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何走向衰弱?
欧洲为何走向衰弱?最近看到这么一讲法,大家唠唠呢?
网上有许许多多朋友谈及欧洲,会说:如果不是美国的军事保护,欧洲就会浪费很多钱去做军备,也就无法支撑福利社会了。
这不是完整的事实。
美国军费支出超过GDP的3%,而欧洲军费在GDP的1-2%左右。
美国军队有120万军人,欧盟有190万军人。
美国的军工产业提供了数百万的就业,对经济的直接促进是GDP的1.6%;欧洲的军工产业也提供了数百万的就业,对经济的直接促进是GDP的1.8%.
从这些表面数据,你看不出什么,但稍微一心算,就会发现欧洲军人的工资远低于美国军人,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样子。
而美国的军费不仅仅是军人和武器开支,还有大量的研发,并把研发带来的生产机会带给非军事领域。
美国军工技术的转化远好于欧洲—如果把英国也列入欧洲。
众所周知英国人在二战中发明了计算机,但美国人实现了计算机的商业化。
万维网是英国科学家在瑞士发明的,但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却是在美国实现的。
我们从这里引申开来,可以看到欧洲的无数科技人才有了创意,但是真正实现都跑去美国了。
这不仅仅是高赋税的问题。
欧洲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对创新市场的容错也远不及美国,美国资本家对市场失败的风险承受力也大于欧洲,欧洲人的监管对创新并不友好,欧洲多数并非移民国家,对人才的流动也没有那么顺畅。
其中一个广泛被人忽略的原因是:语言。
欧洲并非一个英文能在全市场流动的经济体,尽管许多政商精英的英文都很好,但整个市场上的人们英文并没有那么普及。
这使得创新者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成本去实现每一个国家的本地化,这个成本在英文人口3.35亿的美国就小了几十倍。
然后我们谈回到欧洲本身的老龄化与错误的移民政策。
欧洲人似乎也与美国人一样,对技术人才设定各种障碍,对非法移民和难民则广开大门。
但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还是很大,因为美国人起码设定了H1B工签。
另一个人才障碍又回到语言,多数技术人才是以英文为语言基础的,他们在成人后还有多学几门欧洲语言,这就是令人头晕的事情。
不要小看这个障碍。
欧洲汲取了大量的难民,给与非常优厚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似乎美国也给非法移民各种优厚条件,但又是50步与100步的区别,因为美国人仅仅是给了白卡和子女入学的资格,非法移民还是要辛苦工作的。
欧洲的难民却可以堂而皇之不工作,领取救济金,或靠生育孩子谋求福利活着。
这种极端偏差的移民政策,带给欧洲灾难性的后果:少数社区的融入问题,社会的治安动荡,沉重的福利负担。
尽管欧洲各国希望促使难民尽快工作,但以德国瑞典为例,就统计数据表明,五年后非法移民的就业率也仅仅触及50%,欧盟的整体统计就业率在50-60%之间。
也就是说,欧洲人因人口老龄化,希望引进北非、中东、南亚地区的难民来补充底层劳力的目标,失败了。
高达40-50%的不工作难民,把整个欧洲的社会治安带来线性的恶化,对欧洲的社会福利带来沉重负担。
而这种情况又导致真正的人才移居海外。
英国最近几年每年移出人口高达50万人。
而欧盟似乎好一点,因为欧盟内部可以迁徙,但也每年有十几万人迁徙,离开欧盟。
欧洲资本迁徙到美国的数额每年数百亿到上千亿美元不等,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累积到2.2万亿美元,对全球的投资累积13.5万亿美元。欧洲吸引的外来投资为12万亿美元。
净流出1.5万亿美元。
所以,我们看到欧洲缓慢的走弱,但仍保持了某种意义上的经济稳定。
但在AI时代,在量子计算机与核聚变正在突破边缘研发的时代,在创新带给美国巨大财富效应的21世纪,欧洲的确落在后面的。
而欧洲在同一了欧元之后,一直未能统一财政,内在的债务失衡与产业结构失衡,带给不同欧洲区域的损伤也是难以愈合的。
其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也动荡不安。
欧洲或许真的应该抬高军费比例,以实现军工复合体的进步,引领先进技术的发展;也应该改变移民模式,以更多的机器人自动化来弥补劳工不足,同时招揽更多的技术人才,比如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放开对国际生的招收,并吸引他们留下来。
欧洲也应该真正的统一财政,或者干脆放弃欧元体系,恢复马克法郎等等算了,来调整欧洲不同国家经济的失衡,仅维持统一大市场。
也应该减少市场监管,给创新更多的支持和税收优惠。
来自:王老爷在普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