下蓬勃发展,形成新老品牌并行的繁荣景象。
保健品牌依靠专业性和科研积累赢得信任,逐步完善的保健食品监管体系和「蓝帽子」认证制度,为行业提供了规范与信任保障,进一步确认了产品的“保健”属性;新锐饮料、食品和益生菌等品牌,则通过创新包装和营销理念吸引新一代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食品市场正步入深度分化期。
一方面是向更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如街头巷尾的连锁药店中的专业级保健品;另一方面是向生活化、日常化方向拓展,如各种添加了益生菌、膳食纤维、低聚糖等功能性成分的日常食品——这种分化曾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健康食品先行市场出现过,随后催生了一批融合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创新产品和品牌。

图源:网络
未来,随着功能性声明的科学依据要求提高和市场监管的精细化,国内健康食品市场势必在法规完善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和成熟。那些能够将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并保持透明诚信的品牌,将在这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内服美容与保健品:由外向内的健康路径
「医药级护肤」与「内服美容」正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追求美丽健康的新途径。
从传统的维生素、钙片等基础补充剂,到胶原蛋白、辅酶Q10、透明质酸等针对肌肤、抗衰老的时尚成分,内服美容市场正呈现专业化与日常化并行的发展趋势。
这一领域的核心变化在于人们对美的认知从表面向深层转变。现代消费者已经意识到,真正持久的美丽源自内在的健康。

图源:网络
「美从内而外」不再只是一句广告词,而成为科学共识。
尤其是在亚洲健康美容文化中,肌肤状态一直被视为整体健康的晴雨表,内服美容产品因此获得了文化土壤的滋养。
市场早期曾经历品质良莠不齐的阶段,但随着技术提升和监管加强,行业正迎来更规范、更科学的发展阶段。本土企业如薇诺娜、百雀羚等传统护肤品牌向医美领域拓展,同时美即、WIS、澳佳宝等专注内服美容的品牌日益崭露头角。
事实上如今被视为日本保健品巨头的Fancl、DHC也都是从无添加化妆品赛道进一步切入内服保健品类,前者不久前被日本饮料大厂麒麟收购,更进一步说明了当下保健品市场的广阔前景。

日本品牌Fancl
市场呈现多元并进的格局:既有基于传统中医理念的滋补养颜品类,也有基于现代生物技术的精准美容方案;既有针对特定肌肤问题的专业配方,也有适合日常维护的轻量级美容食品。
随着护肤品与保健品市场的融合,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内外兼修」的整体解决方案。从单一产品向系统方案的转变,预示着美丽健康产业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各类跨界合作与创新商业模式将层出不穷。
智能可穿戴硬件:数据思维下的健康管理
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健康监测设备……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健康消费领域。
曾经专属于医疗机构的健康监测功能,如今已成为消费级产品的标配:心电图监测、血氧饱和度追踪、睡眠质量分析、压力水平评估、噪音监测......检测生理指标监测能力正逐渐从医院走向千家万户。

网友分享AppleWatch健康监测功能
国内向来在智能硬件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制造能力,以及庞大的市场规模,小米、华为、OPPO等手机企业已在全球可穿戴健康设备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在技术小型化与医疗功能消费化的长期演进中,国内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和速度优势,正在快速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走在前列。
同时,健康科技的价值远不止于数据收集,而在于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健康洞察和干预建议。随着AI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快速进步,健康数据分析的深度和精准度将持续提升。在不远的将来,智能设备将不再仅仅是记录者,而会成为个人健康的“顾问”,提供从预防到干预的全方位支持。

图源:网络
未来十年,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成熟,「预防-监测-干预」的健康管理闭环有望在国内市场率先实现,为全球健康科技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银发健康与母婴营养:生命周期两端的健康新考量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34.9%。与此同时,虽然人口出生率下降,但年轻父母对下一代健康的投入意愿与日俱增。生命周期两端的健康需求,正成为市场增长的强劲引擎。
银发健康市场正经历从简单看护向全面健康管理的转型。早期的老年健康产品主要集中在保健品、理疗设备等传统领域,如今则扩展到「适老食品」、老年运动健身、心理健康服务、智能看护系统等多元化赛道。

