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为何美国收入前10%的家庭,并不感到富裕

劳伦和丈夫菲克特年收入加起来约35万美元。他们拥有位于宾夕法尼亚州雷丁镇的一套住宅和一套放在 Airbnb上出租的度假房产。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参加体育俱乐部,一家人习惯于比赛后点外卖。

年收入25万美元是美国家庭收入前10%的一条线,菲克特一家已跻身到这个高收入群体。这部分美国人整体上生活优渥,但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感到富裕,某些方面甚至有点拮据。

明年菲克特家的儿子道尔顿上大学,道尔顿将不得不申请学生贷款和奖学金,菲克特夫妇未能攒够支付孩子们上大学的全部费用。对于他们这个收入水平的家庭来说,孩子上大学的平均年度开销为7.5万美元。为了多储备些子女教育资金,劳伦在当了15年全职主妇后于2023年重返销售岗位。

47岁的丈夫菲克特说:"年轻时,我根本不敢想象能赚这么多钱。但现在我觉得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中产家庭。几个孩子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年费是9000美元,每月电费500美元(五年里上涨约200美元)。菲克特尝试自己动手修理房屋和汽车,但无法对付所有的活计。收到1万美元的房屋粉刷报价后,他们选择暂缓。

伦敦政经学院教授贾拉维尔的分析显示,美国收入前5%的群体在1983-2019年这段时间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收入增长超100%。这些高收入者受到通货膨胀的冲击相对低收入者较小,富人花钱集中的高档轿车和国际旅行方面涨价并不厉害,富人在价格飞涨的电力和住房方面所支出的部分在其总支出中的占比并不高。

然而富人却是疫情以来资产价值飙升的主要受益者,这些资产包括退休金账户,房产和股票。美联储数据显示,美国收入前20%家庭的净资产自2019年底以来增长超35万亿美元,增幅46%。

然而即便如此,因为住房、大学教育、保险和借贷成本连年飙升对高收入者也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的房产可能增值显著,但在企业裁减白领岗位、很少提供固定养老金的当下,房价的升值并不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针对今年第二季度的调查显示,美国收入占前三分之一的家庭中(家庭年收入约13万美元以上)仅26%表示这个季度的经济状况优于一年前,他们对当前收入的感觉接近2009年金融危机时的低谷水平。这一群体的大部分人担忧关税战将推高生活成本,对失业的忧虑也日益加剧。

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研究员马特开发主持了一个持续追踪数万人幸福感的APP。数据显示,在年收入20-30万美元的人群中,超四分之一对他们的家庭财务状况"不太满意"或"完全不满意"。

吉米·迈尔斯夫妇年收入约35万美元,他们平时购买有机果蔬(尽管飙升的价格令人咋舌),驾驶高档汽车。但自2019年移居到加州特曼库拉(Temecula)后始终租房。美国房地产网站Redfin数据显示,这座风景如画的南加州城市过去五年房价上涨57%,远超全美45%的涨幅。

在这些著名的富人区,刚跻身前10%的新晋富裕阶层家庭仍然买不起房。在这些地区,房产多被股市IPO暴富者或遗产继承者垄断。40多岁的吉米·迈尔斯夫妇经营婚礼媒体公司,夫妇育有三子。他们现在租住一套六居室房产,如要买相同档次的房产,需要20万美元首付,加之7%的房贷利率,月供将远超现在租房子的3600美元的租金。吉米表示:"我们算得上属于中上阶层,但在加州要称得上富裕,年收入至少100-200万美元。"

在所谓的学区房区域里,家里有小孩的业主很少,更多的是年长的业主和已经成年的子女同住,或者是类似迈尔斯家庭这样的租客。美联储2022年数据显示,前10%收入者中的90%拥有自住房,但已经低于2001年的94%。

富裕家庭通常因为收入过高而无法获得助学金,但学费对他们来说并不轻松。美联储2022年数据,前10%收入的家庭中,其中17%背负学生贷款,远高于2001年的11%。

中上阶层社区的儿童每节音乐课支付40美元,青少年参加体育俱乐部花费昂贵。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斯科特·温希普指出,价格上涨只是部分原因,另一因素是富裕群体普遍追求更优质的住房和高档的育儿服务。

32岁当公务员的马特·多尔蒂曾在高消费的华盛顿特区生活多年,婚后与妻子搬回家乡特拉华州威尔明顿。2021年2月,他们耗尽积蓄以3%的房贷购置了158平米的住宅。"多尔蒂说感觉搭上了末班车,"若现在购房,高利率和房价让我根本无力承担。"

但威尔明顿的生活成本远超预期。多尔蒂家年收入20.8万美元,扣税后的月净收入约1.18万美元,房贷、食品、两名幼儿托管等固定开支达9000美元/月。为支付女儿出生时的数千美元医疗账单,他们抛售了部分比特币和股票。

多尔蒂说,父母辈认为他的家庭堪称富裕,但他有不同理解:"我必须达到这个收入水平,才能让孩子们获得与我少儿时相同的成长环境——一种中上阶层社区的童年。"

They’re in the Top 10% of Earners. They Still Don’t Feel Rich. WSJ June 29, 2025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