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中亚冒险:英俄大博弈的一个插曲

新威胁的来源不是波斯人,而是俄国人。英国入侵阿富汗,就像大博弈中的绝大多数行动一样,引发了一个反作用。近几年来,俄国边境城镇奥伦堡的总督佩罗夫斯基伯爵[1]一直在游说朝廷,希望吞并土库曼人的希瓦汗国,从而复兴俄国在该地区的势力。他的借口是营救数百名被希瓦人绑架和卖为奴隶的俄国农奴。但英国入侵阿富汗刺激圣彼得堡做出了反应。沙皇的大臣们决定远征希瓦,“巩固俄国在中亚的势力,结束希瓦人长期的肆无忌惮,并抵制英国政府持续在该地区扩张从而损害我国工商业的恶行”。【38】俄国人的这些目标和英国人从相反方向推进的目标其实大同小异。

500

瓦西里·佩罗夫斯基伯爵(1794—1857)

托德少校自作主张,希望抢在俄军抵达希瓦之前让希瓦释放那些俄国俘虏,让俄军没有继续推进的借口。于是在1839年圣诞夜,他派一小队人在詹姆斯·阿博特上尉领导下给希瓦可汗送去了一封友好的书信。行动的第一步十分顺利。阿博特身穿阿富汗服装,来到希瓦,发现俄军已经因为疫病流行而被迫撤退了。因为天气恶劣,佩罗夫斯基的骆驼损失了一半,兵员也损失了将近一半。希瓦可汗表示,如果俄国政府释放它羁押的数百名希瓦臣民,他也愿意释放所有俄国俘虏。阿博特动身前往圣彼得堡,去传达希瓦可汗的意思。但不幸的是,他于途中被土库曼土匪俘获,此后杳无音信。托德少校完全不知道他究竟出了什么事。被希瓦可汗控制的俄国俘虏仍然是长期有效的开战理由,俄军只要做好准备,随时可能再度进犯。战争的危险仅仅推迟了而已。

托德少校毫不灰心,决定派出第二个使团,包括一些精挑细选的赫拉特人,由另一名军官带队,即R.莎士比亚中尉。如果里士满·莎士比亚没有办法让俄国奴隶获得自由,那么起码要查明可怜的阿博特的下落。何况,在1840年5月9日,也就是阿博特离开赫拉特的四个多月之后,托德收到了麦克诺顿的信,其中授权阿博特在希瓦代表英属印度政府行事。所以托德不得不派人去找阿博特。次日,始终乐观的里士满给姐姐埃米莉写信:“再没有一个人出征的时候得胜机会比我更大的了。”【39】

里士满完全不知道阿博特是死是活,也不知道俄军在撤退还是在前进。俄国人、希瓦人,甚至波斯人都可能谋害里士满。但他仍然十分快活。“简而言之,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大,而风险又微不足道,即便一只鹪鹩的心儿也会为这前景而喜悦。”他在5月15日早晨的日记中写道。【40】

和他之前的阿博特一样,他动身时穿的是阿富汗服装:白色平纹细布的头巾,上有很大的褶皱;鲜红色裤子,“裤腿肥得简直荒唐,十分不便”;“同样鲜艳”的衬衫;还有一件长长的、无领的浅蓝色印花棉布长外衣,配有克什米尔羊绒围巾。为了抵挡沙漠的尘土,他还有一件长袖的全身长度的褐色斗篷。他的衬衫内藏着的钱包里有将近300杜卡特[2],他队伍里的四个领头的阿富汗人也各带了同样数额的钱,一共有1500杜卡特,约合900英镑。队伍一共约30人,有35匹马和骡子。“最初17英里路的确很美;翻越了山顶,我估计那里的海拔有7000英尺。四面八方有数百座山丘在横七竖八地蜿蜒,碧草茵茵;草地上看得见五颜六色的花朵,每个小山谷都有自己的小溪,溪水极其纯净。”【41】

500

(里士满·莎士比亚)

