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电镀槽溶剂检测都做不好的这种电镀厂在如今的竞争环境还能生存?

【本文由“特离谱必败”推荐,来自《俄罗斯汽车媒体测试后称:中国品牌耐腐蚀性远远不如欧美品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胖胖狼
  • 以我对另外一种车的经验,虽然不是汽车。厂家会对镀层的偷工减料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比方简单的镀铬工艺。按说应该镀铜镍镍铬,四层。并且每层都有厚度的要求,然后呢,慢慢开始减少镍的厚度,然后减去一遍镍层,最后干脆没有镍,然后就是铜都省掉。反正只要表面看是光的铬层就行。后来呢,慢慢客户也知道镀层的问题,要求弹簧内圈要漏红,实际上就是以前的电镀工艺不过关,在弹簧内圈没办法都镀到,会有部分的铜层漏出来。然后,这帮人就真的只在弹簧的下面镀一点点铜,然后漏一点,然后对客户吹嘘我们的电镀工艺进步了。镀锌,电泳大多如此,镀层厚度远不如标准。看上去好而已。

    这实际上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正常厂不断压榨配件厂,配件厂就不断压榨电镀厂,最后吃亏的是消费者。作为配件厂,你不这么干,产品就卖不掉,生存不下去。

    实际上,部分国产车厂的配件在我国南方的锈蚀表现就很差,你能说他们不知道中国国庆?就是单纯的坏而已。因为很难有最终消费者趴到底盘去看镀层厚度。

能对正规大厂偷工减料,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高啊!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连个镀层厚度检测能力都没有?买不起镀层附着力检测仪器,盐雾试验机总买得起吧!上规模的企业都会有专人定期对零件做各种性能测试的。

中国的货车有报废年限,所以国内车厂在防腐标准选择时能够略超过这个年限就行了。

说到镀硬铬,前几年一批零件要做硬铬,买了本电镀的电子书来看,还在电镀厂守了一个星期,也算略知皮毛吧!

当材料本身与铬的直接结合力不强,或者基材表面条件不佳,才需要增加中间层。像铁基零件,又容易抛光的,是不需要中间层。电镀槽中是有泵循环的,盲孔的确很难保证镀层厚度,但弹簧内圈都都无法完全覆盖镀层,你说的都是什么水平的电镀厂?除油、电镀槽溶剂检测都做不好的这种电镀厂在如今的竞争环境还能生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