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阿里财报的一个角度

过去一个月,阿里股价大幅上涨了54%。

业界对此已经有多个角度的宏观分析了,有人说是DeepSeek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有人说是政策信号释放带动的预期回暖,还有人说是电商竞争烈度的均值回归。

我决定还是回到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来探讨背后的逻辑。

于是仔细读了读阿里新鲜出炉的季度财报,想从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微观视角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电商竞争从无效内卷回归商业常识

根据最新阿里的财报,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 9%至人民币 1,007.9亿元,主要由线上GMV增长和Take rate同比提升所带动。

500

关于商家侧,在财报中有一段较长的表述——

“致力于改善商家的运营环境,提升其运营效率。为确保商家在我们平台上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于2025年1月20日宣布一系列惠商举措。”

我们知道,上市公司财报中的表述其实都是非常精确而讲究的,那么上述文字中的“改善商家的运营环境”应该如何解读?

卫夕这篇文章就从“营商环境”这个词切入,仔细盘一盘,作为电商龙头,淘天到底为什么要在这上面发力,它具体做了什么,以及这些举措是不是在事实上起到了成效。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还是回顾一下过去几年电商竞争的主要基调,一言以蔽之——过去几年电商竞争,无效内卷扭曲了市场机制。

具体而言,高烈度的竞争让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制度性摩擦在增长——

首先,过度的追求低价导致商家被迫进入"自杀式降价→质量缩水→退货激增→二次降价"的死亡螺旋。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在收获低价的同时,也付出了品质隐形劣化的成本。

其次,以“用户体验”为名义的“仅退款”在纵容羊毛党的路上走得太远。

“卖家驱车900公里追回仅退款的12双袜子”的新闻背后,是无数卖家被“仅退款”这个紧箍咒压得心力交瘁的一个缩影。

而这一点,我个人的体感也是相吻合的,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商用户,按理说在电商渗透率提高的大背景下,我的线上购物频率应该更高才对。

然而过去两三年,我反而对山姆会员店、盒马这些线下商超的亲近感更强。

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很难说清楚,但一定和不同电商平台给我的某些微妙的体验降级直接相关。

我媳妇儿也有类似的感受,她说——

“现在退货的确非常方便,退款也非常快捷,但很难说跟以前相比,我能更容易挑到合适的衣服了,往往下单一大堆,很多时候都退掉了,图片、视频明明很好看,到手却不是那么回事。”

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外部性”,说的一个经济行为对外部关联主体的影响,以上这些我的个人化体验其实是电商内卷“负外部性”的一个缩影。

科技作者潘乱曾经在一次播客中对低价电商有过一个比喻。

在他看来,这是有点像“秦”制,一切收益按战时砍掉的敌军脑袋明码标价,这种策略在军事上的确有效率,但一旦回归常态,秦朝顷刻间灰飞烟灭。

没错,单纯的无效内卷既打击“生产者剩余”,也打击“消费者剩余”,没有一个参与者能从内卷中真正受益。

电商平台把用户和商家摁在跷跷板两头,自己坐中间当裁判,只给用户疯狂加码“仅退款”、“闪电到账”,逼得商家膝盖陷进泥里,这板子迟早会走向断裂。

这就好像你去五星级酒店吃饭,不会因为牛排太咸就要求厨房倒贴钱,更不会吃干抹净后拍桌喊“退全款”。

但现实中电商平台却允许用户对商家这么做,结果要么后厨改用槽头肉压缩成本,要么大厨摔锅走人,最后,所有人只能吃预制菜。

这是一个简单直白的逻辑,但并不是每一个平台都能意识到。

从这个意义上,电商的竞争是时候回归常识了,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应该是正和博弈,应该激发人性中的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

二、淘天的实践给降低交易摩擦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

事实上,商家侧无效内卷的现实在行业中不是没有平台看到,但真正下决心治理的平台并不多,这背后的难点在于需要多方面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

作为平台,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有可能影响海量的市场参与者,而其中在度上面的拿捏则非常微妙,因此,在这个生态中,谨慎、保守是常态。

那么淘天做了哪些事情呢?

