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业者,你想和进入游戏行业的新人分享些什么?
作为从业者,你想和进入游戏行业的新人分享些什么?
铁棍,野生战斗策划
从策划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新人把“热爱”这个看似很虚的概念记在心里。你会遇到很多挫折,受配或不配评价你的人教训,与很多机会、很多成功失之交臂,甚至于经常陷入自我怀疑。
只有记住你为什么选择加入这个行业,才能在这些严酷而无客观标准的挑战中保全自我,得以“生存”下来。除了运气和勤勉,坚韧也是这份职业必须的特质。
某资深游戏制作人
我当初入行时,环境和现在差异可能还是有点大,所以我其实很难给现在的人什么建议。那个时候,国内游戏行业还处在爆发期,就是那种“你只要能干,就能赚钱”的时代。
现在的环境跟以前差得还是蛮远的。如今,我觉得核心还是你首先得对这个行业足够热爱,然后希望在这个行业里面生根。我觉得,频繁地换工作肯定是成不了大事的,你得在一个行业里面深耕一段时间,对这个行业某一个细分领域的运作搞得比较通透之后,上升的路径才会比较通顺。
拉里,独立游戏发行
虽然很多人都说喜欢游戏和喜欢游戏行业是两回事,但我确实是因为喜欢游戏才进了游戏行业,坚持到现在。我依旧觉得“热爱抵万难”。所以,如果你碰到这样劝退新人的前辈,不要害怕,自己感受。
小祁,某大厂底层策划
入行3年,我只想说,虽然游戏行业“996”都算好的、很卷、闹心的事情很多,但还是很庆幸自己毕业之后选择了这个行业而没有去传统行业当牛做马。毕竟做游戏还是比做其他事情有意思,偶尔也能看到一些(不是骂的)玩家反馈,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还有点价值。
阿奇,上海某游戏公司开发者
别把做游戏当工作,而是当成一个特烧钱的爱好。这是个讲奉献的东西……
ZZ,北京某中厂资深美术
环境是会变的,但身体是自己的。年轻人往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或者熬个几年给自己积攒经验和资本——有这种想法当然没错,但作为过来人,我还是想说,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持健康吧,至少保护好腰椎、颈椎和肠胃。
SU,动漫游戏展策展人
如果是我目前所在的这个领域,也就是动漫、游戏展会,我建议别办。真的,你现在入局就是当炮灰,竞争对手做得真是太好了。最基础的一点,场地你不一定能抢过人家,档期也不一定能抢过人家。要做的话,除非你有差异化很明显的东西,才能做起来,否则就是纯赔钱。
C老师,某游戏公司COO
对游戏保持热爱,工作时间之外也得花大量时间去玩游戏。你不能只把这个当作打工,如果是打工赚钱的话不如选择其它行业。同时,我希望新人是从小开始就玩游戏的玩家,如果你要在工作之后才开始玩游戏,也挺痛苦的。
一位回老家的独立游戏开发者
对有志于做独立游戏的年轻人,我的的建议是,多少了解一点基本的项目管理,然后确保自己和团队的人有一定的自律性。再大的热情在工期、人力和协调工作当中都可能被消磨掉,再好的创意也可能因为制作问题而无法实现。如果没有进过游戏公司、上来就想做自己理想的游戏,除非是天才,否则可能性几乎为零。
阿雅,广州某游戏公司运营
不懂就问,别顾及面子怕别人不理你。问10个人,一定会有人愿意告诉你。如果从来没人愿意教你,那就赶紧穿跑鞋吧。
水水,游戏策划
工作上的事儿,肯花时间和心思总能学会。不过我觉得,即使喜欢游戏,进了游戏行业,还是得有点业余爱好。从功利的角度说,兴趣爱好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能用在工作里(哪怕只是小小一点);从情绪的角度说,大家应该都知道“把爱好当成工作”是什么结果……如果没有其他东西来平衡,人是很容易疲惫的。
DD,游戏运营
策划、程序、美术、运营、测试……先想清楚自己适合哪个方向,作品集比学历更重要,哪怕是小Demo也能证明你的能力。还有就是多玩游戏,但要带着“为什么这样设计”的思维去玩。
老爹,游戏策划
两个方面吧:一是自己列个学习或工作清单,二是广交朋友、和同事处好关系。我认识很多做技术美术工作的同学都列过自己的学习清单,完成某个想学习的部分就打个勾。策划如果不自己做东西,在项目中接触的内容其实挺有限的。所以自己做完一个模块或关卡后列个工作完成清单,写写长久以来做了什么,复盘一下心得,还是挺好的事。
和同事处好关系也很重要。不光是本组的同事,其他岗位的同事也要多认识。游戏行业和其他行业没有什么不同,还是人情社会,多认识一个朋友,说不定到时候就把你“捞”起来了。
还有就是,不要对项目抱有什么滤镜,不要PUA自己,工作是工作,赚钱最重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厂中层管理
做游戏也只是一份工作,尽力就好。不要让任何挫折或者过度加班影响你的生活。
大葱,广州某游戏公司策划
我会建议专注于素材的积累和分析,收集、归纳自己的资料库。比如单机游戏、电影、历史著名事件、建筑设计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参考。
某中厂项目管理
保持游玩的初心,但也尊重商业规律。
这世界上绝大部分成功的游戏(包括很多独立游戏)都是开发者们创造力和商业经验的共同结晶,从构思到成本管理、从测试到发行,其背后都有完整的链路,汇聚了巨量的知识。
把工作视为一段向市场、向玩家、向前辈学习的必经之路,会让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也能让入行的道路会更顺利一些。
毕竟大部分公司的面试官也更偏好愿意踏实做事的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