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闯港交所!腾讯小米加持的慧算账能否破解盈利困局?
3月7日,慧算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算账)再度向港交所发起冲击,同时更新了2024年的财务数据。这已经不是慧算账第一次尝试上市了,此前在2023年6月和2024年6月,它也曾提交上市申请,但都未能如愿。那么,这次慧算账能否成功跨越这道坎呢?
慧算账成立于2015年4月,前身为北京公瑾科技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它就怀揣着在财税服务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的梦想。在创业的道路上,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慧算账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积极,从2015年7月至2021年4月,先后进行了天使轮至D轮的九轮融资,总共获得了约15亿元的投资。这其中,不乏腾讯、小米等知名企业旗下投资机构的身影。
意像之旗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持有慧算账8.62%的股份,而它是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上海骄锃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14.73%的股份,其背后是小米集团相关方。此外,阳光保险、四川双马、高成资本等公司也间接参与了融资。有了这些大佬的加持,慧算账的发展前景看起来一片光明。
然而,资本市场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慧算账的多名早期股东、A轮投资人已经撤资,这其中包括舟山川融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3名投资人,他们虽然支付了5000万元进行A轮投资,但随后全部撤资。这不禁让人对慧算账的发展情况产生了一些担忧。
从财务数据来看,慧算账目前处于一种“增收不增利”的状态。2022年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5.16亿元、5.39亿元和5.51亿元,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这三年的净亏损分别为5.06亿元、3.02亿元和1.41亿元,三年合计净亏损约9.48亿元。而且,过去三年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8.8%、4.4%和2.3%,2023年以来收入增速明显下降。
慧算账主要以基于SaaS(软件及服务)的解决方案服务中小微企业客户,同时还提供咨询及软件开发、撮合引流等服务。其核心业务是基于SaaS的解决方案,依托自有的SATP系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财税解决方案。2022年 - 2024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4.53亿元、4.64亿元和4.59亿元,收入占比超过80%,整体呈现先升后降但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客户方面,2022年 - 2024年,慧算账直营模式下基于SaaS的解决方案的客户数量在持续减少,分别为21.19万家、21.12万家和20.18万家。主要原因是中小微企业客户预算紧张或者进行企业注销,在服务协议终止后并未续订。不过,客户留存率指标方面,2022年 - 2024年分别为84.9%、79.4%和80%,2023年下降后2024年有所回升。而ARPU(每名用户平均收入)处于持续提升中,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客户流失对收入带来的影响。
慧算账在招股书中也坦言,公司未来增长部分取决于扩大客户群。由于中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一般较短,公司需要持续在客户识别及获客方面作出努力。如果无法吸引新客户及扩大现有客户的销售额,公司业务增长可能会比预期更慢。
除了客户问题,慧算账的负债情况也值得关注。通过多轮融资,慧算账发行了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并计入流动负债。2022年 - 2024年各期末,慧算账的总资产分别为5.7亿元、4.49亿元和2.88亿元,总负债则分别高达31.39亿元、33.21亿元和33.34亿元。其中,最大的负债就是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分别为23.05亿元、24.55亿元和25.74亿元,金额增加主要系公司收入增加导致估值提升。
不过,在公司上市完成后,所有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将按1∶1自动转换为普通股,重新指定为权益,不再计入负债。但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附带赎回权,赎回权在公司向港交所提交申请版本后自动终止,若申请因任何理由被撤回、撤销或拒绝,赎回权将予恢复。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慧算账也并非毫无亮点。公司认为,2022年 - 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净亏损持续缩窄,主要由于运营效率的提高,同时将常规及支持性工作外包降低了整体人员开支。
慧算账此次再次递表港交所,就像是一位勇士再次踏上充满未知的征程。它有着知名企业的投资加持,有着持续增长的收入,也有着不断提升的运营效率。但同时,它也面临着客户数量减少、收入增速下降、持续亏损以及高额负债等问题。未来,慧算账能否成功上市,能否实现盈利,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有话说
慧算账在财税服务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腾讯、小米等知名企业的投资也证明了它的潜力。然而,在资本市场中,光有潜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好盈利和客户等关键问题。希望慧算账能够在这次上市之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成功跨越重重障碍,实现自己的梦想。毕竟,对于广大中小微企业来说,一个稳定、可靠的财税服务提供商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经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0472.html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