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民族政策(2)(翻译稿)

500

(接上篇)

俄罗斯的民族政策的起源

现代俄罗斯的民族间关系是一个 "火药桶",里面有一根点燃的比克福德导火索,其长度无人知晓。 在列宁之前,在不可分割的俄罗斯国家的大家庭里,最重要的是,在俄罗斯臣民的意识、观念和对世界的理解中,没有神话般的"民族",也没有虚构的 "种族"。 俄罗斯帝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于 1897 年进行。 普查问题中没有 "民族 "一栏,因为在公民的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民族这样一个概念和客观现象。 俄罗斯帝国公民的护照上没有注明(也不可能注明)民族。 在国家行政和法律体系中,民族并不作为一种社会建构而存在。 人口普查问卷包含以下栏目:阶级-地位-头衔;出生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宗教信仰;母语;文化程度;手艺。 1897 年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清楚地反映了加入俄罗斯并转变为俄罗斯臣民的民族融入俄罗斯国家和俄罗斯社会的过程。

俄罗斯民族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过程持续了几个世纪,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无数代表不断成为作为俄罗斯象征的真正俄罗斯人。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1789-1799 年),"作为统一、爱国主义、新社会共同体的象征和意义的民族 "这一思想在法国诞生。 正是这种祖国统一的含义和象征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现在和未来的普遍世界观。民族 "的道德和政治含义是法国人民意识到他们在国家中的公民亲情和团结,他们愿意将个人利益置于公民和国家利益之下。 民族 "是各庄园和法国各省(加斯科涅、勃艮第、诺曼底、阿基坦、洛林、普罗旺斯等)合并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假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主权、法兰西国家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与基于阶级特权、财富和政治影响力的不可动摇的王朝权力相对立。 元老院和大区被废除。 各省合并为 83个省。 封建义务、阶级特权、世袭贵族、爵位和国旗被废除。 1790 年 7 月,国民议会完成了教会改革。 全国 83个省都任命了主教,所有教会官员的工资都由国家支付。 天主教被宣布为国教。 神职人员宣誓效忠的不是教皇,而是法国国家。 民族的概念与法国大革命的座右铭 "自由、平等、博爱"(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密切相关,该座右铭后来成为法国的国家座右铭。 民族"所传达的思想是,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国国家而进行的斗争拉近了公民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成为同一个祖国的"亲人",无论其出身如何。

法兰西国家的伟大随着大教堂的融合、法兰西民族的团结而增长、加强和倍增,这种伟大体现在为祖国服务时超越彼此的愿望中--不是作为加斯科涅人、佛兰德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阿尔萨斯人、高卢人,而是作为法兰西的公民。 在全世界,"民族 "的概念都是公民属于国家的同义词,它只作为国家一统的象征而存在,没有任何 "伪民族"、部落的含义。 "民族 "是联合国缩写的一部分,联合国最初是由反希特勒联盟的 26 个联合成员国组成的组织,这些国家于 1942 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宣言》。

俄罗斯的民族政策 "是何时首次出现的? 

布尔什维克在 《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主义》 又称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正式提出了俄罗斯公民以部落血统为基础的民族身份划分,根据斯大林为代表的西方傀儡们的设想,列宁于 1913 年在克拉科夫发表了这篇文章。 随后,1917年11月2日,布尔什维克以立法的形式在《俄罗斯人民权利宣言》中宣布了以夺取政权方式来粉碎俄罗斯国家的毁灭机制:

- 俄罗斯人民自由自决直至分离和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 废除一切民族和民族宗教限制; 

- 居住在俄罗斯领土上的少数民族和人种群体的自由发展。

"民族人民委员约瑟夫-朱加什维利-斯大林和人民委员会议主席弗-乌里扬诺夫(列宁)签署了《俄罗斯人民权利宣言》。 列宁决定让斯大林成为傀儡,充当 “婚礼上的将军”,以及炮制旨在瓦解和消灭俄罗斯国家的意识形态教义问答手册的挂名作者。斯大林被指定为《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的作者,成了彻底民族主义异端邪说的主要理论家,这种异端邪说破坏了俄罗斯的整体统一与和谐。

列宁的目的是以“自己的”“神奇的格鲁吉亚人”之名,向边境地区居民鼓吹分裂主义,诉诸“民族自豪感”,用土地财富以及“乌托邦”和“保护区里的幸福生活” 的幻想来加以诱惑。 据美国历史学家 R. Tucker 所说,斯大林本人在1948年与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执行书记 M. Djilas 的谈话中宣称,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书中表达了列宁的观点,列宁编辑了这本书。 列宁的 "民族自决权 "是一种方法,一种摧毁俄罗斯帝国、破坏俄罗斯国家大家庭式统一、宣传分裂、孤立、使基于封建和部落原则的飞地分裂主义合法化的技术。 历史学家、俄罗斯爱国者阿波罗-库兹明(Apollon Kuzmin)完美地表达了意识形态欺骗的含义及其随后的升级:

“橙色理论”的价值是什么:分裂俄罗斯各民族,让边缘与中心对立"(库兹明-A.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1994年第一期) 

凭借“生物学”上属于古代斯基泰人、斯拉夫人、雅利安人、汪达尔人、苏美尔人、匈人、阿瓦尔人、阿兰人、可萨人、保加尔人、突厥人、钦察人、成吉思汗后裔以及其他“天选之族”这类伪公理进行投机,列宁和其傀儡开始人为地制造并灌输一些神话般的“民族”概念——阿塞拜疆人、乌克兰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楚克奇人、汉特人、曼西人、白俄罗斯人、卡巴尔达人、库梅克人、列兹金人、巴尔卡尔人、卡拉恰伊人、切尔克斯人等,这些民族此前甚至都不曾怀疑过自身有所谓的“千年国家属性”,也不曾知晓那些虚幻的法律地位和国家主权情况。