我查询了公开信息,过去一年,在营商环境层面,淘天上线了大大小小20多项举措。

在我看来,能带来大幅体验增量的,核心是下边三个——

第一、上线“体验分”。

新版“体验分”将商家服务质量与流量直接挂钩——体验分越高,搜索排名、首页推荐及广告投放等场景的曝光机会越多。

这本质上是用流量激励引导商家回归服务本质。

在我看来,体验分的最大价值在于让商家从“卷低价”转向“卷服务” ,服务好的店铺能获得更多曝光。

事实上,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体验分4.8以上的商家复购率显著更高(宠物类目高出127%),说明好服务确实能留住回头客。

体验分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弱化“五星价格力”权重,避免同行用低价劣质商品扰乱市场,同时限制退款后差评等恶意行为,让商家更专注长期经营而非短期博弈。

“体验分”是一根更均衡的“指挥棒”,既帮消费者筛选靠谱商家,也让好店铺能多曝光、多赚钱。

第二、松绑“仅退款”。

淘天率先对优质服务商家松绑“仅退款”,去年7月底,对4.8分以上优质服务商家平台不主动介入仅退款。

这个举措既保护用户不被劣质商品坑,也让优质商家不用再吃“羊毛党”的哑巴亏,通过给好店铺更多售后自主权,平台不再一刀切地偏袒消费者,而是用技术拦截异常退款。

官方数据显示,上线两个月,异常仅退款订单日均拦截规模达40万单,不合理“仅退款”数量锐减,商家申诉7天完结率超过95%。

客观地讲,这种回归常识调整缓解了商家的对立情绪,相当于给诚信商家发了“护身符” 。

第三、上线“退货宝”。

9月,淘宝“退货宝”给了商家一剂“降本良药”,其推出的核心目标旨在帮商家解决退货成本问题。

简单来说,它的价值就是用“真金白银”给商家减负,在降低了运费成本的同时,还附带流量扶持和活动优先权。

官方数据显示,到去年10月份,已经有近100万商家订购该服务上线后商家退货运费成本整体下降了23%,而随着覆盖的推进,商家退货运费成本最高降幅可达58%。

除了去年这三大核心策略外,淘天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还在体系化地持续推进。

今年1月20日,官方继续公布了多达12项举措,包括升级平台异常订单识别模型、首创账号诚信体系等。

“说实话,“仅退款”突然宣布上线的时候,作为一个从业12年的淘宝卖家我是有点懵的,不是说它不好,也不是说买我店里衣服的卖家都是想占便宜的人,而是一刀切的做法天然就会激发人性的弱点,有些人无有意无意就会利用规则。

我们算是口碑好的老店,规则上线后真实的仅退款率并不高,但遇到一些明显恶意的羊毛党,愤怒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这个规则压根就不对等。

当时我就觉得平台规则一定会纠偏的,好在淘宝没让我们等太久,作为老卖家,我知道淘宝在规则层面向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显然,平台听到了卖家的真实声音。”

一位广州的女装卖家在谈到“仅退款”松绑时说。

注意,这一系列措施并不意味着淘天单方面地偏袒商家,也并不意味着其偏离“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

在我看来这是淘天对核心“用户为先”策略之外的合理补充,事实上,只有务实、审慎的策略才能有效降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制度性摩擦。

淘天深刻理解“营商环境”的优劣本身也是自身商业化效率的一部分。

没错,平台收入=GMV*货币化率是一个简单的公式,简单到甚至有些粗暴了。

事实上,GMV可以继续细致地拆分: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而这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不是消费者或者商家可以单方驱动的,二者其实是两个紧密耦合的齿轮。

如何在消费者开心和商家满意的钢丝上保持平衡,淘天去过一年的探索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

三、2025年电商竞争的三个看点

在我看来,过去几年国内电商的竞争是残酷而独特的,原因在于,很少有行业像中国电商行业一样,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发生迅速而深刻的格局变化。

这一方面原因国内流量结构的迭代速度异常快,另一方面也源于国内物流、支付能基础设施的完善。

很显然,电商的战争还在继续,2025年,我个人总结的看点有以下三个——

1.“后低价时代”电商新打法如何过招?

