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和降价,救不了“背刺”老用户的石头科技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谢春生
编辑 | 苏淮
扫地机器人“一哥”,又遭遇烦心事。
近来,不少用户在小红书上吐槽,购买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后,不到半年时间,同款产品便出现了价格腰斩的情况。
“去年八月买的石头p10s pro花了3700,今天一看最新款只要2800,还退200块钱的红包只要2600。”
“如果想买石头,不要那么急,永远有更低价。这不,我才半年不到就能给我降到腰斩,截图还不是双11的最低价,双11最低价1700多。找客服维权也没有用,只给我三个尘袋两个滤网一对拖布和一袋清洁液。”
……
截图来源于小红书
同时,也有购买了石头科技产品的消费者向源媒汇证实:“确实是遭遇了价格背刺,去年买了一台三千多的扫拖地机器人,今年已经降到了一千多,价格腰斩。”他还表示,石头一出新品,旧款产品就猛降价,幅度比手机降得还狠。
针对“产品降价”一事,源媒汇向石头科技方面发去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其实,在2024年年报中,石头科技对于“产品降价”曾发出预警,称随着智能扫地机器人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同类产品存在降价的风险。如果公司不能持续保持研发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推出具有高性价比的新产品、新功能,公司产品可能存在降价的风险,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未来,公司会加大研发投入,保持研发优势,不断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新产品、新功能。
换言之,石头科技对于产品降价或许早有预期。而应对降价风险的方式,便是不断推出新品。
一边在产品价格上“背刺”消费者,另一边公司股份遭遇管理层、大股东频繁减持,业绩上则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此外,公司销售费用连年上涨,毛利率却出现走低。
这些,都令市场质疑,眼下的石头科技还有多少想象力?
01
新品加速价格内卷
事实上,在价格上“背刺”老用户,并非只发生在石头科技一家身上。小红书上,同样有用户吐槽另一家头部扫地机器人企业云鲸智能,也存在降价情况。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有国补和各大平台补贴的因素,以及市场倒逼下企业被迫做出的价格内卷;另一方面则与企业推崇的“新品”策略有直接关系。
据源媒汇不完全统计,2024年,石头科技便持续推出了扫地机器人、洗地机与洗烘一体机等多款新品,覆盖各个价位段。这也符合石头科技近来一直强调的“拓宽价位段和丰富产品矩阵,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策略。
譬如,2025年年初,石头科技便推出了搭载行业首创5轴折叠仿生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G30 Space探索版,在清洁技术上实现了从二维地面清洁到三维空间整理的跨越,能智能识别并分类整理地面散落物品,解决清洁难题。
听起来十分诱人,可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在实际用户体验中,机械臂的操作精准度、耐用性以及智能交互的流畅性等问题,也还有待市场验证。这些技术创新到底是为了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还是仅仅为了制造营销“噱头”,吸引资本市场的目光?
在石头科技推出上述产品同期,追觅科技也发布了类似功能产品,同样打出“全球首创仿生多关节机械手产品”——X50 Ultra扫地机器人。可见,石头科技新品的领先性和稀缺度也值得商榷。
为了抢占当年、当季市场,“推新品”几乎已成为行业惯例。很多企业“为了推新而推新”,新品生命周期也从早期的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演变为眼下的长则一年、短则一季。
频繁出新,也令行业陷入同质化的发展怪圈。许多品牌的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差异不大,使得企业难以通过技术和产品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只能通过价格战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这对石头科技的发展也形成了制约。
更要命的是,为了推广新品,公司还需为巨额的销售费用买单。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石头科技的销售费用从17.13亿元涨至29.67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则从55.32%降至50.36%;同期的存货金额也跟随上涨。
多重压力下,石头科技陷入业绩困境。
02
一季度净利润下降逾30%
“喜忧参半”,是石头科技过去一个季度的真实写照。
近日石头科技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4.28亿元、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6.22%、-32.92%。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42亿元,同比下滑118.09%。
截图来源于石头科技2025年一季度报
对于营收增长,石头科技称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第一、产品矩阵和价格矩阵得到进一步丰富,尤其是在主流价格段重点突破;第二、新品类产品在海内外市场取得了优异的市场表现。
分地区来看,在国内市场,受益于家电行业“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消费刺激,收入增速显著;在海外市场,公司持续深化精细化运营,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对于净利润下滑,石头科技归结为海内外市场拓展和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导致相关销售费用、研发费用投入增加;同时,为提升在市场导入期的新品类的市场占有率,销售费用有所提升。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石头科技销售费用为9.5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3亿元翻了近3倍。为了推广新品、拓展市场,石头科技加大营销投入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也压缩了利润空间。
