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当年要是参加这档导演选秀,会被淘汰吗?
当年,制片人龙丹妮决定打造《我要拍电影》时立下豪言壮语,要将其打造成《超女》一样的长寿节目。
就像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一样——
“中国导演太没有表现机会和平台了,(选秀)对个人来说多了个机会,说白了,他通过选秀赢得粉丝,每人给他一块钱,电影就拍成了。”
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是芒果在十几年前给予行业的忠告。
这对于因2025春节档而起死回生的中国电影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 | 笑嘻嘻
编辑|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影评人谭飞做客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解读观众票选出的“你最期待的2025年国产新片”TOP片单。
读罢片单,我发现了一个细节,文牧野执导的《欢迎来龙餐馆》赫然在列。
就我个人来说,还是对文牧野《我不是药神》当年横空出世的惊艳感难以忘怀。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看过的一档综艺。
什么?
文牧野跟综艺有什么关系?
你没看错,就在正好十五年前,文牧野参加过一档综艺。
这档综艺,开导演选秀综艺之先河,算起来是《开拍吧》《导演请指教》的鼻祖。
没错,它就是——
《我要拍电影》。
读罢片名,只能感慨多么朴素的名字。
事实上,这也跟那个朴素的时代脱不了关系——
21世纪10年代,移动互联网还未如此发达,4G网络、短视频、AI更是尚在襁褓之中。
那时候的电影,仍然被学院派门阀子弟们垄断,普通草根难有话语权。
但《我要拍电影》开创性地降低门槛,其中不少选手则是真的草根素人出身,此前并无电影从业经验。
无论出身,只是心怀一颗拍电影的梦,就能站上这个舞台。
它的slogan更是“给中国电影一个机会”。
相比于如今某些导演综艺,真可谓是开时代之先河。
更令人感慨的是,这档综艺还真的挖掘出了一批在日后功成名就的电影导演。
例如最终选出的冠军周楠,是北京电影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后来,他成为了《大宋少年志2》《北上》等作品的联合导演。
亚军,韩轶,一个脾气火暴的女孩,同样是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
但一开始她就顶着一个显赫的身份:
著名导演田壮壮的得意弟子。
按照芒果台的尿性,引战搞对立,炒作造热点,自然是少不了的。
果然,评委之一的李承鹏就果断开炮,指责韩轶“有什么师傅就有什么徒弟”,将师徒二人一并奚落。
“现在中国电影太缺少故事了,大多数导演都重视什么结构画面,完全不考虑内容。像田壮壮这样的第五代导演,属于出门都不带钱的那种,整天自命清高,不接地气,最喜欢在电影里装神弄鬼!”
这话要是放在如今资讯发达的时代,必将引爆网络舆论。
韩轶如今也一直活跃在电影圈,担任过《中国合伙人》执行导演、《恋爱中的城市》的联合导演。
至于来自中国台湾的季军陈奕甫,彼时甚至还没去上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制作专业读研究生,才25岁。
后来,他拍出了爱奇艺迷雾剧场的精品悬疑剧《沉默的真相》,被誉为“高开爆走。”
当然,有意思的是,也会有些漏网之鱼。
例如,在海选中就惨遭“待定”的吉林长春小伙文牧野。
彼时,他也只有25岁。
在东北一个不知名的三本传媒院校毕业两年后,他站上了《我要拍电影》的舞台。
彼时,他谦虚、低调,但是很会抓住评委的心。
海选赛的评委,有“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影评人谭飞、演员邬君梅、编剧顾小白。
文牧野似乎是私下里不知从哪打听到评委们喜欢狗狗,他就带着自己短片《石头》里的主角——一条狗来到海选现场。
可以说,年轻时就很会做营销,很有商业头脑了。
《石头》播放完毕,评委们轮番提问。
焦雄屏问文牧野,拍电影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文牧野回答:最重要的是让我觉得生活更好。
其实电影对于我来说是第二位的,我自己的人生才是第一位的。
真正能拍好电影的人,一定是会过生活的人。因为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一定蕴藏在丰富生动的生活细节里。
邬君梅评价,文牧野对情感的处理很细腻。
谭飞又问,你会开拓哪一种类型片的思路?
文牧野答:我想拍偏文艺一些的,但也有商业类型。
但谭飞告诉他,当下国内的市场环境,要么拍文艺片,要么拍商业片。
谭飞说:我们也知道你的想法,你想成为有文艺气质的商业片导演,但在中国这个市场有些时候是站队了,要么你就文艺导演,要么就商业导演,你要走这条路非常难。但我觉得这种前瞻性,我们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只可惜,到最后,文牧野还是遗憾淘汰,没能站上最终的舞台。
谁能想到,仅8年之后,文牧野就凭长篇处女作《我不是药神》,单片斩获31亿多票房,一时风头两无、声名大噪呢?
当然,因为商业性不够而没能笑到最后的青年导演也有很多。
如今两夺金鸡荣耀、乘风而上、执导《受益人》《孤注一掷》《新生》的青年导演申奥;
执导《赘婿》《与凤行》《大奉打更人》、在长剧赛道不断深耕的导演邓科;
后来写出《来自星星的你》《爱的迫降》《蓝色大海的传说》等韩国热门神剧的编剧朴智恩;
代表作《东北老炮儿》系列、《刘老根3》等网络视听节目的李春啸;
以及后来执导过电影《一路惊喜》《新步步惊心》的宋迪等。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没能站上最后的舞台,去拍摄属于冠军的贺岁片《我们约会吧》。
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胜利呢?
很多曾经立下豪言壮语,发誓自己深爱电影、永不离弃的年轻导演。
到最终只能去拍网剧烂片,在资本的裹挟下混口饭吃。
这都还算好的。
更多的人则是寂寂无闻,黯淡退场,和电影行业彻底挥手告别。
时光荏苒,大浪淘沙。
如今看来,真是令人唏嘘感慨。
事实证明——
最后胜出的未必后来就一帆风顺,一上来就淘汰出局的也未必就人生无望。
很多时候,我依然会想起文牧野在海选时展示的《石头》。
那条突然不会撒尿的小狗,那个狠心抛弃它的主人,以及突然之间能够撒尿的灵气。
就像谭飞指出的,它刻画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本质上展示出了文牧野对世界的热爱。
对电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热爱何惧岁月长,人一辈子成功与否,绝不是某档综艺、某个人、某件事就能轻易决定的。
你的人生,应该紧紧攥在自己的手掌心里。
现在想想,凭借《哪吒》系列动画电影跻身中国电影导演票房榜首的饺子,也是非科班出身,跟《我要拍电影》选手的气质不谋而合。
如果当年他也参加了这档导演综艺,会不会被淘汰呢?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无论有没有这个如果,认真做作品,真诚待观众,都是青年导演们要上的必修课。
多年磨一剑,才能有今天。
当年,制片人龙丹妮决定打造《我要拍电影》时立下豪言壮语,要将其打造成《超女》一样的长寿节目。
就像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一样——
“中国导演太没有表现机会和平台了,(选秀)对个人来说多了个机会,说白了,他通过选秀赢得粉丝,每人给他一块钱,电影就拍成了。”
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是芒果在十几年前给予行业的忠告。
这对于因2025春节档而起死回生的中国电影来说,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