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质疑、批评我的观点,我答复几点

(口述/陈平,整理/观察者网 李泠)

前几日,观察者网刊登了我在观天下讲坛上的讲演内容。不少网友在评论区中或讨论,或批评,或建议,谢谢各位的参与!对于各位探讨中提及的一些问题,我这边统一回复。

1.配发农村照片引起的误解

小编配发水里插秧的农村照片,引来一点误解。那确实也是精耕细作的一个特点,没想到网友会想到人工和机器操作的问题。我的本意,最好是配中国山区梯田、丘陵和西方平原大农场、大牧场的对比图,这样就能更清楚地展现我的中心意思——中国和欧美的农业结构,主要差别是人均土地的多少,而不是体力劳动、机器劳动的强度差距。

500

广西梯田(图/视觉中国)

500

美国佛罗里达牧场(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因为当代西方社会一个最大的危机,就是如果要实现大面积的农场耕作,得把农民从乡下赶到城里,而城里是提供不了那么多就业。所以从农业生产来看,好像生产的经济效率提高了,但从整个生态和社会效率来看,解决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未来推广人工智能后,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人口越多,社会福利的负担也会越严重,就业问题越难解决。机器代替人力,生态消耗的资源也越来越不能承受。这,才是我们要讨论的中心问题。

金融危机以后,在欧美发达国家(最典型例子:希腊——希腊政府基本上破产了),城里的福利大幅削减,大量城里人在城里没法就业,开始纷纷回乡下。当然,分散回乡下,不一定是务农,也可能是养老、旅游,或从事自给自足型的小规模农业而不是盈利型的出口农业。

中国的情况也一样,你会发现城里养老越来越困难,代价越来越高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城里人现在愿意到乡下享受农家乐、过田园生活。问题是政府的发展政策,究竟是继续鼓励单向城市化,还是双向人口对流?让年青人有机会进城打工,学习新技术,同时鼓励城市老年人口,下乡养老,田园生活更养生,比得了癌症和现代病,在城里化大钱治病,拖累家人和社会,自己也不得善终好的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