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女首富范代娣:从40平实验室到870亿美妆帝国的逆袭密码

500

蓝鲨导读:重组胶原蛋白如何改写财富版图?

作者 |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美妆行业从来不缺乏“暴富”神话。

华熙生物的崛起,让“玻尿酸女王”声名鹊起。敷尔佳上市,也让创始人张国立迈入哈尔滨十大富豪之列。但这些,或许都抵不过巨子生物创始人范代娣名利双收,惹人艳羡。

今年4月,陕西省政府发布官方公告,宣布范代娣获任西北大学副校长一职。西北大学,位于陕西西安,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管大学,同时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西北大学的副校长通常被认定为副厅级干部。

500

今年5月,因巨子生物股价持续上涨,范代娣也成为新一任陕西女首富。截止5月14日收盘,巨子生物股价为81.35港元,总市值突破870亿港元,而在2年6个月之前(2022年11月),巨子生物刚刚登陆港交所,其市值才不过260多亿港元。

巨子生物是如何一跃成为美妆行业巨头的?

500

与西北大学深度绑定,押注重组胶原蛋白

1984年,范代娣从家乡陕西蒲城考入西北大学化学工程系,就读于无机化工专业,其后来的丈夫严建亚学习有机化工。1988年,两人本科毕业,严建亚留校任教,范代娣则选择在西北大学继续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出于对生物工程的兴趣,范代娣又前往华东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并与1994年成为我国生物化工专业的第一位女博士。

博士毕业后,范代娣再次回到母校西北大学,继续她的科研征途。据范代娣回忆,最初回到西北大学时,母校为其提供了3000元的安家费、5000元的科研启动金及40平方米的小实验室,这已经是当时学校能够提供的最好条件。

在科研过程中,范代娣看到国外学者尝试用动物胶原蛋白制造“人工耳”“人工肾”的报道,很受启发,决定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构建重组胶原蛋白,当时国内生物技术科研整体水平落后欧美国家,需要花费很大功夫去弥补相关领域的短板。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范代娣团队用基因工程技术高密度发酵生产的重组类人胶原蛋白问世。也正是这一年,范代娣与严建亚正式创立巨子生物。2001年,范代娣申请了中国第一个重组胶原蛋白发明专利“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

500

如何将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转化为产品?范代娣团队进行了无数次尝试,最终经过严格临床实验,以医用敷料的方式进入市场。值得关注的是,从范代娣投入重组胶原蛋白研究一直到现在,巨子生物都与与西北大学“深度绑定”。

根据此前的招股书,范代娣当时是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巨子生物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段志广为西北大学副教授。而巨子生物与西北大学的合作协议中,巨子生物享有技术专利的独家使用权,西北大学享有技术的非商业化权利,如发表论文、申请研究课题等。这也是当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之一。

2024年,是范代娣收获满满的一年。作为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巨子生物首席科学家,范代娣被授予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以表彰她对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在这一年,巨子生物的市值已经跃居美妆行业第一位。

500

“微商”起步,重组胶原蛋白爆火

手握发明专利,范代娣创立的巨子生物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实际上,早在2009年,巨子生物就旗下第一款美妆产品可丽金,2011年又推出可复美。如今,这两款产品在美妆行业可谓是耳熟能详。

但在事业草创的2010年前后,巨子生物的医用敷料是通过注册医疗器械证进入到市场的。因此,巨子生物一方面想方设法打入医院和诊所,另一方面也在另辟蹊径。

实际上,十几年前的医用敷料(面膜)等产品,很多都采用了“微商”的渠道进行进行销售,巨子生物、敷尔佳等最初都是通过微商渠道在小圈层内打出了自己的名气,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销量。

以巨子生物为例,严建亚在2015年创立了移动社交平台创客云商来销售旗下产品,用户需要缴纳12000元就能成为分销商,享受3.5折的拿货价。这种类似于微商的销售模式曾占据了巨子生物营收的半壁江山。