除了利润被压缩,销售成本的增加还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升,削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如今价格敏感型的消费市场中,价格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引发市场份额的波动,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石头科技可能会陷入“增收不增利,增利则失市场”的两难境地。
为了解决增量难题,石头科技开始多元化产品策略的尝试,并推出了洗地机、洗衣机等产品。但公司也表示,扫地机业务仍然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可见,对单一品类的依赖较为明显。
在市场方面,虽然国内外市场均有增长,可一旦某个主要市场出现波动,比如海外市场贸易政策变化、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萎缩,对公司营收的冲击不可小觑。这种单一产品和市场依赖,无疑让石头科技面临风险。
此外,石头科技的增长可持续性也存疑。扫地机器人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虽然保持稳定,但市场饱和度渐显,增长空间逐步收窄。
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量为2060.3万台,同比虽然增长11.2%,但涨幅大不如前。
而洗衣机等新品类虽然在2025年一季度表现亮眼,成为石头科技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市场竞争激烈,能否保持这一增长态势充满不确定性。
当市场热度消退,新品带来的新鲜感不再,后续增长动力从何而来?这是石头科技亟待解决的问题。
03
大股东“出逃”
比起业绩忧虑,石头科技正在遭遇大股东们的“抛弃”。
wind数据显示,2021年3月至今,石头科技共发生152次重要股东买卖事件。其中,减持与增持次数分别为81次和71次,期间累计减持股份1734.92万股、减持参考市值超过42亿元,而绝大部分增持动作为股权激励与分红送转。
在减持名单中,早期大股东Shunwei Ventures III (Hong Kong) Limited(“顺为资本”)与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金米投资”)发生多次减持。如今前者已跌出石头科技前十大股东队列,金米投资的持股比例也由6.87%降至2.93%。
比起小米系,石头科技创始人及高管们的减持显然更“急迫”。
在上述Wind数据中,来源于公司高管减持次数比例为67.6%,而石头科技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由5.09%减少至1.28%。其中,创始人、董事长昌敬减持次数为14次,减持时间集中在2023年9月。
对于昌敬的减持,外界有声音认为,其套现资金或用于造车。昌敬方面否认了这一说法。不过源媒汇注意到,昌敬的减持时间和极石汽车业务动态存在高度吻合。
天眼查显示,在极石汽车主体公司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昌敬担任董事长职务。
大股东与公司高管的套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内部对未来发展的不同预期,也让投资者对公司的长期价值产生疑虑。
这种“负面情绪”直接反映在二级市场,导致股价波动。Wind数据显示,2024年5月14日至2025年5月14日,石头科技股价涨跌幅为-33.14%。
截图来源于wind
高管、大股东们“出逃”,加之“增收不增利”的业绩表现,石头科技留给市场的想象空间,正在大打折扣。
04
难解供应链之困
尽管扫地机器人市场仍有一定增长空间,但在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行业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例如技术创新瓶颈。虽然头部企业不断投入研发,产品功能有所迭代,但多为沿边清扫、毛发缠绕等细节方面的微创新,如 LDS 激光导航和全能基站拓展已成为行业标准化配置,鲜有“变革性”的技术或功能出现,行业从“颠覆性创新”卷向了“微创新”。
此外,像前文提及的产品同质化以及销售费用高涨等问题,也同样明显。加上扫地机器人作为改善型消费,并非刚需,在“理性消费”浪潮下,高价产品限制了价格下探空间,不利于市场渗透,难以俘获更多消费者,扩大市场规模。
为打破困局寻求增量,企业一边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另一边则主动开拓新品类。这在供应链层面,又令企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以石头科技的洗地机、洗烘一体机等新品类为例,虽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销量增长,但跨入新领域,石头科技的渠道、供应链经验相对不足。新品类的供应链涉及到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以及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缺乏经验可能导致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出现问题。
同时,与美的、海尔等头部企业百万量级的规模相比,石头科技新品类年销规模相对较小。这也意味着,公司的新品类在供应链上暂时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导致供应链议价能力薄弱,从而增加采购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从生态闭环上来看,竞争对手海尔已构建起从洗衣机、干衣机、洗烘一体机到清洁机器人扫地机、洗地机的全场景矩阵;美的以 COLMO 和东芝抢占高端市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闭环。
依靠单品突破的石头科技,生态劣势在渠道端暴露明显。生态闭环的缺失,也使其在供应链整合方面相对薄弱,难以充分发挥各产品之间的协同作用,限制了供应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
在此情形下,石头科技想要打破当前的困境,绝非易事。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