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传来重大信号,对中国利好,美国后背发冷!
作者 | 尧风
01 拉美传来重大信号,对中国利好
据总台报道,5月12日,北京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 —— 智利总统加夫列尔·博里奇。这一访问,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下,显得意味深长。
2018年11月,博里奇宣布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并推动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发表相关声明。值得一提的是,智利是首个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拉美国家,也是首个与中方签署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
这次智利总统访华,很可能将会促使中国与智利在多个领域达成重要合作。在贸易方面,智利的农产品、矿产品将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高科技产品也将为智利的发展提供助力。
02 美国后背发冷!
拉美国家深入与中国合作,这对美国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在拉美地区的传统贸易份额可能会被进一步挤压。
自今年1月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就对全球挥舞关税大棒,特朗普的本意是恢复美国的制造和经贸,看似是保护美国本国产业,实则是对全球贸易秩序的严重破坏,同时也让本国企业成本上升,让消费者负担加重,而且,美国的经济也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有所好转,反而“亮起红灯”。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这是三年来美国经济最差的季度表现。许多经济分析师将多项经济指标下滑归因于激进的关税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开始 “向东看”,寻找新的经济合作机会,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智利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拉美地区重要的经济体,智利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铜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对智利的铜矿有着巨大需求。过去,智利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美国市场,但美国的关税政策,让智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伙伴关系。
其实,智利不是第一个 “向东看” 的国家。此前,巴西总统卢拉带着超过200人的访团访问中国。巴西是农产品出口大户,而中国在农产品领域正逐渐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某种程度上,卢拉访华的本质就是从美国手里抢订单。还有其他一些拉美国家,也在积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国已经是拉美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了5000亿美元,且维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美国长期以来将拉美视为自己的 “后院”,在经济和政治上对该地区有着较大影响力。但如今,美国的关税政策以及一些霸权行径,让拉美国家感到失望和不满。中国倡导的是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与拉美国家的合作,更多是基于双方的需求,共同发展。这种合作模式,对拉美国家来说更具吸引力。
03 结语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过度依赖美国市场存在风险,开始多元化自己的贸易伙伴。中国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不断提升的科技实力,成为了许多国家理想的合作伙伴。美国原本想通过关税政策让全球经济格局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结果却促使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寻找新的出路。
这也给美国敲响了警钟,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最终损害的不仅是他国利益,更是自己的利益。
而中国在这场全球贸易秩序的调整中,正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众多国家信赖的合作伙伴,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看到更多国家像智利一样,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开启合作共赢的新篇章,而美国,也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