然后他们来到了干燥的旱地。“白天炎热的时候我们选的休息地点选得不好;酷热难当,苍蝇特别讨厌,草质一般,水源遥远。”不过这一天他们还是行进了30英里,大多数日子他们都能走这么远。在穆尔加布河(一条浑浊而湍急的小溪,两岸是柽柳丛)岸边,“我们在这里遇见一个去赫拉特的粮食商队,其中有一个人带着耶拉图恩的卡迪[伊斯兰教法的法官]给托德少校的信。信里说,阿博特上尉不仅阻拦住了俄军的进攻,还到了圣彼得堡,并拿来了让俄军撤退、拆除要塞的命令。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但很难想象耶拉图恩的卡迪为什么要撒这样的谎”。【42】里士满的怀疑是正确的。何况,他的任务是继续前往希瓦。

现在他们来到了土匪横行的地区,这里有成群结队的土库曼奴隶贩子游荡。“昨天出发之前,卡迪走到我的帐篷,说三个土库曼人把一些赫拉特土著拐走卖为奴隶了。我走出帐篷,看见年轻的达伍德抓住了土库曼人头领的马笼头,正把那一行人带到我们的营地。这里有十个奴隶,其中两个是女奴,其他都是小男孩而已。我羞愧地承认,我傻乎乎地让自己的怒火控制了自己,做出了这样荒诞的事情:我表达了自己感到的憎恶和震惊。我还愚蠢地教训土库曼人他们掳掠奴隶是多么邪恶。可怜的孩子们看上去瘦巴巴的,吃了不少苦头,但一点都不害怕,并不急于获得自由……我没有权力释放这些可怜人,而且如果我执意释放他们,很可能会违背我的使命。我希望我的任务达成之后能够促使这种可憎的奴隶贸易消亡。如果我放了那些孩子,他们很快就会被奴隶贩子重新抓住。”【43】

在耶拉图恩,他得到当地总督的接见,享用了葡萄干和面包。在总督的帐篷里,他得知,当地比较聪明的部落族人对英俄两大强国的逼近十分恐惧:“你以为我们都是大傻瓜,看不清这一切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吗?你们和俄国人会碰面握手,而我们会在这期间被碾碎。”总督坚持要送给里士满两只很好的鹰,据说每只价值至少四个奴隶。【44】

在穆尔加布河之外,他们依赖一名年轻的土库曼向导在没有道路的荒原前进。“破晓之时,我看到那个年轻的土库曼人如受惊羚羊般左顾右盼,奔跑到每一座土丘,并向每一座沙丘眺望。这景象太有意思了。”即便有里士满的望远镜的帮助,也很难找到道路,找淡水就更难了。“即便白天也很难找到路,这里的泥土只不过是松软的沙子,轻风吹过就沙尘漫天。唯一可靠的标记是死骆驼和其他动物的骸骨,这种骸骨很多。曾有热心公益的人自己受累,把一只骆驼的头骨摆到路边的灌木丛上。一般认为这是万无一失的路标。”【45】里士满在沙地上蜷缩起来打盹,梦见了溺水的土库曼人、望远镜、溪流和活活渴死的恐怖。

500

(希瓦汗国的位置,约1700年)

即便土库曼向导最终找到一口水井的时候,水里也满是硝石,臭气熏天。里士满拒绝喝这水,而是等吃苦耐劳的非正规军骑兵法兹尔·汗带两个皮囊的水回来。这水尝起来有如琼浆玉液,泡茶喝也可口。在这些恶劣条件之下旅行两百英里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阿姆河河岸:

这是一条恢弘的河流,两岸高耸。我估计两条高高河岸之间的距离有三英里。河道蜿蜒曲折,一会儿这个方向,一会儿往那个方向,留出了很大面积的干河床,那里都长满了茂密草木。登上高耸的河岸之后,就立刻来到了沙漠。我估计另一侧也是如此。这条高贵的河庄严地流淌,不屑于和两岸的荒芜野地发生任何联系。对有诗情的人来说,这是很妙的意象……虚空的虚空[3]……愿上帝让我最终能结束漫游,回到古老的英格兰!【46】

他们于6月12日抵达希瓦,在25天里一共走了697英里。在这里,他们终于得到了阿博特上尉的可靠消息。几个月前有个卡迪的儿子奉命去寻找他。阿博特确实抵达了希瓦,与可汗达成协议,然后去里海,打算让俄国人同意释放他们那边的俘虏。但在途中他遭到50名哥萨克的夜袭,被打得失去知觉,右手两个指头被哥萨克用军刀砍掉。他当了俘虏,濒临饿死,而且茕茕孑立,他的仆人已经被哥萨克作为奴隶瓜分。但卡迪的儿子和可汗派去找他的骑兵吓唬住了哥萨克,将可怜的阿博特护送到新亚历山德罗夫。那里的俄国当局把他送上一艘船,渡过里海。

