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喊了一句话

伴随DeepSeek掀起全球风暴,一群年轻的中国创业者走向台前。

一夜之间,华尔街集体唱多中国资产。一篇名为《China eats the world》的研报更是广为流传。报告强调,低估中国的时代即将结束,2025年是中国全面超越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这段时间,港股连续上涨,恒生指数收复22000点大关,逼近国庆节期间的高点。就连朱啸虎也忍不住在朋友圈写下:

“2025年中国资产全面重估的开始”。

500

外资挤爆中国资产

港股暴涨

二级市场沸腾。

2月14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涨0.43%,报3346.72点;深证成指涨1.16%,报10749.46点;创业板指涨1.8%,报2215.3点。行情数据显示,三大指数均创下今年以来收盘新高。

港股也迎来久违一幕——截至2月14日收盘,恒生指数大涨3.69%,收报22620.33点,创下2024年10月2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同时也是去年10月中旬以来首次收于22000点上方;恒生科技指数大涨5.56%,创下2024年10月18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其中阿里巴巴打头阵,此前发布了Qwen 2.5-Max AI模型,马云也在近日再度现身杭州阿里园区,之后蔡崇信确认了阿里将为中国iPhone开发AI功能的消息,最新市值约2.4万亿港元。

“港股大牛市来了。”目睹这波涨势,有投资人分析认为,驱动港股走牛的核心在于DeepSeek颠覆了AI叙事逻辑,原以为中国AI只能跟随美国的魔咒被打破,海内外资金开始重估科技股投资逻辑。

开年以来,全球对冲基金一直抢购中国股票。根据高盛集团一份报告指出,DeepSeek的创新技术不仅在中国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股的新一轮热捧。

“聪明的钱”密集看多中国。德意志银行表示,从中期来看,伴随2025年中国股票 “估值折价”消失,当前中国股票既是好资产,又是好价格。同时中国企业正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投资者为“主导地位”买单,这种估值折价终有一天会转变为估值溢价。“2025年,中国资产的表现将超越其他地区。”

国际投行瑞银更是喊出:DeepSeek驱动的中国股市上涨才完成一小半,涨势通常会持续1-2年。而从历史上看,市场主题推动的A股涨幅大于港股。

“中国科技成就被低估了”

今年年初,DeepSeek开源震惊硅谷,春节期间更是引爆全球,成为2025第一个现象级中国企业,由此拉开这一波中国资产上涨的序幕。

在此之前,这家隐秘在杭州拱墅区,由量化对冲基金公司“幻方量化”低调孵化而来的AI公司,几乎不在投资人和开发者的视野范围内。

DeepSeek带给投资界极大震撼。朱啸虎在个人小红书帐号上将DeepSeek爆红奉为“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胜利”,并第一次觉得AGI是可能的,甚至开始相信AI产生意识。

“如果DeepSeek开放融资的话,你会投吗?”

朱啸虎直言“我肯定会投!不管多少钱都愿意参与。”而在两个月前,他的态度还截然相反。

短短一年,全球AI世界风云变幻,也影响了市场中的人,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将DeepSeek定义为全球AI竞赛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即类似于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后对西方产生的震撼效应。

但更广泛意义上来说,这更像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影响深远。

一场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已经开始。2月5日,德意志银行抛出一份重磅研报——《China eats the world》,震惊华尔街。报告指出,美国的遏制也阻挡不了中国的科技崛起,2025年将会是中国的牛市大年,中国资产的估值需要重估。

“中国的科技成就一直被投资者低估。DeepSeek推出后,证明了中国知识产权的价值。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的优势以及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德意志银行亚太区公司研究主管Peter Milliken表示。

一个渐渐形成的共识是,不只是DeepSeek,2025年将是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崛起的一年。

2025第一个词,国运

越来越难以忽视的是,中国在多个行业已建立宽阔且深厚的护城河。

德意志银行在报告中提到,中国的制造业商品出口额是美国的两倍。中国贡献了全球30%的制造业增加值,并且在服务业占比方面也在迅速提升。即便处于周期性放缓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速仍比大多数发达市场高出一倍多。

拥有完整的价值链,并打造了本地化的专业集群,中国在关键产业领域形成了多个类似硅谷的专业区域,且在科研方面与国内高校配合默契。如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拥有约70%的专利,在5G和6G电信设备领域也处于类似的领先地位。2023年,全球近一半的专利申请来自中国。

梳理下来,中国式创新正在颠覆全世界想象——

字节跳动旗下TikTok在美国拥有1.7亿月活用户;

拼多多海外版Temu已经成为2024年全球下载量最高的购物应用程序;

创始于中国的SHEIN位列美国第三大在线时尚零售商;

来自上海的小红书一度登顶美国App Store;

《黑神话:悟空》打破欧美日垄断3A游戏的神话,全球圈粉;

《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破118亿元,继续冲击全球影史票房TOP 10;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海外爆红。

一群年轻中国创始人也随之登上世界舞台,正在改写全球科技格局。

犹记得2019年,《经济学人》还在思索“中国能否成为科技超级大国”,但到了2024年,他们率先承认:“中国已是科技超级大国”。

《经济学人》还曾特别提到,中国贡献了全球AI研究论文的40%,与之相比,美国只贡献了10%,欧洲和英国加起来贡献了15%,特别是在物理学、化学和工程等领域,中国已遥遥领先。

正如DeepSeek掌门人梁文锋去年底平静地写下这句话——

“旧世界分崩离析,新时代正在光速到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