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警告:当那一天来临,中国导弹20分钟可击沉美国11艘航母
作者 | 科罗廖夫
来源 | 炮口风暴
近期,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表示,中国拥有大量远程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可在20分钟内摧毁所有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尽管赫格塞思的话有点耸人听闻,但也直接揭示了中美两国在大国决战的军事技术领域的激烈竞争。这番警告几乎就是在说:中国可以“秒杀”美国海军。
赫格塞思还指出,解放军的主旨之一就是“击败美军”,能够对上千公里外的美国航母形成火力优势。赫格塞斯提到了五角大楼此前发起过的多场对华作战的兵棋推演,多以美国失败而告终。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没必要拥有在20分钟内摧毁11艘美国航母的能力,能够在20分钟之内摧毁3~4艘美国航母,就足以取得西太平洋的制海权。
美国海军目前共装备有11艘核动力航母,分别为10艘“尼米兹”级和1艘“福特”级。这11艘航母定额的背后,与一份法案及一份文件有关,也就是美国在2007年对外发布的《国防授权法案》与《21世纪海上力量联合战略》。
2007年《国防授权法案》规定:美国海军作战部队需要保持不少于11艘能够用于作战行动的航母,其中包括因常规或计划中的维修保养而暂时无法用于全球性部署的航母。
《21世纪海上力量联合战略》则调整了美国海军前沿部署的区域(作战中心),从冷战时期的3个(波斯湾/印度洋、西太平洋、地中海)调整为2个(波斯湾/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要求航母须在以上区域内实现常态化部署。
上述法案与文件的发布,只是在法律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美国海军的航母装备数量。实际上,早在1993年美国海军的航母数量就从此前的15艘缩减至11艘,至今已有32年,主要原因与冷战结束、成本负担,以及美国海军战略转变等有关。
从航母实际部署的在航率来看,任何一艘航母都需要定期维护保养,其中核动力航母在服役期间还要经过4~5年的中期换料大修。美国海军的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总会有1艘甚至2艘处于长达4年的换料大修状态,还会有3到4艘处于趴窝母港的维修保障状态。因此,目前美国海军最多能保持4~6艘核航母的部署,这些航母还要分布于全球各大战略方向部署。在战时,在一个战略方向上,美国海军保持三艘航母打击群的作战能力都很困难。
为了始终确保覆盖2个部署前沿作战中心,美国海军就得配属11艘航母,不然航母真的不够用。例如在印太地区,美国海军通常会部署3~4艘航母。其中1艘驻扎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另一艘在东海~菲律宾海~南海等水域间游弋,进行战斗巡航和常规训练操作。剩余一艘或两艘会被派往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以确保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威慑。不过令美国海军没想到的是,近几年随着也门胡塞武装的兴兵作乱,不得不常年抽调出一艘航母奔赴红海作战,堪称是疲于奔命。
倘若中美两国战端一开,那么解放军的首要目标是对位西太方向上的美国海军航母进行火力打击,最低要求让美军航母在短时间内丧失战斗能力。如果冲突有所扩大,解放军还会对部署在波斯湾与印度洋上的美国海军航母实施补刀。目前,解放军强大的反航母作战体系已经对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所奉行的“前沿部署、海上控制”战略造成严重冲击。
美国防长赫格塞斯的言论显然有些耸人听闻。毕竟,解放军反航母作战体系不会追求“全球打击”,更多的是强调在西太平洋地区进行有效威慑与区域拒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解放军可使用包括反舰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在内的多种武器对美国海军航母发动大规模的火力打击。
尤其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台海作战中,要求火箭军必须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使美国海军航母丧失战斗力。一是美国海军会通过现有舰载机(F/A-18E/F与F-35C),然后再搭配远程反舰导弹对我军登陆船团实施打击,考虑到防空反导作战的特殊性,加之作战地域面积极广,与其被动拦截反倒不如主动打击,消灭美军航母可大幅提升我军登陆船团的生存概率与作战能力。
二是有利于台海作战顺利进行。坦言讲,当下能对台海作战构成实质影响的只有美军,一旦美海军航母打击群接近作战区域,台军士气会得到一定提振。只有在远海重创乃至击沉美国海军航母,以上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中国目前构建的以“东风”-26、鹰击-21等武器为核心的反航母作战体系,已经让美国军政决策层意识到,如果贸然介入台海冲突,美国海空军势必会遭受暴击。正如赫格塞斯所言,解放军的主旨之一就是“击败美军”,中国“以陆制海”战略对美国航母霸权的有效克制,中国沿海区域的战场,已经成了美国海军万万不敢触碰的雷区,毕竟“东风浩荡”可绝不是一句空话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