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网米接连披露反舞弊贪腐案例,背后是游戏业的无奈现状

500

为什么现在游戏业成了贪腐重灾区?

米哈游2月14日发布消息称,米哈游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打击游戏泄密行为,部分涉案团伙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另有多人被处以行政处罚,对恶意传播泄密内容的200余名泄密者进行严肃追责,单个侵权人判赔最高金额达55万元。

无独有偶。25年刚开年,腾讯也通过微信公号“阳光腾讯”,通报了24年的反舞弊情况。其中查处案件百余起,百余人因触犯“腾讯高压线”被解聘,其中二十余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并公布了涉及35家公司的永不合作主体清单。

加上24年11月网易公布的舞弊贪腐违法案件,造成了包括Battle事业部与KK事业部原负责人向浪在内的多名员工被宣布解聘,永不录用。

至此,占据中国游戏业前三甲的企业,悉数发布了自己的反舞弊贪腐“成绩单”。

发布信息并无不可,但如此密集的信息披露,加上上述公司在游戏和互联网行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给了外界一种感觉,游戏业放佛一夜之间就成为了贪腐舞弊的重灾区。

实际上,这种现象的集中出现,背后还是游戏产业增长放缓的次生表现。

别看《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出,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7.53%,达3257.83亿元再创新高,游戏用户规模亦同比增长0.94%达6.74亿人,同为历史新高点。

但聚焦到自研游戏部分,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国内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607.3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7%,主要是受到市场竞争加剧和研发及获客成本持续攀升的影响。

再看看游戏流水的排行榜单,会发现排行榜上的长青游戏越来越多,榜首的《王者荣耀》都已经是陪伴玩家达10年之久的作品了。

老游戏生命力不断延长,新游面对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游戏厂商的内卷只会越来越严重。不论是为了旧游戏还是新游戏,游戏企业都会将力求做到最好,拼游戏品质是这样,拼运营服务也是这样。加上出于降本增效,以及将项目内部的隐患排除的目的,企业肯定也会加大对团队的要求和监管,如此一来,相关的案例也就会增加。

加上游戏业也有自己的特色,即美术资源没有量化的审核标准,使得定价环节中容易掺杂不少人为因素。不少游戏业的舞弊贪腐案例中,美术资源外包都是类似事件的高发区。

在游戏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些问题都不算大问题,但随着游戏业的内卷加深,增长遭遇瓶颈,之前的小问题,现在也都无法忽视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