随着去年各大电商平台的集体调整,一个的共识正在形成:告别单一维度的“低价竞争”——

淘宝平台流量分配权重转向“体验分”体系,考核重点转变为GMV及AAC的综合指标;抖音调整经营目标优先级,将GMV增长提至最高优先级;拼多多去年Q2调整战略重点,从商业化转向将GMV作为业务第一目标。

电商行业正经历一场集体觉醒,正如经济学家夏杰长所言——

“健康的低价应该来自效率提升,而非剥削产业链。”

如今,常识正在回归,电商的“价值坐标系”正在重建。

差异化生存成为平台必修课,无论是淘天升级体验分、优化营商环境,还是微信电商重新思考社交的价值,无论是当拼多多海外版Temu用“超级加倍补”升级跨境供应链,还是抖音电商聚焦货架与店播,每个平台都在寻找自己的“非对称优势”。

甚至有一个新的趋势——平台之间的原来密不透风的围墙花园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消融。

于是我们看到了淘宝去年9月宣布将在支付宝基础上,支持微信支付;看到了“阿里妈妈UD×腾讯广告深度合作交流会”。

无论2025各电商平台如何出招,我想整体的方向是不变的:一定是在消费者、商家、平台的博弈中构建一个差异化的多赢生态。

“一招鲜”已经不灵了,电商竞争会进入“精细化”的组合拳时代。

2.AI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电商竞争格局?

最近半年,我常听电商圈的朋友感叹:“现在不学AI连客服话术都写不过同行了。”

的确,DeepSeek的火爆也让电商平台和卖家开始重新思考如何用AI继续提升效率。

毫无疑问,AI在电商行业的渗透率在2025年还会继续加强,其在客户体验提升(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虚拟试衣、数字人直播)、运营效率提高(供应链优化、自动化营销、广告创意制作、动态定价)等方面还会继续推进。

观察头部电商平台的财报会发现,AI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2024年阿里财报中提及,万相台无界版通过AI生成广告内容、优化投放策略,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

从目前宣布和苹果中国的AI合作,到旗下Qwen2.5-Max的亮眼性能,阿里目前看在AI领域中站到了一个有利位置,而这一优势在多大程度上能提升电商业务的效率,行业从业者可以从后续财报数据中逐一验证。

3.阿里系电商将如何找到新的发展节奏?

2025年的电商竞争的一大看点在于,淘宝天猫将怎样根据电商行业发展的方向进行重新定位。

据《晚点》的报道,2月2日,阿里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召开了小范围的高管会,明确了2025年淘天的第一件大事是通过扶持优质的品牌和商家来做增长,尤其是协助中小品牌做大。

去年全年,我们已经观察到淘天显著加密了营销活动的节奏,为了拉动GMV增长,但对于扭转失衡的电商生态显然是不够的。

报道指出,此次淘天围绕商家推出的政策首先集中在服饰、美妆和运动户外三个行业。

首先上线的是力度更大的返佣对赌,周期从年度缩短到季度。商家完成双方协定的增长目标后,淘天返还的不是流量券,而是直接打款到账户的现金。

此前就已经有些消息从侧面证实了这项计划的存在,这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淘天找到了一条确定的道路,将坚决地扶持优质品牌商家。

结语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

“效率是把事情做对,效能是做对的事情”。

期待2025年的电商平台能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毕竟,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最终都会“用脚投票”。

——End——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