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天怼地的「哪吒2」,唯独没反叛的是什么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哪吒2》即将登陆香港院线。

第一位现身的粉丝,是星爷。

连发十遍“我要看哪吒2”。

500

联动上了。

记得评价周星驰的电影有一句话:

“他讽刺了所有,唯独没有讽刺爱情。”

500

那么《哪吒》系列,在一片沸腾的燃之中,借用同样的句式,也能快速找到它最坚定的内核——

《哪吒2》在对一切祛魅的时候,唯独没有祛魅的是什么?

当然了,不是爱情。(嗑藕饼的你们先闪开)

对于这部不断顶破天花板的国产动画,Sir已经写了不止一篇。

今天这篇交给一位很久没动笔的老朋友。

看完《哪吒2》,他有些不一样的话要说。

文| 黑羊

Sir电影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为什么《哪吒2》爆火了?

特效突出,故事完整,画风喜人(尤其敖光、敖闰,颜控狂喜),以及春节档同行的衬托……

都有道理。

《哪吒2》的确是制作一流的国产动画。

但电影能成为现象级,就已经不仅取决于制作本身,而是超越文本,与社会情绪的强烈共鸣。

今天我更想来聊一聊——

《哪吒2》在制作之外,助燃剂是什么。

01

大祛魅

星爷要看《哪吒2》,一点也不意外。

他自己就热衷于西游题材的神话新编。

500

《哪吒2》也有明显致敬星爷的彩蛋。

500

《哪吒2》,一个重要的标签同样是喜剧。

500

喜剧风格,不仅是为了满足少儿趣味和春节的合家欢需求。

更重要,与作品的表达式一致的。

就如星爷的无厘头喜剧。

在看似泼皮无赖中,隐含着态度——

解构、无厘头、反权威。

比如《大话西游》,将传统神话里占据道义制高点、慈悲为怀的唐僧,塑造成叽叽歪歪的说教者。

500

如果说神话自带某种超越性。

那么《哪吒2》,便是一场对神性彻彻底底的祛魅。

79版《哪吒》,剔骨还肉后的哪吒,被太乙真人以藕赋予新的肉身。

他端坐在荷花中间,姿态不断变化,如同佛像一般庄严。

画面凄美而神圣。

500

而到了《哪吒2》。

画风就可以说十分接地(脚)气。

来帮忙的百姓们一边制作藕粉,一边擤鼻涕、抠jio。

对。

重塑肉身的不是藕节,而是藕粉。

荷花池前百姓聚集,不像是仙家禁地,倒像是老坛酸菜的小作坊加工现场。

500

更不要说,哪吒往无量仙翁的甘露池里撒尿的情节。

俗?

其实还好啦。

你看周星驰电影里,文章大跳艳舞,吴孟达还有那“三秒钟的寒颤”。

500

500

“俗气”,恰恰就是对仙气的祛魅。

但《哪吒2》对神话最大的祛魅还不止于此。

它要说——

上层的仙界不但没有神性,甚至还是世俗的极端放大版。

修仙,比十年寒窗还卷。

仙班,也有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编制。

500

仙人也不见得有多少德性,都在忙着权斗和尔虞我诈,动不动就让生灵涂炭。

500

由此,《哪吒2》切中了大众长久以来隐秘的心态——

保守与激进的来回互博。

一方面。

它说好中国故事,弘扬国风,点亮像哪吒、李靖这样深入人心的传统形象。

另一方面。

它又说出了人们内心中,更难以袒露的,对传统的逆反。

为什么仙界里有坏人?为什么仙界在制造不公?为什么修道上千年却没结出正果?

似乎故事不需要解释太多,就自动接通了我们的某种集体无意识。

即。

一个越是长久持续的秩序,就越积重难返,越腐朽堕落,越容易形成固化的利益集团。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股愤怒的力量涤荡旧的势力,在烈火中新生。

无论是“楚人一炬”也好。

“星星之火”也好。

还是魔童哪吒的燃也好。

500

02

大游行

在消解一切,祛魅一切之后。

《哪吒2》没有祛魅的是什么?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我们一眼看到的,就是“燃”。

500

但更早说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其实不是哪吒。

可能大家都忘了。

是李连杰主演的《太极张三丰》中,反派角色董天宝。

这句话当时,并没有今天的正能量,而是充满了逆天而行的邪性。

500

为什么?

过去在大家看来,天是天意、天理。

是某种值得遵守的价值典范。

而今年呢?

哪吒的格言“小爷是魔,那又如何”或许可以转换为今天网络上年轻人的口头禅。

——那咋了?!

