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野心”:特朗普式霸权的末日赌局

“格陵兰野心”:特朗普式霸权的末日赌局

撰文:深圳老周

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

 特朗普 “格陵兰野心” 剖析

特朗普与万斯围绕格陵兰岛的系列举动,已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焦点事件。自 2025 年 1 月起,特朗普多次公开宣称美国必须买下格陵兰岛,甚至不排除使用武力夺取控制权。3 月 29 日,特朗普更是直言为获取格陵兰岛,不放弃武力可能。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执着于吞并格陵兰岛,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考量:

1. 军事防御要地

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在全球地缘政治中愈发凸显,从北极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 8000 公里就能覆盖美国全境。北极复杂的气候、海洋和电磁环境,又是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天然盲区,俄罗斯战略核潜艇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格陵兰岛的图勒空军基地(现皮图菲克太空基地),自二战时美军入驻,就成为美国在北极的关键军事据点。美国妄图通过吞并格陵兰岛,进一步巩固这一军事基地,强化对北极地区的军事控制,确保国土安全,维持在北极地区对俄罗斯的军事制衡。

2. 掌控战略航道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的商业和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预计 2040 年左右将出现无冰夏季。西北航道能够联通美国东西两岸,使美国摆脱对巴拿马运河的依赖。格陵兰岛地处北极地区,吞并该岛有助于美国掌控北极航道的主导权,改变全球海上运输格局,提升其在国际海运领域的话语权。

3. 稀土资源诱惑

格陵兰岛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其储量仅次于中国,足以撬动全球稀土市场格局。近年来,中国在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掌控格陵兰岛的稀土资源,构筑新的供应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重塑美国在稀土产业的优势地位,保障国内高科技产业和军事工业的原材料供应。

4. 能源开发潜力

除稀土外,格陵兰岛还蕴藏着大量未开发的能源资源。美国若吞并格陵兰岛,就能在北极能源开发中抢占先机,满足自身能源需求的同时,在全球能源市场获取更大利益,增强美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影响力。

5. 维护霸权形象

美国长期以世界霸主自居,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对格陵兰岛的觊觎可追溯至1867年,彼时国务卿苏厄德曾尝试购买该岛未果。特朗普的“购岛”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百年扩张主义的延续。其威胁使用“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甚至扬言“百分之百会得到格陵兰岛”,本质是以强权践踏国际法准则,将领土交易视为“商业谈判”。通过扩张领土和势力范围,巩固自身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6. 转嫁国内矛盾

美国国内面临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激化等。通过炒作外部威胁(如渲染中俄北极威胁)和领土扩张议题,可转移公众注意力(忘掉24小时解决俄乌战争的承诺),塑造“强人领袖”形象。副总统万斯访问格陵兰岛时指责丹麦“防务投资不足”,实为制造外交冲突,为国内政治动员提供素材。

 特朗普外交霸权政策的负面影响

 1、民主灯塔的轰然倒塌

特朗普 - 万斯集团的相关言论与行径,无疑将美国推向了 “价值观自杀” 的危险境地。万斯于 3 月 28 日率团访问格陵兰岛,在美军基地公然发表讲话,声称格陵兰岛对美国至关重要,还指责丹麦对格陵兰岛的安全、防务投资不足。

 这种以 “国家安全” 为幌子,妄图践踏丹麦主权、漠视格陵兰岛 5.6 万居民自主选择的行为,让美国长期塑造的 “自由民主卫道士” 形象彻底崩塌。格陵兰岛于 2009 年获得高度自治地位,在 3 月 11 日举行的格陵兰议会选举中,所有候选人都明确表示不希望成为美国的一部分。此外,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格陵兰岛居民都反对该岛并入美国,3 月 15 日,格陵兰岛首府努克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民众高举 “格陵兰非卖品”“格陵兰岛属于格陵兰人” 等标语,表达对美国夺岛主张的强烈不满。而丹麦方面,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多次强调,格陵兰岛属于格陵兰岛人民,丹麦政府坚决支持格陵兰岛自治政府的立场。

