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难听,但这就是瑞士教育分流的真相

刷到个教育分流贴,讨论炸了:

"欧洲职高香啊!当水管工开保时捷"

"快乐教育多好,支持孩子当蓝领"

"随便做个服务员跟博士毕业工资能差多少"

"学什么无所谓,他自己喜欢就好"

直到这条砸下来:

"你怎么知道他喜欢?孩子小的时候懂什么?家长就帮他做这种愚蠢的决定了?当地蓝领们都拼了命让孩子长大当律师医生,却从没听说律师和医生想让孩子长大做蓝领的。人往高处走走不上去没关系,还没见过把孩子往底层推的,孩子连选择权都没有"

——如雷贯耳。

500

在瑞士生活了十几年,从来不敢吐槽公立教育和职业教育,怕被骂精英主义。

有一说一,相比于其他国家,瑞士的公立教育资源确实算是十分优质了,职业教育也非常成熟,国民的整体下限很高,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能过得不错。

这些都是事实,也是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的底气。

500

但小学教育筛选成分太高了,即便是同一所公立学校,作业极少课后时间很多,有的孩子排满兴趣班每天回家也都会花时间阅读,而有的孩子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无所事事。

更不用说体系之外,富人区的私校正用马术俱乐部和AI编程课给孩子叠资源Buff,顶层父母正用高尔夫教练加元宇宙实验室悄悄重组孩子的染色体。

500

分流不是不好,只是太早,小升初孩子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分的是谁?说到底还是家长。

认识一位在瑞士公立学校任教的中国老师,经常听他感慨很有潜力的孩子非要跟好朋友一起去读技校,家长无所谓,老师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为自己孩子过滤掉一大半竞争对手的精英层当然要歌颂分流制。教育分流这场游戏,顶层在设计规则, 中产在争取入场券,底层在感谢“给了选择权”。

而职业教育这条路,未必有想象中那么好走。有多少父母是在分流之后才意识到,所谓“瑞士高薪蓝领”,是你得同时会几国语言+专业技工认证+三代管道家族人脉,才能在日内瓦湖别墅区装马桶。而对于普通移民孩子而言,德语法语可能就已经是一道门槛了。

500

说真话会被骂精英主义,但作为一名曾经感受过教育红利的妈妈,你让我去一味鼓吹职业教育或者引导孩子读技校,我会良心不安。

当然,如果孩子本身喜欢且擅长,全家也是经过分析比较为孩子谨慎选择了适合Ta职业道路,那也是非常值得开心的。只是别用快乐教育美化认知壁垒,不要因为觉得时髦而人云亦云,帮助孩子理性选择也是家长的责任。

瑞士真的不卷,不用说跟国内比了,即便是跟英美加澳新任何地方比都算非常不卷的。但凡家长稍微用点心,孩子就可以比较轻松的就有一个很不错的未来!

500

原创不易,希望大家可以关注:生活在瑞士

生活在瑞士的职场妈妈,分享瑞士生活、工作、旅行、育儿趣事。

作者:博宝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