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下的盈利困局?锦江酒店营收、利润双降
4月1日,国内规模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锦江酒店,交出了一份令外界意外的成绩单,2024年,其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双降。
财报显示,2024年,锦江酒店实现营业收入140.6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和9.06%。
图片来源:财报
对于业绩下滑,锦江酒店表示,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公司旗下境内外有限服务型酒店运营情况较上年同期回落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本期公司旗下境内有限服务型酒店营收同比下降,以及出售时尚之旅100%股权取得投资收益,处置若干酒店资产取得处置收益等共同影响所致。
1.核心业务承压
锦江酒店在财报中介绍,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全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有限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和“食品及餐饮业务”。
从业绩来看,“全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表现不错,报告期内实现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49.57%;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63.1%至3037万元。
不过尽管如此,由于“全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不是主要业务,“有限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才是决定锦江酒店业绩的主要因素。
截至2024年底,锦江酒店有有限服务型酒店13332家,占比99.37%。全服务型酒店84家,占比仅为0.63%。2024年,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5.83亿元,同比下降4.62%。
图片来源:财报
锦江酒店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营业收入下滑背后,其RevPAR,即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也在下滑。财报披露,2024年,锦江酒店有限服务型酒店的RevPAR相较2023年下滑了5.78%。具体来看,其平均房价由2023年的251.86元/间下降至240.67元/间;平均出租率从66.36%降至65.43%。RevPAR被认为是衡量酒店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RevPAR走低一定程度说明酒店的盈利能力出现下滑。
2.扩张与需求的增速差
财报披露,2024年,锦江酒店新增开业酒店1515家,净增开业酒店968家。其中,有限服务型酒店新开业1486家。营业收入下滑,锦江酒店却在开新店,这是为何?
其实这二者并不冲突。锦江酒店去年新增的1486家有限服务型酒店中,有1019家是加盟店。事实上,加盟店在锦江酒店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其13332家有限服务型酒店中,超九成都是加盟店,而加盟费等也是酒店一笔不小的收入来源。2024年,中国大陆境内,锦江酒店有限服务型酒店的前期加盟服务费收入为5.33亿元,持续加盟及劳务派遣服务收入为41.13亿元。
图片来源:财报
不过,酒店在扩张的同时,国内酒店市场的需求却还未完全恢复。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虽然这两个数据同比都在增长,但与2019年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
此外,需求减少的同时,国内酒店市场还陷入了同质化竞争中。在酒店行业,产品、服务和营销是三个核心要素,但因为容易模仿,打出差异化并不容易。以服务为例,从客房安排到早餐供应,多家酒店提供的服务几乎千篇一律,而差异化服务是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尤其是中高端酒店的客人,对酒店的服务要求会更高。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受此影响,不仅是锦江酒店,2024年,多家酒店的业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如华住集团,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5.4%;首旅如家全年营收同比下降了0.54%。
考虑到国内消费市场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多家酒店选择进行品牌升级来提升收益。比如,去年,锦江酒店旗下的中高端民族商务酒店品牌——锦江都城进行升级,开设了首家3.0酒店。不过,旅游酒店行业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分析认为,虽然升级优化确实是酒店提升经营利润的必由之路,但在中高端品牌林立的市场中,只有出类拔萃的品牌,才能增收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