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吹牛”的零跑汽车,算是把田忌赛马玩明白了
蔚小理,怎么变成“零小理”了?
刚刚过去的4月份,新势力销量集体反弹,但令人意外的是,零跑汽车竟然登顶了。
你以为这是偶然事件或者超常发挥吧,结果这还不是零跑汽车第一次登顶新势力销量榜,而是第二次了。
在3月份,零跑汽车就以3.7万辆,首次登顶新势力榜单第一。如今,4月份过完,零跑再次以4.1万辆的成绩,稳居新势力第一。小鹏4月销量3.5万辆,位列新势力第二,理想以3.3万辆位列第三。
去年,零跑汽车年销量近30万台,连续七个月创下新高。
这家曾经“谁都没想到能活下来”的企业,创始人也也不会在公众面前乱吹牛逼,也不搞夸大式营销,就埋头造车,把性价比拉到极致。
对大部分人说,零跑的存在感也许并不高——它既不像五菱一样把价格打到地板价,又不像小米一样推出多么炫酷的跑车。
但聪明如零跑,却把中国古老的故事田忌赛马玩明白了。
01
没人看好的零跑
跟其他拿着投资相比的大企业,零跑的起点却异常艰难。
既没有互联网光环,更没有资本疯狂加持,甚至连最基本的品牌知名度也缺乏。唯一能依靠的,是来自朱江明前一家公司的创业积累。
零跑的创始团队来自大华股份——一家全球安防领域排名第二的企业,朱江明是技术出身,对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有着天然的敏感度。
然而,造车毕竟不是安防设备。
2019年,零跑发布了首款车型S01,这是一款小众的双门电动轿跑,外观独特、科技感十足。填补了市场的产品空白,还能够充分体现出纯电小车的技术优势。
S01等来的结果却是一记重击——S01上市第一年,仅交付1000台,几乎完全偏离了市场需求。
因为资质问题,零跑的第一家工厂根本不能用,因此第一款车型只能找人做代工。
毛遂自荐的是长江汽车,有亚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工厂,曾获得李嘉诚的投资,沃尔沃中国前CEO裸辞奔赴,最有力的敲门砖就是手里的造车双资质。
但长江汽车却3年产不出一辆车,身上背着190项法律诉讼,和131项限制消费令——轻信长江汽车的制造能力,直接让零跑的1000辆S01陷入质量问题的泥潭。
S01的失败让零跑陷入了长达两年的至暗时刻。
从2019年至2020年,零跑不仅销量惨淡,连融资也屡屡碰壁。那两年,朱江明带着团队走访了89家投资机构,但没有一家愿意投钱。
02
田忌赛马,为何成了高级玩法?
痛定思痛的零跑在研发车上,开始用起了老祖宗千年留下来的智慧——大面积覆盖,主打的就是田忌赛马策略,你总能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零跑产品。
比如:零跑C16 PK 理想L6
近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多在20-30万价格区间殊死搏斗,尤其是长期
以来,6座SUV市场都被25万以上的高价区间所主导。
结果,零跑直接下拉到20万以内,而且是2+2+2布局的大六座SUV。
在第三排座位高度上,甚至超过了理想L8,无限接近于阿尔法第三排座位,比很多30万以上的车第三排坐感、舒适性会更好。
如果你把零跑C16看成是一台可以收折后排的“大四座”SUV,偶尔载人或者带带娃,全家六口短途出游,都是没问题,这也是零跑C16非常有诱惑力的卖点。
而且,在一台15.58万元起的六座增程式SUV上,你还能看到高通骁龙8295P车机芯片搭配英伟达Orin X智驾芯片,以及一颗128线的激光雷达了,至少在智驾硬件的账面上,零跑C16智驾版甚至击败了理想L6的Pro版。
再比如:零跑B10做到了半价理想
在B10身上,基本可以达到90%的日常需求。
B10今天正式上市,全系标配高阶智驾,起售价9.98万元,14.6英寸中控大屏、座椅通风加热、电动尾门、全景影像、端到端智驾......应有尽有。
如果你愿意花钱,加2万还可以得到真正的版本之子,一套带有激光雷达的智驾,性价比属实是拉得不能再满。
有人说,觉得理想L6贵的,有零跑C16能买。觉得零跑C16贵的,还有C10能买。觉得C10贵的,还有零跑B10能买。
再比如:零跑mpv PK 别克GL8
4月26日,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透露,今年零跑迎来 10 周年之际,将会推出主打高端豪华的全新“D系列”车型,以 25 万-30 万的售价,给到 50 万以上竞品车型才有的配置。
车身长度超过5.2米,轴距3.1米,现在市面上的别克GL8长度也就在5.2米左右,而零跑这台车直接就超过了这个数字。
纯电版搭载800V碳化硅平台,充电5分钟即可补充200km续航,增程版CLTC综合续航更是突破1200km,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单程无需补能。
采用“2+2+3”剧院式布局,第三排头部空间达到1015mm,比理想MEGA多出35mm,计划在2026年上市。
朱江明曾表示,未来三年将用 A、B、C、D 四个系列十三四款车布局 6 万-30 万元市场。零跑希望做“汽车界的优衣库”,D 系列是产品超豪华、价格不豪华。
这是零跑独特的造车哲学。
03
决战战场,得找到自己的核心长板
讲到这,为什么零跑能活下来并且活得很好,已经接近了最本质。
过去10年人们只记得蔚小理,却忽略了同一时期创立的零跑,当年也曾顶着造车新势力四小龙的光环,成为国内第四家上市的新势力车企。
首先,零跑很务实,坚持把技术自研握在了自己手里。
自2015年成立至今,零跑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为数不多将“自研”挂在嘴边的车企。朱江明坦言想做汽车行业的“优衣库”,并公开零跑的产品有60%的零部件是自研自制,这样可以省出6%的成本空间;然后再通过创新手段,共享的零部件达到了88%,以此降低成本。
零跑不仅自己开发三电技术(电池、电驱、电控),甚至连电驱控制器、CTC电池包都选择自研。
以CTC技术为例,这一创新让电池与底盘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车辆性能,还直接降低了制造成本。
最终零跑始终坚持以成本定价,把省出来的空间让利给用户。因此,也有用户和媒体评价,零跑才是汽车行业的“小米”。
而且零跑还有个一点:是高度集成化设计。具体含义是,零跑的所有车型都基于一个模块化平台开发,以2024年的主力车型C10、C16为例,这两款车本质上使用了同一平台。
最后做到了成本比同行降低了数万元。
通过这些技术创新,让零跑实现了用最少的投入,做出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其次,创始人的清醒也很重要。
如今,几乎所有老总都在卷直播、卷流量,朱江明却表示:“我既不是雷军,也不是余承东,我也没有那么大的流量,知名度也不高,所以我还是选择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技术。虽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我相信到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知道“自己是谁”,不纠结,不内耗,把优势发挥到极点。
如今,当初那个没钱没名气的零跑还获得Stellantis集团的青睐,投资约15亿欧元,用于购买零跑20%股权,并与其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新合资
公司将承担零跑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出口、销售等业务。
这场博弈揭示行业真相:当技术路线从「参数竞赛」转向「用户为王」。
零跑的田忌赛马策略起了奇效。
作者 |石莞佳 审校 | 琪琪
视觉 | 金克斯 轮值主编 |云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