图源:网络
超老龄化社会的经验表明,未来的银发健康市场将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和独立尊严,从延长寿命向提升健康寿命转变。中国的银发市场不仅有康复辅具、适老食品等传统品类,甚至当下具身智能+AI的一大核心应用场景正是老年看护。
在母婴领域,健康消费的科学化、精准化趋势尤为明显。从孕期营养到婴幼儿配方,从益生菌到DHA/ARA,科学育儿理念正引导消费者做出更专业的健康选择。
飞鹤、伊利金领冠等国产奶粉品牌通过科研投入和品质提升,逐步改变了进口品牌主导市场的格局。同时,新生代父母更加关注营养的功能性和个性化,为专属营养解决方案带来了市场空间。

图源:网络
值得关注的是,生命周期两端的健康市场正在经历技术融合、渠道融合和场景融合。老年健康与儿童健康不再是隔离的市场,而是通过家庭场景、社区服务和跨代互动形成连接,甚至家庭场景里也会包括宠物健康。未来,能够提供覆盖全家庭生命周期、融合线上线下渠道的综合健康解决方案的企业,将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占据独特优势。
03 健康消费的时代特征与未来趋向从「治已病」到「防未病」从「大众健康」到「个性化健康」从「信息鸿沟」到「知识赋权」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预防性转向
随着医疗费用攀升和健康意识提高,消费者正从被动应对疾病转向主动预防和健康管理。转向的核心是健康理念的根本变革——健康不再是「不生病」的消极状态,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平衡。
在实践层面,这一转向体现为预防型健康消费的全面兴起:保健食品的销售持续增长,健身会员数量大幅增加,家庭医生服务和健康体检需求旺盛,亚健康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消费者投入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上的支出比例不断上升,健康管理从专业人士的建议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预防性思维的普及,使健康消费的边界大大拓宽。从饮食习惯到运动方式,从睡眠质量到心理健康,消费者的健康视角变得更加全面和系统化。品牌与企业需要重新定位自身,不仅提供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而是融入消费者的整体健康旅程,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从「大众健康」到「个性化健康」的进阶
基于基因筛查、生物指标监测和人工智能分析,健康消费正朝着高度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标准化的大众产品正让位于定制化的个性解决方案,「适合大多数人」的健康建议正被「专属于你」的精准方案取代。
该趋势在多个领域同时展开:营养领域出现了基于个人代谢特征的定制化营养计划;运动健身领域发展出根据个体生理数据动态调整的训练方案;睡眠健康领域推出了针对个人睡眠模式优化的智能产品;心理健康服务也在向个性化、情境化方向演进......

图源:Pixabay
技术是驱动个性化健康的核心力量。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的个人健康数据,结合AI算法分析,使得干预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与此同时,服务的个性化也在深化,从标准化的产品向定制化的体验转变,从被动接受的服务向主动参与的共创升级。
从「信息鸿沟」到「知识赋权」的教育普及
健康消费市场长期以来存在最大顽疾之一便是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因缺乏专业知识而难以做出理性选择。然而,随着健康科普以及AI的普及、监管的加强以及消费者教育水平的提高,市场正逐步走向理性和透明。
品牌不再仅是产品的提供者,也成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这种信息赋权已成为建立品牌信任和培育消费者忠诚度的关键。领先企业纷纷通过内容营销、社区建设、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健康素养,帮助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各品牌的知识普及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向主动筛选和验证,对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的警惕性大幅提高。这种双向互动正推动整个行业向更科学、更诚信的方向发展,构建健康、理性的消费环境。
结语:健康消费的中国机遇
健康消费大时代的到来,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社会文明持续向上的重要标志。
在这个历史转折点,国内市场具备了独特的发展条件和战略机遇——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融合创新、数字技术的领先优势、「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政策支持,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从被动到主动、从盲从到理性、从简单到系统的三重升级。
也正是这些条件,共同铸就了健康消费市场的广阔前景。

图源:网络
未来十年,那些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注重产品品质与服务体验,并以真材实料赢得长期信任的品牌,必将在这场健康消费的大时代中占据主导地位。
当健康不再是被迫的选择,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当每一次消费决策都潜在地影响着健康状况;当科学与人文在健康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健康消费的大时代就已经真正到来,而你我将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