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略智慧在当代国际舞台的反思与展望
中国古代战略智慧在当代国际舞台的反思与展望
撰文:皆大欢喜
2025年2月28日星期五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以及远交近攻策略,无疑是古人智慧的璀璨结晶。这些外交与军事策略,在乱世中深刻影响着各国的兴衰。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一些邻国似乎对这些古老智慧运用得更为娴熟,这一现象着实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与反思。
合纵连横,其核心在于通过联合或分化他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部分邻国积极与周边国家构建紧密的合作联盟。从经济贸易的深度融合,到文化交流的频繁互动,从区域安全的协同协作,到技术合作的携手共进,全方位、多层次地拓展自身影响力。它们借助多边合作机制,将周边国家紧密相连,打造出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这种 “合纵” 之举,不仅为其营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更在国际事务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远交近攻策略,在邻国的外交实践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善于与远方的大国建立友好关系,通过增进政治互信、开展经济合作等方式,获取先进技术、资金和市场资源。与此同时,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巧妙运用各种手段,在捍卫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影响力。这种远近结合的策略运用,使它们在国际舞台上如鱼得水。
以俄罗斯学者杜金的《地缘政治学基础》为例,书中从远交近攻的视角,将中国视为头号假想敌。尽管这种观点存在片面性,但也反映出部分国家在国际关系策略运用上的倾向。在实际行动中,俄罗斯也曾试图联合印度、越南等国,对中国形成包围态势。当然,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但这种潜在动向值得我们警惕。
反观我们自身,虽然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这些古老智慧的研究也不可谓不深入,但在现实的国际交往中,似乎未能充分发挥这些智慧的效能。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有时过于侧重和平与稳定,而忽视了策略的灵活性与主动性。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的反应偶尔显得不够敏捷,未能及时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然而,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气馁。我们应秉持开放的心态,深入学习邻国运用这些古老智慧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策略,制定更符合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在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展与远方国家的友好往来,通过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如今,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有牺牲乌克兰的趋势。站在中国的利益立场上,联合欧盟和乌克兰,是否可视为一种合纵连横策略呢?若此策略成功,远东和外蒙是否有可能回归,实现某种意义上的 “近攻” 目标呢?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各位网友,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如何运用古代战略智慧,以及上述关于联合欧盟和乌克兰的设想,你们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