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话都整上了?拼多多这次把淘宝、京东都整不会了?

在当下电商巨头们的激烈角逐中,淘宝、京东纷纷投身 AI 浪潮,试图借这一前沿技术重塑购物体验、提升竞争力。而拼多多,却剑走偏锋,悄然上线视频通话功能,这一“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着实令人意外。

 据了解,商家登录后台后,在多多客服功能中找到客服工具,即可开通语音通话服务。与用户沟通时,商家可向用户发送“视频讲解邀请”卡片,用户点击进入后,商家侧即会弹起视频通话界面,就能与用户进行视频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还建议商家在配置语音通话账号后,尽量不要关闭商家APP,保持其前台运行状态。若商家连续两天接听率较低,系统会暂停通话功能3天,之后需商家重新开启。

 看起来,拼多多相当重视此次客服服务的升级,但视频通话功能真有必要吗?

 伪需求还是真痛点

 在电商行业,每一项新功能的推出都应契合市场需求与用户痛点,拼多多上线视频通话功能这一动作,无疑将自己推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仔细考量,“客服电话的视频升级版”的存在,有利有弊。

 好的一面是,解决用户对商品了解不足、售后沟通不畅等问题,减少纠纷和误解,退换货协商更高效,提升购物体验。

 在流量焦虑如影随形的当下,服务黏性成为商家的救命稻草。通过视频,商家能迅速为用户解决诸如家电安装指导这类难题,用户问题解决得快,退货率自然降低,信任度随之飙升。据传,已经有商家实测发现,安装指导时长从平均45分钟压缩到15分钟,且退货率直降30%。

 让人担忧的一面是,并非所有用户都对视频通话 “买账”,大多数人购物时追求的是简洁高效,文字交流能快速获取产品信息,无需繁琐地开启视频。因此不少网友辣评:之前电话还私密现在直接视频,社恐人拒绝。

 对商家来说,维持该功能运作也不容易,需时刻保持商家APP前台运行,稍有懈怠,接听率低,便会面临功能被暂停 3 天的惩罚。以至于运营成本与负担直线上升,没有专职客服的小商家更是苦不堪言。

 拼多多视频通话功能并非纯粹的伪需求,它确实触碰到了传统电商模式的痛点,且在提升购物体验、助力商家发展上展现出巨大潜力。不过,拼多多在推出这一功能时,或许没有充分平衡好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商家的承受能力。

 流量至上初心已改

 在电商江湖中,拼多多曾凭借“砍一刀”和“百亿补贴”的凌厉攻势,在下沉市场一路狂飙,缔造了令人瞩目的 GMV 神话。然而,再强劲的增长势头也难免遭遇瓶颈。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Q3公司营收993.5亿元,同比增长44%,不及市场预期的1028.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49.98亿元,环比下滑22%。增速较前两年已明显放缓,低价红利触顶的警钟已然敲响。

 拼多多如今面临的困境,是其自身发展模式与市场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随着电商市场逐渐饱和,低价策略的边际效益递减,用户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日益提升,仅靠价格优势已难以持续吸引和留住消费者。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其他电商平台纷纷加大对下沉市场的布局和投入,进一步压缩了拼多多的增长空间。

 面对增长瓶颈,拼多多战略转变势在必行。视频通话功能、店铺会员制等等私域基础设施的搭建,有望打破过去商家对公域流量的过度依赖,开启全新的增长篇章。

 以往,拼多多以“公域流量分配”为宗旨,平台牢牢掌控流量闸门,商家则在竞价排名与低价厮杀的漩涡中艰难求生,争夺那宝贵的曝光机会。这种模式虽助力拼多多迅速崛起,却也让商家陷入 “不烧钱等死,烧钱找死” 的绝境。

 商家过度依赖平台分配的公域流量,缺乏自主沉淀客群的能力,消费者忠诚度更是无从谈起,他们往往只为低价而来,转身便可能投入其他平台的怀抱。所以增加功能、创新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商家沉淀客群。

 拼多多推出视频通话功能、店铺会员制、关注有礼等一系列动作,清晰地指向一个目标:从流量至上转变为服务至上,从而摆脱“低价集市”的固有标签,进化为“服务型平台”。

 电商行业变天了

 曾经,货架陈列的丰富程度与价格的低廉与否,是各大平台决胜的关键战场,厮杀声震耳欲聋。

 但如今,行业风向已然转变,未来电商的胜负手,悄然落在了“关系”与“信任”之上。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重塑行业格局,那些缺乏智能创新升级能力,只会搞噱头营销的平台,无疑在自掘坟墓,加速自身的淘汰进程。

 在这场变革的漩涡中,拼多多、淘宝、京东这三大电商巨头,正各自谋划着未来发展布局,试图在新的赛道上抢占先机。

 拼多多通过不断优化私域基础设施,挖掘其在增强用户与商家关系、提升信任度方面的潜力。同时,紧跟硬科技发展步伐,将新技术融入平台运营的各个环节,从智能推荐到供应链管理,全方位提升竞争力。

京东一直以来凭借优质的物流配送和正品保障这两张王牌,积累了较高的信任度,目前还积极布局仓储机器人、无人机配送技术等,提升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在信任服务与硬科技的赛道上全力冲刺。

 淘宝拥有庞大的用户评价与店铺评分体系,这是其宝贵的信任资产。在硬科技布局上,淘宝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有所建树,如智能客服、图像识别技术在商品搜索中的应用等,提高平台运营效率,保障商品质量,提升用户购物体验。

 毋庸置疑,电商竞争早已迈入 “信任服务” 和 “硬科技” 的深水区。

 小结

 三大巨头虽各有优势与布局,但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都面临着诸多难题。技术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存在失败风险;用户习惯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新功能的推广与接受程度充满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创新,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超越。

 电商行业变天的号角已然吹响,拼多多已踏上变革的征程。

 未来,它能否在这场行业大变革中找准方向,平衡好信任、成本与创新的关系,成功逆袭,成为新电商时代的弄潮儿,需要打个问号。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若不能顺应行业大势,积极求变,再辉煌的过往也难以支撑其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