 丹麦在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全面领先,美国所谓 “救世主” 的言论,在现实面前沦为笑柄。更严重的是,美国一直打着民主的旗号,用枪炮推销其价值观,此次事件将这种伪善本质暴露无遗,使其国际话语权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2、世界格局重构的多米诺效应

特朗普 - 万斯的 “格陵兰岛主张”,极有可能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转折点,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跨大西洋联盟瓦解

北约创始成员国丹麦遭此羞辱,对美欧关系产生巨大冲击。美国副总统万斯强行登上格陵兰岛的行为,引发了格陵兰岛、丹麦甚至多个欧洲国家的愤怒。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指责美国的行为是对丹麦主权的不尊重,法国外交部长巴罗特表示欧盟不可能坐视不管,暗示将通过外交手段支持丹麦。这将迫使欧洲加速战略自主进程,法国 “欧洲军” 构想可能因此获得新生,德国对美依赖症也将面临强制戒断,跨大西洋联盟的团结受到严峻考验。

(二)北极博弈白热化

格陵兰岛地处北极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美国的这一主张给俄罗斯提供了强化北极军事存在的借口,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瓦莲京娜・马特维延科已就特朗普收购格陵兰岛的计划发出警告,称美国可能违反国际法,并导致北极局势不稳定。同时,中国 “冰上丝绸之路” 建设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原则,与美国的霸权行径形成鲜明对比,有望获得道德制高点,在北极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枪炮即真理的复辟

格陵兰岛在历史上有着清晰的归属脉络,1933 年海牙国际法庭已将其主权判归丹麦。但美国自 19 世纪 60 年代起就对格陵兰岛心怀觊觎,二战后更是多次试图通过购买或其他手段获取该岛。这种无视历史事实与国际法的行为,不仅是对格陵兰岛主权的侵犯,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反动。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向来奉行双重标准。一方面,美国严厉谴责俄罗斯的 “特别军事行动”,将其描绘为对国际秩序的破坏者;另一方面,自己却策划对格陵兰岛更为赤裸的领土吞并计划。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充分暴露了美国所谓维护国际秩序的虚伪性,其真正目的不过是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将国际规则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

特朗普 - 万斯的 “格陵兰岛主张” 不仅是对格陵兰岛和丹麦的侵犯,还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行动提供了 “合法性” 弹药,对西方价值同盟的凝聚力造成严重冲击。

美国自身奉行 “强权即公理” 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动辄使用武力和经济制裁手段,试图迫使其他国家屈服。当美国策划对格陵兰岛的吞并时,它便失去了指责俄罗斯 “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的道义立场。这种行为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一个错误信号,即丛林法则依然适用于国际关系,从而破坏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立陶宛外长发出警告:“今日格陵兰岛,明日可能是任何小国。” 美国对格陵兰岛的野心让其他小国深感不安,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美国觊觎的目标。这将导致这些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下降,削弱西方阵营的内部凝聚力,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力受到质疑。

新保守主义与特朗普主义的合流,使得西方价值同盟的核心价值观受到冲击。西方一直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但特朗普 - 万斯的 “格陵兰岛主张” 却完全违背了这些原则。这种行为让国际社会对西方价值观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削弱了西方价值同盟的道义凝聚力,加速其走向瓦解。

结语:帝国黄昏的自毁狂欢

特朗普 - 万斯的 “格陵兰岛主张” 是美国霸权衰落过程中的一次焦虑性痉挛。当美国无法通过制度吸引力和软实力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时,转而诉诸 19 世纪的炮舰政策,这无疑是对时代发展潮流的逆势而为。历史已经证明,任何违背人类文明进程的强权游戏都将遭到失败。特朗普 - 万斯的闹剧不仅无法挽救美国的霸权衰落,反而将加速 “美国世纪” 的终结。最终,他们的野心将被埋葬在格陵兰岛的万年冰盖之下,成为历史的笑柄。

 参考文章:《格陵兰岛没有理由选择成为美国的殖民地》载于《愤怒的熊》网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