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的疑惑:用了同样的政策,为什么巴西经济起不来?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科技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无论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机器人,AI,六代机,“人造太阳”,中国科技在和美国打的有来有回,且把欧洲和日本甩在后面,很多发展中国家非常羡慕,比如说印度,巴西。
印度著名反华喷子帕尔基夏尔马都忍不住了,狂赞deepseek,且质疑为什么印度没有自己的AI,在reddit,在X,在FACEBOOK,大量的印度人远远没有几年前那么自信了,印吹越来越少,印殇越来越多。
最近逛reddit,一个巴西人问,为什么巴西不能像中国一样发展?
一个美国人长篇大论的写了所谓的东亚模式,金融控制,国家指导,幼稚工业保护,出口导向等等。
巴西人回了一句:你所说的我们不但知道,而且巴西都已经做过了,效果不好。
是啊,所谓的东亚模式早就写进教科书了,10年前印度也开始大谈特谈印度制造,莫迪几乎照抄了东亚崛起时代所有的政策,现在2025年了,印度又能好到哪去?
都知道政策了,那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因为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巴西,印度,也在广大的阿拉伯地区,伊拉克那可是美国手把手指导的国家,又如何呢?为了“不玷污伟大的美国模式”,有些亲西方的朋友此时就忍不住搞种族主义了,说为什么伊拉克不行,那不怪美国指导的不行,都怪伊拉克人不行。
其实我挺喜欢看亲西方的朋友搞种族主义的,有一种快感。
没有所谓的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该国过去几十年的政策积累,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像个黑箱,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取决于该国的历史,文化,甚至国际形势。
当该国几十年的政策积累达到了一个爆发点,该国竞争力大幅度上升,对外会有一个压倒性优势,而此时,无论该国实行何等的政策,都会被证明是正确的。
原因在于:不是政策本身的正确,而是该国竞争力比较强,即便是看上去不正确的政策,但是很可能导致出奇妙的效果。
其他国家看该国的时候,会误以为是“该政策导致该国的竞争力上升”,并不是的,而是“该国的竞争力上升导致了该国无论出任何政策都是正确的”。
如果其他国家去学该国的政策,那么一学一个坑。
当愚蠢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观察到这类的国家出现竞争力大幅度上升,妄图想总结经验,于是各式各样的所谓的“经济学”,“社会学”就诞生了。
于是你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学说。
有些人甚至无限拔高,什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什么大宪章,五月花号都出来了。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新时代的造神运动,本身就是没有独立思考的结果,但是这帮盲从盲信的人,却自以为自己有独立思考。
同样的政策,原封不动的照搬的其他国家,是必然失败的,因为没有什么国家能一样,中国可以搞产业政策,但是不代表美国也能,因为中美两个国家本身就不一样
同样的,我为什么赞成印度搞搞宗教民族主义?是因为这东西确实是印度独有的生态,搞这个能聚集民心,之前印度学西方学了那么多年,不见成果,那么试试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完全可以的,一条路走不通还要硬走,那才是脑子不清醒。
在整个经济问题上,我们或许不知道那条路是最优的,但是我们是可以分辨出那条路是错的。
认为如果复制XX政策,就能XXX,这是什么行为?
其实我们现实中也有这类的人,举个例子某些所谓的成功学大师,见过没?一天到晚说一些看上去正确实则半点鸟用都没有的话。你能说他说错了吗?不能。
比如说:
“坚持到底,绝不放弃”
“凡是做的不成功的,就是不够认真”,
“成功的秘诀是努力,所有的第一名都是练出来的”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情来改善它”
这类东西你说有道理吗?好像有,但是有用吗?没用。
这些压根没用的话,很多人信,于是很多知识分子,“经济学家”,“法学家”,“媒体工作者”,嗤之以鼻:社会上怎么有这么蠢的人?
但是这些“经济学家”,“法学家”,“媒体工作者”转身就投入了那些什么五月花号,什么大宪章,什么哈耶克之类的国家成功学,他们虽然鄙视民间成功学,但是却相信了国家成功学。
一个人蠢,不会因为他读了很多书就变得聪明了。
静待时机,以图变化
一个人的成功很难被计划,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我们很难去确定一个国家的政策哪些是好的,但是我们起码知道,哪些东西是好的。
举个例子:普及全民教育,这是好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好的。
问题从来不在于这些,而在于“如何”。而经济学恰恰就没说“如何”。
比如说加强基础建设,怎么加强?
一需要钱,二需要地,三需要技术。
越是发展中国家越是没钱,钱从哪来?
如果该国没有经过革命,地权分散,怎么征地?
挖掘机,压路机,盾构机,这些东西能制造吗?
分解出来的每一个东西,其解决方式都不会太简单。这东西都和经济学没什么关系。
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天时非常重要,让现代中国人重走当年的路,都不见得走得通,当年是有历史的大环境,大机遇在内的,是有贸易全球化这个因素在内的,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就需要另外找办法。
我认为如果美国照抄中国的产业政策,则制造业不会回流。
而印度照抄中国的政策,制造业也别想提高。