希瓦城只有几条街,房子都是泥瓦房。地下水非常贴近地表,所以清真寺和集市的地基都不稳,清真寺的宣礼塔都歪歪斜斜的。不过这里的花园美不胜收,花园周围是20或30英尺高的土墙,花园中央的杨树树荫下有一个水池,围墙角落里有一座亭子。里士满在这里尽情享用品种繁多的“甜美如新雪”的瓜类,以及葡萄干、苹果、李子和塔糖,同时聆听毛拉[4]们辩论《古兰经》里的棘手问题。俄国奴隶还在希瓦,有好几百人,而且可汗现在没有理由释放他们,因为俄军已经没有在逼近他的要塞的土墙了。里士满认识到,唯一能确保这些俄国俘虏重返祖国的办法,就是他亲自带他们去俄国。而他没有权力这么做。尽管他天性欢快,一想到自己肩负的沉重责任还是严肃起来了。在给埃米莉的一封信中,他写道:“这都很好,但那可怜的政客[指里士满自己]好管闲事不会得到感谢,反而会被训得狗血喷头……如果能知道有关部门对我一个月前信中所写之事的意见,我甘愿付出一切。上级的信能决定很多人的生死,然而要等两三个月才能收到信,太折磨人了。”【47】

里士满在希瓦一共待了52天,几乎每晚都和可汗一起坐在花园亭子里谈话,逐渐赢得了可汗的信任。可汗大约四十五岁,天性善良,特别渴望知道外界的消息,尤其是英国的情况。里士满渐渐把俄国奴隶集中到他的营地,地点在城外约五英里处另一座御花园内。到8月4日,他已经集合了325名男子、18名女子和11名儿童,这些孩子是其父母在希瓦当奴隶期间生下的。他们全都是东正教徒。这些女人都是从奥伦堡周边的俄国领土掳掠来的,男人要么是里海东岸的渔民,要么是从波斯人那里购买或者俘获的。

从里士满对谈判过程的记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些偏僻的王国,奴隶制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负责集合俄国奴隶准备释放的官员本人就是奴隶主,他的两个奴隶从他家中逃走,拖着脚镣跑来,恳求里士满怜悯。

一名俄国女奴拒绝丢下女儿单独离开希瓦。她的女儿在可汗宫中一位贵妇手里。里士满骑马进城,请求可汗交出那个女孩。“可汗说那女孩自己不愿意走。我说她还未成年,自己不能做主。他沉默了一阵子;最后,他转向大臣,低声道:‘把那孩子给他。’不久之后,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被带到我面前。光线昏暗,于是我拿了一盏灯,走近去查看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战利品’。不料这泼辣的小女孩尖叫起来,发誓绝不去‘那个俄国奴隶贩子’那里!”【48】原来,里士满蓄着黑胡须,穿着波斯长袍,小女孩误以为他是将她从母亲身边抢走的土匪之一。最后她被劝服,跳上另一个人的矮种马,与母亲团圆。其他俄国俘虏山呼万岁。即便到了这时候,希瓦当局仍然拖延搪塞。里士满手里有张仍然被囚的俄国奴隶的名单。他又去找可汗,并说,可汗若不释放所有俄国俘虏,他就取消整个交易。可汗对他的直言不讳感到震惊,于是命令部下全力配合里士满的工作,违者处死。

他们开始穿越希瓦与里海之间的荒凉大草原时,一共有416个俄国人,其中很多是老人和妇孺。与之相比,里士满之前来的时候队伍里是30个身强体健的男人。再加上可汗提供的卫队,他现在领导着一支规模相当大的队伍,要穿越700英里的不毛之地,这段路程的条件比他们之前走过的地段强不了多少。但里士满告诉我们:“感谢上帝!旅程让人精疲力竭,但在整个旅程中,我们没有损失一个男人、女人或小孩……没有损失一匹马、一头骆驼。走过大草原某个地段时,所有俘虏聚在一起。我从他们身旁经过,看到的是壮观的景象。除了他们自己的语言[俄语],他们不会说任何欧洲语言。我们之间唯一的打招呼方式就是‘安塞俩目阿莱依库姆’[5]。我骑马从他们身旁经过时,他们向我呼喊这句。真正的穆斯林不会这样问候一个异教徒,而这句话成了我们这些基督徒之间唯一的问候方式。平原非常开阔,所有骆驼聚成一团前进,妇孺乘坐骆驼两侧的驮篮,唱歌、欢笑。男人稳稳地徒步行进;他们每个人都在计算还有多少天能与同胞团聚,逃离他们绝望的奴隶生活。”【49】

