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出现美俄合作改变世界格局吗?

关于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互动及其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理性分析:

一、当前局势的核心矛盾

1. 俄乌冲突的本质  

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北约地缘安全矛盾的集中爆发。俄罗斯视乌克兰加入北约为"红线",而北约东扩被俄视为直接威胁。这种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调和。

2. 美国战略定位

即便特朗普政府可能调整策略,美国遏制俄罗斯扩张的战略基调不会根本改变。2023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仍将俄罗斯定义为"严重威胁"。

3. 乌克兰主权立场

乌方多次声明不接受领土割让方案。泽连斯基政府已通过立法禁止与俄谈判领土问题,任何"瓜分"提议都将遭遇法律障碍。

 二、美俄合作的现实障碍

1. 战略互疑根深蒂固 

冷战遗产和近年制裁战已造成超过1200项相互制裁措施,2022年后俄罗斯更被逐出SWIFT系统,经济脱钩程度达历史峰值。

2. 欧洲安全架构矛盾 

北约东欧成员国(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必然强烈反对任何牺牲乌克兰的协议。德国近期已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2%,显示欧洲自主防务意识强化。

3. 中俄战略协作掣肘

2023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能源、科技、金融等领域深度捆绑。俄完全倒向西方的机会成本已远超苏联解体时期。

三、国际秩序的制度约束

1. 联合国宪章原则

第2条第4款明确禁止侵害领土完整,任何"瓜分"方案都将面临安理会表决困局。中法英等常任理事国态度关键。

2. G20机制作用  

2023年G20峰会宣言重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反映国际社会基本共识。

3. 国际法庭约束力  

国际刑事法院已对普京发出逮捕令,虽无强制执行力,但形成法律威慑。

四、潜在变数与风险点

1. 美国大选政治影响 

若特朗普胜选,可能推动"冻结冲突"方案,但需考虑国会两党对乌援助的立法授权(2024财年已批准610亿美元援助)。

2. 战场态势演变 

俄目前控制约18%乌领土,战线趋于稳定。但乌军F-16战机将于2024年下半年投入战场,可能改变力量平衡。

3. 全球南方国家态度  

印度、巴西等国的中立立场可能影响国际舆论走向,目前约40国保持对俄"建设性接触"。

 五、历史经验启示

1. 慕尼黑协定教训

1938年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未能阻止战争,这种历史记忆仍影响当代决策者思维。

2. 冷战缓和期经验  

1970年代美苏缓和始终伴随代理人战争,说明结构性矛盾难以通过领导人互动消除。

结论

美俄实质性"瓜分乌克兰"在法理、政治、军事层面均面临巨大障碍。更可能的情形是各方在维持现有控制线基础上达成临时停火,但乌克兰主权完整仍是国际社会主流共识。世界格局演变将更多取决于科技革命、经济重构等深层变量,而非单一地缘事件。未来需重点关注:

- 2024年美国大选后政策连续性

- 欧盟"战略自主"推进程度

- 新兴大国在冲突调停中的角色演化

国际政治的本质是永恒的利益博弈,任何戏剧性转折都需要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当前形势下,维持多极平衡仍是主要特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