实质上,布尔什维克党纵容列宁实现了无政府状态、分裂、掠夺、世界强国的崩溃,葬送了俄罗斯最伟大的成就和领土成果。

1916年夏,俄军为拯救盟国法国和意大利,发动了当时规模最大的正面进攻行动,史称 "布鲁西洛夫突围"。 进攻计划由西南方面军司令 A.A. 布鲁西洛夫将军制定。 在6月3日至8月底的这次行动中,俄军击败了奥匈帝国军队,在35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了70-120公里。 截至7月底,俄军俘虏了8000 名敌军军官、37万士兵,缴获了500门火炮和大量武器。 敌军损失多达150万人。 俄军损失少三倍,约为50万人,其中62000人阵亡。

"在持续不断的战斗中,俄军从奥地利的占领下解放了伏尔加河、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的大片历史上属于俄罗斯的土地,超过3万平方公里"(奥列格-普拉托诺夫:《真理的上帝!是摧毁神话的时候了》)。

"从军事艺术的角度来看,西南方面军的进攻标志着一种新的方面军突破形式(同时在几个地区)的出现,这种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年,特别是 1918 年西欧战场的战役中得到了发展"。(A.达曼宁,达曼宁娜. "伟大的战役, 改变历史进程的100场战役"。 Centrepoligraf, 2011)

布鲁西洛夫突围使奥匈帝国濒临失败。为了挽救奥匈帝国,德国被迫从西线调兵。到1917年,俄国实际上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和奥匈帝国元气大伤,敌军前线无法抵挡俄军的进攻。1917年春,沙皇尼古拉二世准备发动俄军的新一轮攻势,一举击溃德军和奥军,占领土耳其和君士坦丁堡。 根据俄国外交部长萨佐诺夫、英国大使布坎南法国大使帕列洛格的协议(彼得格勒,1915 年 2月19日/3月4日。),俄罗斯帝国包括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南色雷斯至伊诺斯-米迪亚线、博斯普鲁斯海峡与伊兹米德湾沿岸之间的部分亚洲海岸、马尔马拉海岛屿、英布罗斯岛、泰尼多斯岛。

布坎南祝贺俄国转让黑海海峡和君士坦丁堡,还说俄国将与英国一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打败土耳其、夺取君士坦丁堡不仅是军事战略,也是俄国地缘政治和精神上的胜利,使君士坦丁堡重新回到东正教的怀抱。 俄军将德国和奥匈帝国推向了军事崩溃的边缘。 在命运攸关的 1917年2月前夕,俄军没有机会遭受失败,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德国和奥地利没有力量击退俄军即将发动的攻势,处于军事灾难的边缘。 预料到失败不可避免,德奥特工部门开始积极开展情报和破坏活动,以瓦解俄军。为此,他们利用叛徒和阴谋家建立了广泛的德国特工网络。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党人被证明是最合适的党派。 列宁的计算被证明是正确的,帝国的崩溃开始了。芬兰、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被分离出去。

只有根据 "布列斯特和约"(托洛茨基、列宁),波兰、波罗的海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的一部分、阿尔达甘、卡尔斯、巴统、芬兰、阿兰群岛才被从俄国手中夺走。 俄国不得不向德国支付 60 亿马克。 这是列宁真正颠覆性的 "民族政策",目的是分裂、摧毁和清算俄罗斯。 高加索、外高加索的山区居民、中亚和北方领土的居民因部落和语言原因而分裂,他们为了追求自己国家的幻想,在内战中支持布尔什维克,使他们免于失败。斯大林在 1921 年对我们的论断进行了精彩的评论:

"如果没有前俄国周边地区被压迫群众对自己的这种同情和信任,俄国工人就不可能战胜科尔察克、杰尼金、弗兰格尔"。 列宁按照 “民族聚居地域” 来制造并确定 “民族归属”,划分出人为的行政边界,以便用这些 “民族划分手段” 让高加索地区的居民相互对立,使各山地民族彼此分裂,对虚构的 “民族群体” 进行迁移安置,由此滋生出 “地方狭隘爱国主义” 以及土地纷争方面的攻击性,直至今日,这种情况还会因 “民族的”、跨民族的冲突、对抗以及碰撞而爆发出来。

以下就是导致俄罗斯帝国崩溃的民族政策根源。布尔什维克用那虚幻、无法实现的共产主义“天堂”这一致命口号,取代了俄罗斯国家千年存续的精神与道德基础,尤其是那种团结一致的精神,他们将其抛在政治乌托邦的祭坛之上,让数百万同胞的生命成为牺牲品。他们使流氓无产阶级、罪犯以及社会渣滓成为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还招募了拉脱维亚人、捷克斯洛伐克人、中国人、奥匈人等外国雇佣兵。通过他们的手,从肉体上枪毙并消灭了俄罗斯民族最优秀、最健康的部分,贵族阶层、军官群体、知识分子、商人阶层、神职人员、农民以及普通臣民,还洗劫了国家财富。伟大的俄罗斯帝国覆灭了…… 它遭到了破坏并被诋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及社会“变革”,使很大一部分公民失去了共同的文化根基、源头以及历经数世纪形成的团结统一的意义。俄罗斯团结统一的精神特质遭到了从“民族主义”魔瓶中释放出来的“妖魔”的压制。俄罗斯陷入了与自身千年文化和传统相悖的境地,滋生出一种群体的、狭隘的、“领地式 — 诸侯式” 的认同,且这种认同凌驾于全体公民认同之上,变得根深蒂固。

(未完待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