里士满的成就相当了不起。慷慨大方的阿博特上尉在自己的记述中写道:“我仍然认为,若不是莎士比亚上尉这样天才、审慎而恪尽职守的军官在我之后奉命去希瓦,并以迅捷和公正的调停解决了问题,那么谈判就不会有那么圆满的结果。”【50】

500

(希瓦汗国的波斯奴隶)

他们接近里海东岸的新佩特罗夫斯基要塞(今称舍甫琴柯要塞)时,男性俘虏排成一队前进,妇孺乘坐的骆驼紧紧跟在后面。要塞的俄军指挥官“感激涕零;他接待俘虏的景象十分感人,令我永生难忘”。但正如里士满一丝不苟地确保在希瓦找到每一名俄国奴隶,如今他也急于确保俄国人信守诺言。在渡过里海的船上,一些获释的俄国奴隶陪在他身边,然后他们乘坐邮车一路颠簸来到奥伦堡。在那里,被俄国人在里海沿岸俘虏的希瓦人获得释放,被允许回国。共有640人,“再加上我送来的416个俄国人,我们成绩令人满意。更不要说禁令挽救了多少人免于终身为奴了”。【51】这里说的禁令指的是,希瓦可汗颁布了一道命令,禁止抓捕俄国臣民或购买赫拉特土著,违者处死。这在突厥斯坦是非常新颖的命令。

里士满乘坐一辆座位无弹簧的马车,痛苦地颠簸一路,前往莫斯科,沿途受到心存感激的俄国人盛宴款待。11月,他抵达圣彼得堡,生活在那里的大量英国人欣喜若狂。沙皇和皇后接见了他,并向他介绍了一两位大公。叶连娜大公夫人伸手给他亲吻,但他错失目标,“仅仅用我的鼻子蹭了一下殿下的指关节”。与皇室的恩典形成对照的是,俄国政府对他的态度冷淡粗暴,并刻意拒绝授予他一枚勋章。因为他毁掉了他们开战的理由。里士满给姐姐埃米莉的信中写道:“俄国人很恼火,但与希瓦建立了正式的友好关系,至少开始着手这么做了,并且今年没有俄军向希瓦进发。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是谁办成的?哈哈!肯定不会是一个炮兵中尉吧!原谅我的吹嘘,但我因为取得了这次成功而飘飘然了。”【52】我觉得读者诸君可以原谅他的飘飘然。他还不到二十九岁,就已经阻止了一场战争,结束了中亚一片广袤地区的奴隶贸易,并解放了超过一千奴隶,帮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

[1]瓦西里·佩罗夫斯基伯爵(1794—1857)为俄国将领和政治家,1812年参加博罗季诺战役后撤往莫斯科途中被法军俘虏,一直到1814年拿破仑战败才重获自由。1833年他成为奥伦堡总督,1839年率军远征希瓦汗国,部分是为了营救被穆斯林奴役的俄国人,部分是为了趁着英国正在打第一次阿富汗战争,扩大俄国的版图。但由于准备不足和天气恶劣,佩罗夫斯基的远征军损失惨重,无功而返。1851年他再次征讨希瓦汗国和浩罕汗国,这次取得胜利,迫使希瓦于1854年签订不平等条约。

[2]杜卡特是欧洲历史上很多国家都使用过的一种金币,币值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差别很大。

[3]《旧约·传道书》1:2:“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4] 毛拉是伊斯兰教内对学者或宗教领袖的称呼,特别是在中东和印度次大陆。原意为“主人”,在北非也用在国王、苏丹和贵族的名字前。现称毛拉者,多为宗教领袖,包括宗教学校的教师、精通教法的学者、伊玛目(清真寺内率领穆斯林做礼拜的人)和诵经人。

[5]这是常见的阿拉伯语问候,在全世界的穆斯林之间以及中东的基督教徒、犹太教徒之间普遍使用。它的意思是“祝你平安”。中文里这句问候语被意译为“祝安词”,或者音译为“色兰”“色俩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