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聚焦国防教育,拉响居安思危的“上课铃”

防空警报一响,正在上课的西南联大师生跌跌撞撞冲出简陋的教室,三步并作两步跑进校舍附近的山沟、树林躲避空袭。

这是一部电影里的镜头。曾几何时,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呼啸而至的敌军战机,让“跑警报”成为西南联大师生们必须学会的“第一课”,这无疑是最直观的国防教育。或许正是这刻骨铭心的经历,让那个年代的许多学子深深懂得国与家、国家与国防的关系。多年后,这些年轻学子中走出了包括“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朱光亚、邓稼先等在内的众多杰出人物。他们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的人生华章。

500

今天的青少年,有幸生长在一个相对和平安宁的中国,但不可否认,各种安全威胁仍波涛汹涌,大国竞争助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日趋激烈,国际军事竞争持续升温,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要么上餐桌,要么上菜单”这样的强权逻辑,是每一个国家都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强国之路呼吁当代青少年勇于担当。那么,今天的学子们,又该上好怎样的“开学第一课”?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开学,不少学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为青少年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在武汉,洪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孩子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微基地,了解武警部队的峥嵘岁月、军械发展的科技强音、荣誉室内的楷模事迹;在湖南常德,北恒小学的师生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远在祖国东南海防前哨的南澳县女子民兵连进行实时互动……这一堂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国防教育的知识,更是在他们心灵中播下了爱国与责任的种子。

500

把“开学第一课”聚焦国防教育,无疑拉响了居安思危的“上课铃”。作为建设巩固强大国防的崭新蓬勃力量,青少年最富有朝气、最怀有梦想、最善于创新,他们正处在储备知识、积蓄能量的黄金期,认知社会、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期。只有真正让国防教育成为青少年的刚需,切实把坚定信仰信念、增强素质本领、强化国防观念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全过程,青少年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保卫者、传承者的神圣使命。

当然,课堂之外,我们更是可喜地看到,莘莘学子主动了解国防,关心国防。不少地方的舰艇开放日,门票都是“一票难求”,很多孩子们充满热情地走上舰艇,走进文化园区,感受国防力量。访问香港的海军舰艇上,一位跟随父亲参观军舰的小朋友,飞奔到五星红旗前敬礼的画面曾打动很多人。一个小男孩登上呼和浩特舰后发出灵魂拷问:“这里面可以装核弹吗”,这一提问被网友称为“稚子问核”,有网友说,国防能力不仅仅在于武器装备,更是在于国防意识,孩子的提问,让我们看到后生可畏,一代更比一代强。

500

是的,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国防事业作为国家安全的坚实护盾,其行稳致远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热情参与和激情奉献。国防教育也远不止于“开学第一课”,国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滴水石穿、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砥砺血性担当、培塑家国情怀从来不是抽象的话题,它体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传承中,体现在常抓不懈的坚持中。在国防教育的感召下,每一个投身军旅的选择,都是对使命的庄严承诺,对担当的勇敢践行。

习主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每个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我们的国防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