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不压桥研究院:贸易谈判向左,科技限制往右?
据称是川普贸易政策智囊的Michael Pettis前天在《外交事务》发文,中心思想是:大家过度关注和批评川普的关税政策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却没看到因为“一些国家”压低国内工资收入、把内部失衡强加给贸易伙伴,这个秩序早已破碎。他还呼吁建立一个凯恩斯曾提议过的关税同盟:加入同盟的国家同意控制国内经济失衡、使内需和供给匹配,同时和外国保持大致的贸易平衡。同盟内的国家一起惩罚违规者,同时对不参与的国家设置贸易壁垒。
这个主意思路很开阔,是盘大棋,但放到国际政治现实中有些理想主义。每个国家情况都不一样,首先不一定认同“关税同盟”的必要性;即使认同,因为和中国深度交织的政治、经济联系,它们也未必愿意冒着得罪中国的风险加入这个同盟。
针对媒体报道的美方诱压第三国构建对华“关税联盟”,中国商务部的两个“坚决”(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否则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可以说把态度表达得很清楚了。
从实际情况看,近期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税谈判似乎不是那么顺利:
日本:会谈规格不低(美方财长、商务部长、贸易代表都上了,日方是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后面川普干脆直接聊,但也没谈成什么成果,石破茂的表态还又硬气了一些。
欧盟:川普见意大利总理,承诺美欧“百分之百会达成贸易协议”,但冯德莱恩说:现在各国排着队要和欧盟协商应对美国的关税。根据ASML的一个报告,川普加关税后,荷兰政府收回了拜登时期向美国政府提供的ASML软件安全密钥(当时是用来监测中国对光刻机的使用)。
印度:万斯携家带口去谈判外加旅游,联合发了声明,但唯一的成果是确定了“谈判路线图”,也就是才商量好要谈哪些事。
英国:斯塔默首相和川普打了电话,讨论了两国正在进行的“富有成效的”贸易谈判,但除此之外就没了。倒是财政大臣最近表态对中国很不错,说川普孤立中国“非常愚蠢”,强调加强英中关系符合英国利益。今天外交大臣拉米又和王毅外长通了电话,下一步中英还要搞AI领域对话。
韩国:财政部长和贸易部长本周要和美方谈,但上周已经先和中国搞了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第十一轮谈判,中方对外的通稿说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泰国:总理说谈判因为美方原因推迟了,现在要重新确定日期。
本周很多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在美国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估计相关贸易协议谈判会很密集。根据白宫新闻秘书Karoline Leavitt的说法,目前已经有18个国家向白宫递交了贸易提案,美国政府本周将和34个国家举行谈判。
对中国,美国政府行动上似乎还在施压。上周宣布将根据净吨位对中国运营和建造的船舶征收港口费用。本周针对中国光伏产业认定东南亚四国进口产品构成倾销和补贴。但川普和财长贝森特等人的表态调门是一直在软化。
就在刚刚,川普参加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阿特金斯的宣誓就职仪式后在椭圆形办公室发表讲话,表示和中国的谈判 “进展顺利”,他和中国代表在未来的任何谈判中都会 “非常友好”,当被追问他是否最终会取消对中国加征的关税时,他的回答是:“关税会大幅降低,但不会降为零。”
今天早些时候,贝森特在摩根大通主办的一场闭门投资者峰会上已经开始说软话:美国不想跟中国脱钩,当前和中国的关税对峙局面形同“贸易禁运”,不可持续,对未来几个月紧张局势缓和表示乐观;谈判还没开始,但达成协议是有可能的。
昨天每项经济指标(股市、债市、美元汇率)都在亮红灯,美元汇率周一跌到三年来的最低点。贝森特上述言论出来后,指标马上变好了些,可见美国经济对中美贸易局势缓和期望之深。
和贸易谈判似乎转入守势不同,美国政府最近在科技限制方面似乎在准备一波攻势。对H20的出口管制,以及最近美国国会、智库和一些调查公司开始集中发布DeepSeek的负面报告,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迹象。
美国方面,国务卿和商务部长4月初向白宫提交了“美国优先贸易政策”评估报告,全文没公开,但对外发了摘要。其中,科技限制相关的建议集中在出口管制、信息通信技术与服务安全审查、投资审查,信息量有限,但也预示了今后一些政策走向:
1、为确保先进技术不流向对手国家,出口管制应更简单(simpler)、更严格(stricter)、更有效(more effective)。
从美国主流媒体、业界人士释放的一些公开信息看,BIS内部可能在制定新一轮半导体和AI出口管制措施。从BIS给英伟达等企业定点发“告知函”到出台具体规则,按拜登时期的节奏大概在一个月左右,这意味着新规最快五月份出台。据一些行业媒体报道,BIS为避免因泄密导致相关措施提前被中方预判,将工作团队限制在很小范围,同时要求团队不要和美国企业做任何关于出口管制“政策方向”的探讨。
美国政府反复强调出口管制规则要“简单”。在BIS现有的人手和资源下,“简单”很可能意味着粗放甚至粗暴。28nm制程以下芯片全面禁运的传闻或许不是空穴来风。根据最近瑞银的分析,全禁美系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应该已在桌面上。切断中企使用美国云服务虽然争议很大,但美国国会上周还是悄悄把上届没推成的“远程访问安全法案”重新提交到众议院全会。其他潜在场景还包括把更多中国AI公司列名实体清单,同时修改EAR,将实体清单企业控股达到或超过50%的子公司同等管制。
2、拜登政府没有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服务(ICTS)安全审查。商务部对现有ICTS的工作进行了审查,并识别出了一些关键改进领域,会扩大其涵盖范围和权限。
川普政府会更激进地使用ICTS安全审查,这几乎已经是共识,美国商务部的多个重要官员也反复强调。对中国无人机的审查规则、对中国路由器制造商TP-Link的调查结果应该会出来。下一步,任何依赖ICTS系统、具有联网和通信功能的中国硬件和软件都可能成为目标,云服务和AI风险较高。
对应用程序,由于受“伯曼修正案”和美国宪法制约,估计还不至于。但DeepSeek或许例外。在新一轮负面舆情下,如关税谈判进展不顺,美国商务部依据ICTS规则出台行政令,在美下架DeepSeek的应用程序不无可能。
3、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和美国财政部将根据《美国优先投资政策》评估各项选择,特别是是否需扩大反向投资禁令的范围。
反向投资禁令扩展到《美国优先投资政策》提出的全部技术领域(先进半导体、量子计算、AI、生物技术、高超音速、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定向能)对中国影响究竟多大,最近美国某知名咨询公司基于公开数据做了个梳理,发现可能会涉及2134家A股上市公司,占A股总数约40%,截至今年1月合计市值约4万亿美元,占A股总市值32%。从事先进制造的公司最多(964家),再就是是AI(875家)和半导体(716家)。根据当前美国财政部已生效的反向投资审查规则(涵盖半导体、量子计算和某些前沿AI),理论上已有1446家A股上市公司(占比27%)被禁令覆盖,即便进一步扩展,大概也只会新增约688家公司(占总数13%)。
但这方面暂时还没有看到太多进展。事实上,整个《美国优先投资政策》目前唯一有些迹象的,是贝森特关于让中概股退市的威胁,可能的场景有两种:一是重启《外国公司问责法》,不承认中美跨境审计协议,要求直接检查审计底稿,否则中概股摘牌。二是调查中国VIE架构在美上市公司,并以美国投资者保护理由摘牌中概股公司。当然,川普还可以依据IEEPA直接出一个行政令,强迫中概股公司退市。但如果对中概股这样做,将会是非常极端的情况了。
好消息是,川普第一任期的历史表明,科技限制最终会服务于贸易谈判,并跟随其进展而发生变化。人们一直举的例子是,贸易形势的缓和以及元首的直接对话,曾促成了中兴与美国政府的和解,并一度换来川普同意高通等美国企业继续对华为供货。
作为对美国的反制,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了出口管制,并把更多美国企业放上不可靠实体清单和出口管制管控清单。据《韩国经济日报》今天援引政府和企业消息源报道,中国商务部近期向一些生产变压器、电池、显示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及医疗设备的韩国企业发了函,要求这些企业不得向美国国防企业出口含有中国稀土矿物的产品,否则会因违反中国的出口管制而受到制裁。如果消息属实,说明中方已经实际启用《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第49条(又被坊间称为中国版“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要求外国企业遵守中国对美出口管制。这至少说明,中方的反制是认真的,会对美国那边形成一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