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里不愿意平房呢?因为住平房太辛苦
【本文来自《让中国人从高楼鸽子笼搬下来,建独立带院子的家庭住宅,将带动经济实现内循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小时候,家在黑龙江的某个县城里。房子是我出生前父母自己盖的,房前还有一片菜园,可以说是真正的独门独院了。时至今日,东北还有很多城镇人口,住在这样的平房里。
但我小的时候,家里并没有因为住平房而提高幸福感,反倒是一直心心念想要住楼房。一直到我上高中,家里终于住进楼房。
为什么家里不愿意平房呢?因为住平房太辛苦。
那时候(甚至到现在),自建的平房根本没有集中供暖,冬天要自己烧小炉子取暖。而且当时也没有集中供给天然气,夏天不烧火炕的时候,得用煤气罐做饭。冬天挑煤糊,夏天抗煤气罐,这就是我小时候对父母最直接的印象。
平房的治安也差劲。我上小学的时候,几乎每年家里都要进一次贼。记忆里有时候就发生,忽然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所有的箱柜全被翻开,里面的东西被倒出来。然后我妈……就和我们班主任说,“今晚孩子可能写不了作业了。”
那时候,接到各家的电线,也都是直接飞线在外面。我家旁边就竖着一个电线杆,上面挂着周围几家的电表,每个月都看到电业局的大叔在杆子上爬上爬下去抄表。但是不挂在上面不行,因为如果不这样,经常有人家私接电线去偷电。
应该承认,现在的条件好了,所以即使再建平房,上面说得那些问题,应该也都不会存在了。但即使自建房能克服诸多问题,它也仅仅是“还不差”,我实在想不出来,这东西有什么明显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而且我更想不通的是,你所说的第一条,“再一次全民换房”,居然可以说得这么轻松。
《纸牌屋》里有一句很有道理的台词:权力就像房地产,越靠近核心越有价值。房地产本身就是这样,越靠近中心城区,越值钱。同一区域内,越靠近学校、商超、地铁站的房子越值钱。
说白了,你想让老百姓往哪换,去哪建独门独院?全世界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房子越换越贵,越来越值钱。如果是郊区居民想往市中心置换,那最后还是要换到住宅楼里。不然,总不能让老百姓在市区里自己买块,自己去住建局审批开工许可,再自己围个围栏,门口立牌“施工不扰民”。真建起来了,那这种房子最后也会变成二环里的四合院、淮海路边的小洋楼。
如果是中心城区的居民往郊区置换……不可能……我觉得没人会傻到,愿意把自己价值几百上千万、旁边有学校医院地铁站的房子拿出来,置换郊区一片菜地。
所以,你在号召别人自建房之前,可以自己先打个样,去郊区,买一栋三层小楼,然后你买小楼的钱,变成房东内环房子的首付。或者省去中间环节,你自己直接在市区里买一套花园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