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区制的联赛对于青训特别有利
【本文由“遼東_2022_12_20”推荐,来自《新之:本以为是“十三太保大内斗”,“苏超”怎么就成了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赛区制的联赛对于青训特别有利,很多小国的集体类大球项目水平之所以能抗衡大国就是因为国土面积小。
首先赛区制的球队之间地理距离近,交通通勤成本低,球队和球员的经济负担很少。
其次球队距离近便于常年频繁密集地比赛交手,这样的话青训队伍就可以像成年职业队那样实行主客场一周一赛。众所周知年轻球员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大量的比赛,中国年轻球员之所以成长慢就是成长过程中太缺比赛,毕竟咱们国土面积大,同时青训队伍不多,所以想常年密集频繁地跟国内其他同等水平的对手比赛很难。要打比赛只能把全国的队伍集中到某地进行赛会制比赛,这种赛会制比赛的赛程最多也就一个月,一个月里打十几场比赛,赛程过于密集,往往是两天一场,很多时候甚至一天一场,赛后根本无法恢复,非常容易受伤,而且教练员也难以针对每一场比赛中出现的情况在赛后训练中对球员进行指导。
再者,赛区制下小球员训练比赛可以不离家,不需要脱离正常的全日制教育,可以在父母亲友同学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样拥有正常的社交生活。
总结一下,赛区制的特点是集中,球队集中,利于开展比赛,大量比赛利于出人才。也就是说,分赛区开展比赛符合咱们通常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很多大国的足球格局也都是类似的区域集中形态,譬如阿根廷,球队大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特别是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就集中了全国超过一半的球队;俄罗斯也是如此,球队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单一个首都莫斯科就拥有十多支顶级球队;巴西同样是这样,里约和圣保罗这两个城市就集中了80%巴西最精华的足球资源,剩下的球队也都是集中在其它少数几个中心城市,譬如阿雷格里港和贝洛奥里藏特;还有伦敦,同样集中了相当大部分的英格兰足球资源,伦敦城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著名职业俱乐部。
通过区域划分形成内部资源集中,利于区域内部球队之间大量进行切磋交流,这是足球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实际上中国搞足球如果不追求全国摊大饼式撒胡椒面,而是集中资源把两三个省的足球事业搞深搞透的话,咱们就足以跻身亚洲最顶级行列了,抗衡日韩伊澳根本不在话下。
当年咱们就凭一个辽宁省的球员资源,就可以组成堪与其它亚洲顶级强队匹敌的国家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