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熵的纸上谈兵(十一)未来美国可能没有足够的船对付中国的战略核潜艇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的战略核潜艇二次反击力量面对美国的时候有很多吃亏的地方。比如说由于静音不足以及美国在关键海域的反潜搜索布局,中国的战略核潜艇如果远离周边的一些堡垒海域则很容易被美国的海面舰队给盯上,从而并不安全。如果只在堡垒海域内发射的话,射程又太远。
情况或许真是这样的。但放眼未来,大概会有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指的主要不是中国可以造更好的潜艇或者更先进的导弹(这方面我相信也在努力),而是纯粹由于美国海面舰艇造舰能力的衰落低效完全可能出现美国根本没有足够的水面舰艇来追踪中国的战略核潜艇,哪怕这些潜艇可以被美国发现以及美国有能力围剿。
考虑到这个情况,未来核潜艇的建设发展可能有必要搞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很先进的艇很厉害的弹肯定要追求,但另一方面相对落后但是造价便宜工期短的核潜艇可以继续造,射程比较短但可以在射程短的情况下保证较高精度甚至可以上高超导弹的潜射导弹也要发展。
比方我们可以设想到了三十年代后期有一大堆2020年代初期水平的核潜艇,携带射程只有三四千公里但是精度比较高可以高超的核弹四处游弋。美国可以实时追踪航迹,但没有足够的船跟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时追踪这件事情甚至可能比不能追踪更令人恐怖。因为美国将明确看到这些船开到了比如东太平洋、南大西洋、中大西洋之类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仅有望在总体核武能力上超过美国,而且仅单看核潜艇威慑力这一项也超过美国。
这种局面甚至会深刻影响常规战的布局。比如如果要对台海动手,是不是可以设想先开出去若干战略导弹核潜艇,前往东太平洋、南大西洋、中大西洋发射阵位。考虑到当时的紧张局势,美国方面哪怕捉襟见肘恐怕也不敢不派出大量的水面舰艇去跟着。这一跟,他还怎么介入台海之战?而即使大陆对台海动用常规武器,美国对于追踪的核潜艇难道敢直接攻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