500

权威是虚伪的。

不同的身份和阶层是没有对话空间的。

长久以来被灌输的观念是屁股歪的,需要重新“对账”。

500

△ 小红书国外难民和国内网友的对账

大家拒绝规训。

无论是说大道理的“圣母婊”,还是动辄以过来人身份传授经验的“爹味”。

在现实与理念的巨大断层中,找不到一个可以停泊的价值的港湾,也找不到一条过去的路径可以依赖。

成功学叙事失效了。

付出就有回报?

财富都源自勤劳?

500

爱情神话失效了。

婚姻就是幸福的终点?

恋爱值得全身心托付?

500

“包青天”式的权威也在时效。

老天就一定有眼?

迟来的正义还算正义?

所以流行起来的黑化复仇,以牙还牙。

500

如果说,所谓的秩序只剩下了锁链。

那么呼唤的,就只有血与火。

500

如果换一下皮。

你会发现《哪吒2》的故事还是相当大胆,在看片中,我一度想起了2019年的那部反叛超英片《小丑》。

都是因为“丑”,受到歧视、侮辱。

500

500

占据社会主流的权威,都是虚伪、自私的,都该被消灭。

500

500

最后大牢被打破。

“妖兽”们蜂拥而出,宛如解放了巴士底狱。

500

500

这种呼应是一种巧合,也映射出全球性的症结——

年轻人在经历失落和虚无。

而社会结构性的不公在加剧和固化。

《小丑》的爆火,是新世代“觉醒文化”的一个象征。

但这毕竟是个纯粹的黑色电影,打破秩序,释放狂徒,然后呢?不管,反正小丑要召唤的就是混乱失序,是反社会的报复。

《哪吒2》当然不可能将故事说得这么过火。

它在一个正确积极的主题下。

仍然无形中,解开了社会的压力阀,释放着一股蠢蠢欲动的无名火。

所以。

在对一切祛魅后。

电影唯一不能祛魅的,就是破坏。

并为这种破坏进行神话的赋魅,相信这是——创造性破坏

鲁迅或许会问“娜拉出走后会如何”。

尼采或许会说“屠龙少年,也会成为恶龙”。

谨小慎微者或许会担心,砸碎了旧的,能否建立起新的秩序。

但。

当愤怒者认为枷锁无处不在,一切都需要重新洗牌的时候,他已经顾不上这么多。

旧的神话已死。

新的神话是——

别管那么多干嘛?先砸了再说。

砸了这破天,自有另一番朗朗乾坤。

500

愤怒,或许是虚无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一切都失效后。

他无法相信,愤怒也是无效的。

当然。

你可以说我过于苛责了,把鲁迅、尼采这样的思想者搬出来。

片中的哪吒是谁?

是一个才三岁的小孩,他哪考虑得了这么多,他的是非善恶观朴素直接,比如“谁对我父母不好我就报复谁”。

500

不可否认,哪吒稚嫩的行动逻辑,在故事里是成立的。

但这也说出燃的另一面。

我们呼唤的燃,需要是不顾一切、不计代价的。

像少年般纯洁。

甚至像孩童般执拗。

一旦更现实、更周全、更瞻前顾后地考虑问题,我们就像是在社会中沾染了过多泥泞的人,很难“燃”起来了。

或者说。

成人的燃,是要接受自我的局限性。

因而也必须准备好,向着黑暗点燃最后的光,向着死去活出一次人样。

就像《功夫》中。

毫无武功修为的阿星,在最后抉择中,给了火云邪神一棍。

500

这当然无法伤到他的皮毛。

甚至头被一拳打扁后,他依然那拿起小木棍,徒劳地砸向火云邪神。

500

他意念最强的时候。

恰恰是他实力最弱、最没有希望的时候。

燃,不是因为有用。

而是因为没用,所以才要燃。

但今天。

大众要寻找到与其说是阿星这样,坚守善良,不忘初心,幸福就会出现的故事。

500

不如说大家要找一个新的“全村的希望”。

敖丙的万龙甲,是集体龙族聚于一身的希望,硬刚天雷。

500

海底妖兽们,在天元鼎中和哪吒一起推动定海神针,是草根微命,但也要贡献自己一份力。

500

而电影外呢?

是《哪吒》粉丝,和更多的普通大众,为了这个国产动画的头号种子,在全球票房榜上不断拾阶登神。

每个人用自己的一张电影票,用N刷,共同推动新的历史进程。

在参与这个进程中,重塑自我身份的认同。

这不正合了《哪吒》故事的主线——

肉身的再造,自我的新生。

过去,肉身是被父母赋予的,是被莲藕赋予的,是被法术赋予的。

而现在的哪吒。

是在撕心裂肺的怒吼中,挣脱穿心咒,撕裂肉体。

这是新一代的宣言——

我的意志,塑造我自己。

加以焚烧的烈火。

铸以融化的锁链。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