但这种模式近年来已经严重衰退,巨子生物来自创客的收入在2024年营收的比重仅为3%。这是因为巨子生物找到了更为先进的模式——直播带货,并与薇娅等大主播深度合作。在巨子生物的招股书中也显示,董海峰、薇娅名下的Qianyi Holdings Limited曾参与巨子生物的融资,持有巨子生物全球发售前0.86%、全球发售后0.84%的股权。

而巨子生物在IPO仅对外融资一次——2021年年底,巨子生物获得了一笔高达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的巨额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CPE源峰、金镒资本、君联资本、鼎晖投资、中金资本、黑蚁资本、高榕资本、海松资本、国开创新资本等众多明星资本。

仅拿一轮巨额融资的背后,或许是钱对于巨子生物并不稀缺,投资方能够给予的更多是资源等方面的辅助,比如薇娅的直播带货,在短短时间内让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等产品迅速出圈。

而手中握有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的巨子生物,其产品利润率之高令人咋舌。比如,“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修护贴”5片装定价168元,成本却仅约30元,可见其功效护肤产品的高溢价能力。

招股书显示,巨子生物于2019-2021年分别取得了9.57亿、11.90亿、15.52亿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达到5.75亿、8.26亿、8.28亿元,净利率高达60.1%、69.4%及53.3%。根据2024年财报,巨子生物营收突破55亿元,毛利首次超过45亿元(毛利率高达82%),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20.62亿元(净利率约为37.4%)。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爆发为巨子生物提供了肥沃土壤。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胶原蛋白市场研究报告》,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2021年规模已达108亿元,预计2030年将激增至219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93%。巨子生物作为全球首家实现重组胶原蛋白护肤品量产的企业,凭借“可复美”“可丽金”等品牌占据市场先机。

500500

警惕技术领先陷阱

巨子生物的崛起,是因为其最早吃到了重组胶原蛋白红利。但在中国美妆行业的历程中,这样的例子还为数不少。比如,玻尿酸的火爆,催生出华熙生物、爱美客等行业巨头,但近两年,华熙生物、爱美客等纷纷陷入增长困境。2024年,爱美客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但增速显著放缓的年度成绩单,华熙生物更是营收净利双降,其中净利下降的幅度更是超过70%。

缺乏创新,是华熙生物等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而如今的巨子生物尽管手握重组胶原蛋白专利技术,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常年不足。以2024年为例,巨子生物研发支出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42.1%,可研发支出仅占收入比例1.9%。实际上,巨子生物的研发开支常年不足2%。招股书也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以及2022年前五个月,巨子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140.0万元、1338.1万元、2495.4万元和1424.1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2%、1.1%、1.6%和2.0%。

500

但与此同时,巨子生物的营销费用却常年居高不下,并且越来越多。根据财报及招股书,巨子生物销售费用率从2019年9.80%上升到2024年的34.25%。尽管收入同比增加57.17%,但是销售费用率更是同比增长72.36%,远超营收增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了利润,如上所述,其净利率从2019年的60.1%下滑至2024年37.4%。

此外,巨子生物还存在对单一品牌依赖度过高的问题,其近八成营收来自可复美。2022年,可复美实现营收16.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8.2%。此后不断上升,2023年可复美实现营收27.88亿元,收入占比达79.1%,到2024年这一数据突破80%。

值得一提的是,巨子生物还面临着二代是否能够稳定接班的难题。虽然已经上市,但巨子生物实际上是一家家族企业——范代娣,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及首席科学官。严建亚,范代娣的丈夫,身兼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和首席执行官。严亚娟,严建亚的妹妹,在公司内担任高级副总裁,专注于审厂和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职责。

2023年7月,范代娣辞去了公司的执行董事职务,其女儿严钰博接任该职位,并兼任首席产品官。严钰博具有留学美国的教育经历,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毕业,还在2021年取得金融风险管理师(FRM)证书,曾担任公司秘书及董事会秘书等重要职务,但接班后却正面临着巨子生物净利率下滑等挑战。

不过,范代娣夫妇也为女儿留下了充足的底气——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巨子生物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约为40.30亿元,这或许会给巨子生物谋划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本。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